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海华附语文小测(8).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095129 上传时间:2025-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海华附语文小测(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海华附语文小测(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海华附语文小测(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南海华附语文小测(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14学年南海华附高二语文小测(8)班级 学号 姓名 命题人: 陈妙嫦 审核人:蒋建文 时间:2014年2月20日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填入下面答题栏对应序号下,每题3分,总共24分。12345678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

2、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来源:学&科&网Z&X&X&K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

3、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

4、.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恂性颖悟,生三岁,家人示以书帙,辄识风、丁二字。母刘氏,授以千字文,再过目,即成诵。六岁就学,十三学九数,辄造其极。岁己酉,太保刘秉忠北上,途经中山,见而奇之。及南还,从秉忠学于磁之紫金山。癸丑,秉忠荐之世祖,召见于六盘山,命辅导裕宗,为太子伴读。中统二年,擢太子赞善,时年二十八。三年,裕宗封燕王,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敕两府大臣:凡有咨禀,必令王恂与闻。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恂早以算术名,裕

5、宗尝问焉。恂曰:“算数,六艺之一;定国家,安人民,乃大事也。”每侍左右,必发明三纲五常,为学之道,及历代治忽兴亡之所以然。又以辽、金之事近接耳目者,区别其善恶,论著其得失,上之。裕宗问以心之所守,恂曰:“许衡尝言: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则虽摹千万纸皆不差;本既差,则摹之于纸,无不差者。”裕宗深然之。诏择勋戚子弟,使学于恂,师道卓然。及恂从裕宗抚军称海,乃以诸生属之许衡,及衡告老而去,复命恂领国子祭酒。国学之制,实始于此。帝以国朝承用金大明历,岁久浸疏,欲厘正之。知恂精于算术遂以命之恂荐许衡能明历之理诏驿召赴阙命领改历事官属悉听恂辟置恂与衡及杨恭懿郭守敬等遍考历书四十余家昼夜测验创立新法参以古

6、制推算极为精密。十六年,授嘉议大夫、太史令。十七年,历成,赐名授时历,以其年冬颁行天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辄造其极 造:达到 B从秉忠学于磁之紫金山 从:跟随C岁久浸疏,欲厘正之 厘:订正 D且命太子受业焉 受:传授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乃大事也 乃以诸生属之许衡 B区别其善恶 以其年冬颁行天下C. 召见于六盘山 则摹之于纸 D. 为太子伴读 慎为调护7. 下列各句,能表现王恂治国为学才能卓异的一组是( )十三学九数,辄造其极 从秉忠学于磁之紫金山命辅导裕宗,为太子伴读 算数,六艺之

7、一;定国家,安人民,乃大事也 每侍左右,必发明三纲五常,为学之道,及历代治忽兴亡之所以然 十七年,历成,赐名授时历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恂天资聪颖,小时候学习优异,尤其擅长算术。太保刘秉忠认为他是个奇才,等到南还后他在磁州紫金山做了王恂的老师。B刘秉忠向世祖举荐王恂,世祖命他辅导裕宗,并做太祖伴读,后又提拔为太子赞善。世祖诏令王恂对于太子的起居饮食,要谨慎周到地安排,且令他不得太靠近太子身边。C王恂认为算术只是六艺之一,定国安民才是统治者的大事。每当他在裕宗身边服侍时,他必定要阐述历代治国安邦的兴亡得失等,并著书上献。 D皇帝把

8、修订大明历的事交给王恂办理。王恂同许衡及杨恭懿、郭守敬等人一起,经过大量考察和观测验算,创造了新的历法授时历。9.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知恂精于算术遂以命之恂荐许衡能明历之理诏驿召赴阙命领改历事官属悉听恂辟置恂与衡及杨恭懿郭守敬等遍考历书四十余家昼夜测验创立新法参以古制推算极为精密。(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恂早以算术名,裕宗尝问焉。 诏择勋戚子弟,使学于恂,师道卓然。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揉搓”之意

9、。(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语文小测(8)参考答案1C(Atn/dn,y/yn,nn; Bxin/xin,b,xi/y;Cd/du,zhng/chng,ji/xi; Dcn/ shn,m,x/ch。)2D(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

10、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3B(A、宾语残缺,“淳朴自然”后加“的特点”;C“进行自我调护”与“应对失眠”搭配不当,将“应对失眠”改为“失眠者”;D、句式杂糅,把“应着力于”改为“在”,或者去掉“就要抓紧抓好”。)4C(首先总论,然后论述今天与昨天的关系,再论述与明天的关系。)5D(从师学习。)6C.介词,在。(A.副词,表判断,是/副词,于是;B.代词,它们/

11、代词,这;D.动词,担任/介词,替。)7C.(指王恂师从刘秉忠,是王恂有关算数和治国的观点。)8B.(“且令他不得太靠近太子身边”有误,是让不该和太子接近的人不得侍候太子。)9、(1)知恂精于算术/遂以命之/恂荐许衡能明历之理/诏驿召赴阙/命领改历事/官属悉听恂辟置/恂与衡及杨恭懿郭守敬等/遍考历书四十余家/昼夜测验/创立新法/参以古制/推算极为精密。(每错3处扣1分,扣完为止。)(2)王恂早年因为算术闻名,裕宗曾询问他这方面的知识。(句意通顺1分,“名”、“焉”各1分。) 朝廷诏令选有大功的皇族和贵戚的子弟,让他们跟随王恂学习,王恂的为师之道特别有成效。(句意通顺1分,“勋”“师道”各1分。

12、)10、(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参考译文】王恂字敬甫,是中山唐县人。王恂聪明有悟性,三岁时,家中

13、人向他展示书籍,他就认得风、丁二字。母亲刘氏教他学习千字文,读过第二遍后,就马上能背诵出来。他六岁时开始正式学习,十三岁时学习九章算数,很快就达到了最高境界。己酉年,太保刘秉忠北上,路过中山,见到了他感到惊奇,等到刘秉忠返回南边后,他就跟随刘秉忠到了磁州的紫金山学习。 癸丑年,刘秉忠将他推荐给世祖,世祖在六盘山召见了他,让他辅导裕宗,任太子伴读。中统二年,提升他为太子赞善,当时他仅二十八岁。三年,裕宗被封为燕王,守中书令之职,兼判枢密院事,敕令两府的大臣们:凡有事需上报请求处理的,必须让王恂知道。最初,中书左丞许衡搜集了唐尧、虞舜以来的好的言论和好的政事,编纂成一部书进献给皇帝。世祖曾让王恂为

14、他讲解,并且让太子跟随他学习。又诏令王恂对太子的起居饮食谨慎地安排好,不是太子应该接触的人,不要让他们在太子周围侍候。 王恂早年以算术闻名,裕宗曾询问他这方面的知识。王恂说:“算术是六艺之一,安定国家,安抚百姓,是大事。”每当他在裕宗身边服侍时,他必定要阐述三纲五常,治学之道,以及历代治乱兴衰的原由。又用辽、金等接近当代曾耳闻目睹的事,区别它们的好坏,论说它们的得失,著书上献。裕宗向他询问人心所守的涵义和内容,王恂说:“许衡曾说过:人的思想就像印书的刻板,只要版本上没有差错,那么就是印上千万张纸也都不会有差错;但如版本有差错,那么摹印上纸后,没有不差错的。”裕宗非常同意他所讲的。朝廷诏令选有大

15、功的皇族和贵戚的子弟,让他们跟随王恂学习,王恂的为师之道特别有成效。后来王恂跟随裕宗到称海巡视军队,将各子弟交给许衡教导,到许衡告老走了后,又令王恂任国子祭酒。国学的制度,实际是从这时开始的。 皇帝看到国朝沿用金国的大明历,因年代长了,渐渐有了错误,想更正它,知道王恂精于算术的学问,于是就将此事交给了他办理。王恂推荐许衡说他懂得历法的学问,朝廷诏令驿召许衡入朝,让他负责改历的事,改历的官员全都听由王恂来选拔安排。王恂同许衡及杨恭懿、郭守敬等人一起,考察了全部四十余家历书,昼夜进行观测验算,创造了新的历法,他们参考古代留传下来的制度方法,推算极为精密。十六年,朝廷授他为嘉议大夫、太史令。十七年,新历法制订出来,皇帝赐名为授时历,在这年冬季颁行天下。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