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链接.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099045 上传时间:2025-0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链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链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链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链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链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链接(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2、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 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

3、,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6.解释下

4、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月色入户。 户 盖竹柏影也。 盖止午、未、申三时。 止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安可为俗士道哉?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写月语句描写方法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5、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念无与为乐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6、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选 文时 间景情甲 文月景闲情乙 文更定(四)阅读选文,回答问题(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

7、石潭记)(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至寒至腴,可拊可餐。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岚:林中雾气。箨(tu):竹笋皮,笋壳。纨:白色的丝绢。拊(f):抚摩。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潭中直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9.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20.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

8、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语段(一): 语段(二):(五)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各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

9、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注释】攲(q)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休:美好。阴:树荫。荫:遮蔽。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裨(b):使。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凄神寒骨( ) 悉皆怪石( )不可名状( ) 为之怅然(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

10、、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D.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12.翻译下列句子。(6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六)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

11、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渴(h)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麻(xi),树荫。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2)北堕小谭 (4)卷石底以出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A.有泉幽幽然 B

12、.其侧皆诡石怪木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一)参考答案7 X su (2分)8 大约 睡(睡觉、眠、卧) (2分)9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4分) 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10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11 示例:此句用比喻

13、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宇,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皎洁”即可得分)(2分)(二)参考答案6.窗户原来仅仅,只是美妙7.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8.【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9.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

14、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乙文:参考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三)参考答案20.考虑、想到 我 在21.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评分标准:第20题3分,每空1

15、分。 第21题2分,每小题1分,第题答“空明清丽”,第题答“水天一色”也可。 第22题3分,每空1分。乙文: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

16、)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痴情(于山水)的人呢!”(四)参考答案古诗文阅读(共l5分)17.(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每小题1分,共2分)18.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意思对即可。2分)19.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共3分)20.语段(一):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17、语段(二):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 “玉”“纨”和水进行比较) (意思对即可。一个语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体内容l分。共4分)乙文:参考译文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

18、更温和、比白色的丝绢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五)参考答案10.(4分)使凄凉 使感到凄凉(凄清) 全,都。 说出 失望,失意,惆怅11.(3分)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12.(6分)(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得分点:“犬牙”,像狗地牙齿,1分;“差互”,相互交错,1分。)(2分)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得分点:若,如果,1分;宜,适合,适宜,1分。意思对即可。)(2分)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得分点:“为”,

19、因为,1分;“命”,命名,1分。意思对即可。)若整体翻译不通顺,酌情扣分。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

20、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得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乙文:参考译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两岸全都是一些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倾斜陷入,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而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

21、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六)参考答案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搭桥,架桥)(2)(越过,经过)(3)(落入)(4)(弯曲,翻卷)评分标准:每词1分,计4分。共4分。18. ( C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 20.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参考译文: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

22、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