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09663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育现状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摘要:在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调查中,本课题发现当前存在以下问题:“家国情怀”教育实践与教材设计理念存在脱节:“家国情怀”课堂教育重既有性设定,轻开放性探索;“家国情怀”课堂重课程内容所选择的结论,轻课程内容探索的过程,教师强调对规则理论的遵守,轻规则理论的理解。本文尝试通过对具体课例的分析来明确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关键词:家国情怀,现状,教育实践任何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学校水平的实施,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只有通过对学校水平的课程实施过程

2、进行切实的考察才能得出结论。1但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的“家国情怀”教育实践却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理念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当前部编版教材编写力求突破呆板的理论说教,重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理解“家国情怀”,而教师教学实践上受限于“客观物质条件”、“实际课时安排”、“既往教学理念”等原因,往往不能跟上教材编写理念的变化。一、重内容的识记,轻教法的研究一、重内容的识记,轻教法的研究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9 课中国有了共产党为例,作为“家国情怀”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该课程目标:从教学目标分析,其一,该课涉及的历史内容较多,共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

3、井冈山道路开辟”、“红军长征”、“遵义会议”5 段长短不一的内容。其二,该课涉及“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内容间有着明显是内在联系,无法按重要度标准进行取舍。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在教学方式上陷入简单的历史内容复述,在教学效果上强调学生对所教材所涉及内容的背诵,特别是对所谓“精神”、“意义”的背诵。然而在“家国情怀”的教育中,这种单纯的介绍与背诵实际上与其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这种重内容识记的教学方式,非得无法达到感化学生、促使学生认同的预期目标。仍以第 9 课中国有了共产党为例,该课的课程目标的重点,实际上在于理解“意义”、学习“精神”。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一目的,重视

4、教法研究,以切合学生认知能力、日常经验、思想情感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例如要使学生理解井冈山道路的意义,教师可以以图片形式展示井冈山时期红军使用生产工具,然后请学生谈一谈使用感受;也可以先播放井冈山相关资料短片,然后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例如“当今时代井冈山精神是否还有学习价值”的课堂辩论;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井冈山进行实地参观,或者让学生以小组开展学习井冈山精神相关活动。由此以教法的改变,扭转教学效果,化死记硬背为理解记忆,化被动抵触为主动接受。二、重既有性设定,轻开放性探索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优化,应融入地方优秀特色文化,满足不同地域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

5、。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7 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为例,作为面向全国的“部编版”教材,为照顾全国各地的差异性,教材内容不可能仅仅聚焦一隅。因此教材开头的四张图片从所处地域不同分别选取了东部的江苏、南部的桂林、北部的北京,从行政区划不同,选取了首都北京、特区香港。教师在授课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既有的图片设定进行课堂活动,那就会导致失去对本课“我的家乡”的聚集,实际上教材提供的图片乃至活动只是为教师授课提供思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应从最根本的课程目标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例如在第 7 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小节“我的家乡在哪里”中开篇的四张图片,就应该换成与教师所在

6、地域相关的代表性图片。而接下来的看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描摹所在省级单位及相邻省级单位轮廓的活动,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改为看所在省级单位的地图,描摹所在市县的轮廓。如此更改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授课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切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而调动学生的情绪。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家国情怀”教育上,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索,更需要突破教材既有设定,在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自己去进行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探索。三、重客观内容,轻主观感受三、重客观内容,轻主观感受无论是课程标准的修订还是教材内容的调整,我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都经历了从偏重道德概念和知识到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转向。2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仍存在

7、着偏差。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12 课富起来到强起来为例。本课内容从“家国情怀”教育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国家、民族的富强,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相当部分的教师会选取举例论证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多数教师选取课本中出现的设立经济特区等在“富起来”上有代表性的例子,以此向学生讲述我国富起来的过程;选取课本中出现的天河一号超算等在“强起来”上代表性的例子,以此向学生讲述我国强起来的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例子却不能很好的达到让学生感同身受,进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的目的。其原因在于无论是“小岗村的改革”还是“天河一号超算

8、”这些教师选取的事例既没有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没有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本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能甄选出多少在“富起来”与“强起来”方面具有典型性的例证,以此向学生证明我们国家民族的富强;而在于教师能够选取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日常生活的例证,引导学生参与到寻找与对比的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与经验去得出结论。四、重规则遵守,轻规则理解四、重规则遵守,轻规则理解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6 课班级生活有规则为例。按照教材编写意图,本课内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班级公共事物的管理过程性,启蒙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则,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活

9、泼好动,尚未形成班级规则意识;二则,由于该课教材从表面上看主要涉及学生讨论并制定班规,以及“文明棋”对学生遵守班规意识的强化。因此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向学生强调对所制定班规的遵守,而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为何要遵守班规。然而引导学生理解遵守班规的恰恰是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及主体性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更好遵守班规融入班级公共生活的关键所在。唯有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明白遵循班规的原因,才能使学生不至于对班规产生抵触心理,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其他规则打下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因深入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例如“文明棋”这一环节,其不仅仅可以用于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教

10、师的合理引导同样能够让学生直接明了的认识到:“遵守规则,他们会进步会更快。”五、总结五、总结要改变这种教学实践与教材设计理念脱节的状况,除了在客观条件外,更要从教师的理念更新入手,通过课程培训、优质课展示、教学交流讨论等促进教师专研教材。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上,重视家国情怀教育的课程情境设置;在课中教学上,根据家国情怀教育的课程情境设置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法,在“设情景、鸣共情”的基础上做到以情动人,让课堂活动成为一出师生共创的“情景剧”。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金春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2 石雨晨,曹曙,刘群英.学生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论证式议题教学的学习体验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10):87-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