1、鸡兔同笼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03105页练习二十四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迁移思维的能力,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熟练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过程,深刻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
2、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学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生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二、自主探究师: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分别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学生回答)师: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学生回答)师: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可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学生回答)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你有哪些收获?生1:借助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生2:我学会了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生3: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四、总结师: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