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框 征税和纳税 导学案学习目标:1、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2、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3、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违反税法的行为5、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课前延伸学案】一、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本质: 3、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4、税收的基本特征(1)(2)(3)(4)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5、税收的种类: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 (1)增值税含义: 纳税人: 征税对象: 作用和意义: (2)个人所得税含义: 纳税人: 征税对象: 税率: 作用和意义: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
2、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或为什么要依法纳税?)(1) (2) (3) (4) 2、违反税法的行为(1) (2) (3) (4) 3、违反税法的后果:4、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课内探究学案】探究1: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调节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自2001年出台以来,为西部地区积累资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区域经济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将在2010年执行到期。税收优惠政策期限为10年,这对于西部大开发这一长期复杂的工程而言显得较短。因此,有必要延长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期限,如把享受优惠政策的期限再延长10年
3、20年,以吸引外地企业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获利期较晚的项目进行投资。(1)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违反税收的固定性?(2)有人说税率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探究2:材料一: 在今天,我们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就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有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有3.7元资助他人,还有用于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等。 材料二:作为纳税人,我们是光荣的建设者,同时我们也时刻享受着纳税所带来的文明、安宁和幸福的生活环境。 材料三:青岛市百余家企业带着10万余户的重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全国纳税人
4、郑重发出“爱我中华,强我民族,报效祖国”的倡议。(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2)结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_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A.经济权力 B.社会权力 C.政治权力 D.法律权力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绝对不能以支持发展、优化服务为名越权减免税这主要体现了税收的()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统一性税收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 )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A BCD4.、下列
5、属于偷税行为的是 ( )伪造、涂改帐本和票据威胁、围攻税务人员隐瞒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虚报出口货物数量、价格骗取出口退税款 A、 B、 C、D、5、税务部门向开小卖部的小王征税,小王拒绝纳税.理由是:”我是个体户,小本经营,还要纳税吗?你如何看待小王的行为? ( ):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但与道德无关 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既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 小王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A. B. C. D6、公民要自觉增强纳税、护税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做到A、关注税收使用,监督税务机关执法行为 B、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争做直接纳税人C、检查处理滥用税收收入的不法行为 D、处罚偷税
6、、欠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7. 个人所得税在我国流失比较严重,要使个人所得税不再流失,就必须要求每个公民都缴纳个人所得税 使每个公民都具有“纳税人”意识,依法纳税 扩大纳税人的权利 加强征税执法力度 ABCD二、非选择题:8.材料一:根据国家税务局网站消息,2008年个人所得税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以下简称自行纳税申报)已于2009年3月结束。根据统计,申报期内,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共受理自行纳税申报人数2136987人,比去年增长33.8%申报所得额8735亿元,申报已缴税额占2008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36.33%. 材料二:自行纳税申报人数增加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国民经济平稳
7、较快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二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逐渐增强;三是得益于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四是各级税务机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公民为什么要自觉纳税?(2)公民应该如何做到自觉依法纳税?【课后拓展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说:“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的东西”这句话主要说明了税收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统一性2某公司作假帐,隐瞒实际的商品销售量,采取多报支出、少计利润的方式,欺骗税务机关。该公司的行为属于A骗税 B偷税 C欠税 D抗税3. 纳税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与税收的_特
8、征相联系。(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体现国家意志4.国家征收个人所得税 ( )A.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B.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有利于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同步富裕5、出口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退还在国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目的是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实施出口退税( )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 可以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必然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A B C D某人到饭店吃饭,结账时服务员
9、说,如果不要发票可获赠一份小礼品,礼品的档次视消费的金额而定,消费在100元以内,送一块小香皂或一件小玩具,消费200元左右可获得一套玻璃器皿。回答67题。6饭店不开发票 ( )A表明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 B是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C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D使消费者最终得到实惠7材料中的事例告诉我们 ( )A税务机关征税要有税法依据 B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C纳税人应自觉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D公民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第一框 国家财政 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财政的巨大作用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含义: 2、国
10、家预算含义:3、国家决算含义:4、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2)(3)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1、财政收入:(1)含义:(2)来源(形式、渠道):(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2、财政支出(1)含义:(2)分类(按具体用途分):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1)(2)(3)(4)正确处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课内探究学案】探究1: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以其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环保舒适的优势,成为许多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但地铁的建设投入大(平均造价约为6亿元/千米),成本回收周期长,使很多城市望而却步,望“铁”兴叹。(1)地铁能靠个人兴建吗?(2)
11、修建地铁耗资巨大,如果个人难以承担,应该由谁来办?(3)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探究2:从2004年到2008年,国家财政支出大幅度向改善民生倾斜。五年中,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累计3.43万亿,比前五年增长1.65倍;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累计7298亿元,比前五年增长2.05倍;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累计2.36万亿元,前五年增长1.75倍.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财政作用的理解。探究3:材料一: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中央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当年中央财政赤字为2450亿元,比上年减少500亿元;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00亿元,比上年减少100亿元。 材料
12、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不够等问题,2008年中央果断决定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发了300亿元国债。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 )A收入和预算 B支出和决算 C收入和支出 D税收和支出2. 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体现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使人民生活有保障,人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A B C D3、
13、国家的财政收入是( )A国家通过税收形式而取得的资金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C国家以服务费、罚款、没收等形式取得的收入 D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 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回答4-5题4.“生财”之道根本在于 ( )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B.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5.“聚财”之度在于 ( )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B.财政收入的增幅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14、水平的提高相适应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6 财政部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07年预算的主要指标安排如下:中央财政总收入24421.08亿元,比2006年增加3188.77亿元,增长15%。中央财政总支出26871.08亿元,比2006年增加3388.82亿元,增长14.4%。这种收支情况会出现( )A.财政收支平衡 B.财政赤字 C.财政的理想状态 D.债务减少7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 )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收支完全不等,二者差距大A BC D二、非选择题:8为了修建南昆铁路,国
15、家先后投资180多亿元。如果没有国家的投资,修好这条铁路是不可能的。修好了这条铁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大西北地区的资源开发,真正发挥“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优势,可以改变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这项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巨大利润,因此是任何一家企业无力承担也是不想承担的。所以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来解决。(1)这一事例体现了国家财政的什么作用?(2)国家是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课后拓展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财政的说法,正确的有( )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 财政包括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 国
16、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A. B. C. D.2.关于国家预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 )它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它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它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才能生效 预算通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生效A. B. C. D.3、2008年,我国的国家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B人们的纳税意识不断提高C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这一比喻说明( )A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C价格水平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D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制约着
17、财政收入的规模5、我国工商企业登记费、商标注册费、公证费用,属于财政收入的( )A利润收入 B税收收入 C债务收入 D其他收入6、我国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 )A收费 B罚款 C国债 D 税收7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 ( )税收收人(税) 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利) 债务收入(债) 乱罚款收入 其他所有收入,包括费、罚款、没收等收入(费)A BC D8.为了取得抗击“震灾”的胜利,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拨出资金80多亿元。财政部长表示,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使国家能调动足够的资金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由此可见( )A.增加财政收入是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
18、关键B.财政收入越多越好C.发挥财政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的关系D. 财政分为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第一框 国家财政 参考答案【课内探究学案】探究1:(1)地铁不可能仅仅依靠个人出资修建,因为地铁建设的投入大,成本回收的周期长,个人财力难以承受。 (2)地铁耗资巨大,需要由国家来办。因为国家本身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征收一部分社会财富,国家的这种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通过财政,实现国家职能。 (3)政府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建立法律基础,保护经济的稳定,投资建设基本的社会服务设施和经济基础设施,保护环境等。探究2:(1)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
19、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大副增加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的支出,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究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金融
20、危机后,中央果断决定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发了300亿元国债,刺激了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拉动了经济增长。 (2)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007年中央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就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课堂有效训练 15:CADDC 67:BC8、(1)这一事例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
21、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课后拓展学案】15:ACABD 68:DAA第二框 征税和纳税 参考答案【课内探究学案】探究1:(1)没有。因为它是在特定条件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实施的,并非随意改变。 (2)不正确。税收的固定性是就税法不变的情况而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的不同需要,税收的对象、税率、纳税人不会是永远不变的。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修改税法,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又到2000元;免除农业税等。
22、但是,税收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并在一个时期内相对稳定。探究2:(1)材料一说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为实现国家职能奠定了基础。材料二说明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 (2)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在根本上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项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要增强自己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们的利益。【
23、解析】材料一考查的是税收的性质,材料二考查的是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材料三属于认识类题型,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解答。课堂有效训练 15:CAAAA 67:AD8.(1)材料反映了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不断增强,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正在形成。公民之所以要自觉纳税是因为: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障;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
24、础。在我国公民享受着国家利用税收提供的公共服务,所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增强纳税人意识,自觉依法纳税;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们的利益。自觉同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课后拓展学案】15:BBAAA 67:BC8.(1)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就整体而言公民纳税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2)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公民依据其收人和规定税率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务。因而就每个公民来说,他所享有的公共服务与其纳税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