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050723 上传时间:2025-0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的,靠父子相传。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苏辙、苏轼、苏

2、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

3、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

4、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导;谢,谢安。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

5、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5期)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B. 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三苏”“三曹”、王羲之父子、蔡邕父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C. 中国古代家业能够代代相传,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D. 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

6、现在史官家庭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B. 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C.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D. 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

7、古代的家学表现在官宦人家、富商等有钱人,他们或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B.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比较重视家学、家风,这时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也有很多家训流传后世。C. 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D. 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的传统中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宋荦,字牧仲,河南商丘人,权子。顺治四年,荦年十四,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逾岁,试授通判。康熙三年,授湖广黄州通判。以母忧

8、去。十六年,授理籓院院判,迁刑部员外郎,榷赣关,还迁郎中。二十二年,授直隶通永道。二十六年,迁山东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察司库亏三十六万有奇,荦揭报督抚,责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偿。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釐,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二十七年,擢江西巡抚。湖广叛卒夏逢龙为乱,徵江西兵赴剿,次九江,挟饷缺几譁变。荦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充行粮,兵乃进。至南昌受事,旧裁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馀人,谋劫仓库,应逢龙以叛。荦诇知之,捕得美玉、大相,众恟恟。荦令即斩以徇,谕众受煽惑者皆贷不问,众乃定。江西采竹木,饶州供紫竹,南康

9、、九江供檀、柟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虽官捐,实为民累,荦疏请动支正帑采买。上命岁终巡抚视察布政司库,荦疏请粮驿道库,布政使察覈;府库,道员察覈。汉军文武官吏受代,家属例当还旗,经过州县,点验取结。荦曰:“是以罪人待之也。”疏请自赃私斥革并侵挪帑项解部比追外,止给到京定限咨文,俾示区别。皆下部议行。三十一年,调江苏巡抚。苏州滨海各县遇飓,上元、六合诸县发山水,淮、扬、徐属县河溢,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例。发江宁、凤阳仓储米麦散赈。别疏请除太湖傍坍地赋额,户部以地逾千亩,令详察。荦再疏上陈,上特允之。荦在江苏,三遇上南巡,嘉荦居官安静,迭蒙赏赉,以荦年逾七十,书“福”、“寿”字以赐。四十四年,擢吏

10、部尚书。四十七年,以老乞罢,濒行,赐以诗。五十三年,诣京师祝圣寿,加太子少师,复赐以诗,还里。卒,年八十,赐祭葬。 注:榷关,又称钞关,晚清改称常关,是明清时期我国政府设置的对过往关卡的船只商品征税的一个专门机构。4、对下面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母忧去 忧:指父母之丧B、察司库亏三十六万有奇 奇:余数C、采自他省,值昂过半 昂:高出,超过D、徵江西兵赴剿,次九江 次:按次序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荦体察民情的一组是 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 檄发湖口库帑充行粮荦疏请动支正帑采买 荦疏请粮驿道库,布政使察覈止给到京定限咨文,俾示区别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例 A、 B 、 C、 D

1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荦少年出仕,深得皇帝赏识,他十四岁时就以大臣儿子的身份担任侍卫,得到皇帝信任,很快试任通判,后来被正式任命为湖广黄州通判。B、宋荦为官清正,严惩腐败。他担任江苏布政使之初,发现官库亏损了三十六万多,于是他将此情况上报总督巡抚,责令以前的布政使偿还亏损的钱财。C、宋荦平叛有功,坚决果断。他任职江西巡抚时,湖广叛卒夏逢龙的旧部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多人,响应叛乱,宋荦探知后,抓捕并杀掉了他们示众。D、宋荦一生政绩显赫,多次蒙受赏赐。他年老退职后,皇帝两次以诗赏赐,还被加封为太子少师,去世后,皇帝又赏赐他祭葬礼仪,可见皇帝对他的倚重。7、把文

12、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荦令即斩以徇,谕众受煽惑者皆贷不问,众乃定 (5分)2、荦在江苏,三遇上南巡,嘉荦居官安静,迭蒙赏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惜双双溪桥寄意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 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残照里、平芜绿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中的“远”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

13、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道,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面三刀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其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出 首 余显斌那年,王县令刚

14、上任,塔元县就发生了件抢劫案,可是,半月过去,劫匪一无下落。王县令唯有捻须长叹,毫无办法。就在这时,差役来报,县衙以及街坊墙上,到处贴着匿名书。原来,有盗贼看王县令追查很严,怕查出来后,会受到严惩;想自首,又怕县令不饶,所以,用这个匿名书张贴出来,也算投石问路,试试王县令的态度。王县令听罢,眼睛一亮,忙让差役贴出布告:若愿出首,既往不咎。当天,那些抢劫的人,一个个来到县衙,都来自首,生怕来迟一步,被别人占了先。轻轻松松,王县令破了案。过后,张书吏很是惊讶,望着王县令道,这儿的盗贼一贯顽固,这次怎么这么听话啊,竟然自贴广告,要求自首。王县令听了,捻须哈哈一笑,得意地道:“盗贼顽固如旧,只是本县略

15、施小计而已。”张书吏更是惊讶,忙问:“什么计?”王县令摇头微笑,许久,告诉他,那匿名书不是别人所写,实乃自己所为。张书吏听了,开始惊奇,既而大笑,然后怕案叫好。对王县令,再不以庸官相待。两人搭档,不知不觉三年。三年中,两人亲如弟兄,无所不谈。塔元县,在两人合作治理下,县境太平,百姓康乐,家家欢笑,人人喜悦。可是,三年后,塔元县遇上一场大灾难。那年,县境之内,遭遇百年难遇的大旱,颗粒无收。一时,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王县令虽捉贼有法,却赈灾无方,唯有长叹而已。张书吏也皱了眉,弯了腰,整日长叹,如抽去筋骨一般。就在那日晚上,塔元县征收上来的税银,放在仓库中,竟然被贼洗劫一空。王知县的上司商州知府

16、知道了,大惊,忙上报皇帝。皇帝气得直吹胡子,命令商州府知府和塔元县王知县限期破案,否则,两人全都革职拿问。王县令思索再三,只有用老办法,假装贼人,写了匿名书信张贴街上。可惜,不管用,没人自首。知府急了,说,没有别的办法,东西是在塔元县丢失,让塔元县百姓平摊。王县令道,这样做,会逼死人的。知府急了,道,不这样做,我们都会坐牢的。知府大人一言九鼎,当即派下差役,准备第二天下去催银。那天晚上,张书吏来到知府面前,一笑道,不必查了,也不必逼了,银子是我盗的。知府与王知县睁大了眼,忙派人到张书吏那儿去查,挖地三尺,一两银子也没找见。张书吏呵呵一笑,找什么,被我挥霍光了。知府和王知县不信,张书吏一贯清白,

17、不可能盗银。张书吏说,不用怀疑,自己盗银时,有一块铜坠丢了,可能还在现场。知府忙派人去找,果然找到铜坠。张书吏被交上去,判为死刑,几天后将被斩首。张书吏受刑的前夜,王县令也进了监狱,脚镣手铐戴着。张书吏见了,惊问,这这是为何?王县令一笑,盘腿坐下,道,老弟,银子明明是我盗的,让你抵罪,我心何安?张书吏长叹一口气,过了会儿道,你是为我塔元百姓做贼,替你死,我是自愿的。王县令惊道,你你都知道?张书吏点点头,告诉王县令,银子失盗的晚上,他的亲戚朋友家,都得到了救济银子。他去了盗窃现场,拾到一块配饰,是王县令的。他知道,王县令这样做,是怕连累别人。他忙收起这块配饰,摘下自己身上长佩的铜坠,扔在那儿,转

18、身去知府处自首。望着张书吏,王县令流下了泪。两个人,两双手紧握一起。第二天,上刑场时,两人仍是一块儿。在刽子手动刀的那一刻,王县令转过头,笑着对张书吏说,老弟,来生,我们再在一块儿。张书吏点着头,笑笑,很坚定。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王县令刚刚担任塔元就机智地处理了一件抢劫案,他采用贴匿名书的方法,巧妙地利用盗贼怕查出来受到严重的心理,促使他们自首。B、 在塔元县,王县令和张书吏搭档的三年之中,王县令不以庸官看待张书吏,两人亲如弟兄,在两人合作治理下,县境太平,百姓康乐,家家欢笑,人人喜悦。C、 小说中几次写王县令的笑,他的“哈哈一笑”、“摇头微笑”、

19、“一笑”、“笑着”等动作分别写出其性格中的几个方面。D、 在情节处理上,最后水到渠成,张书吏通过他的亲戚朋友得到了救济银子,知道这件事是王县令做的,就将现场王县令故意丢下的佩饰换成了自己的铜坠。E、 这篇小说情节构置巧妙,选取两次“出首”的情节展开故事,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另外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2) 小说中几次写到张书吏的神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 在小说中王县令是个什么样人?请简要分析。(6分)4) 小说以“出首”为题有什么含义?王县令最后主动受刑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

20、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1924年王振义出生于上海,1942年中学毕业,194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行医生涯。 工作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找到了事业的立足点。他同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本职工作上。后来王振义在一则国外医学资料中得知,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逆转,也就是说,这些“为非作歹”的坏细胞,在科学家“诱导下”,可以“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变成正常细胞。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医学创举,令王振义眼前一亮,他觉得既然无法消灭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癌细胞,那么另辟蹊径,化敌为友,不失为一个治疗新途径。从此,王振义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

21、分化上,勤勉攻关,孜孜以求。经过多年试验,终于在显微镜下,捕捉到奇迹发生:大量早幼粒癌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下,竟“改邪归正”,变成一个个发育正常的细胞。呕心沥血的王振义,终于大海捞针,找到一把“金钥匙”,神奇破译了人类医学史上的“死亡密码”。 就在这时,医院送来一位五岁患者小怡君,患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此种类型的白血病发病急,凶险异常,病人从诊断到死亡只有一周时间。命若危弦的小怡君开始接受王振义的全新疗法。由于该疗法试验,都是在体外进行的,临床上从未应用过,治疗过程变数多,谁都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因此王振义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他细致入微地捕捉孩子病情的蛛丝马迹。用新疗法治疗

22、三天,小怡君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经过系统治疗,小怡君的白血病终于得到遏制,血液中的坏细胞都脱胎换骨,弃恶从善,成为患者体内的正常细胞。时光荏苒,当年被王振义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小怡君,如今已是外企白领,身体健康,与常人无异。她也因此成为国际上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治愈的第一人。王振义曾说:“如果说白血病是个凶残杀手的话,那我就是杀手中的杀手!”此后世界各国都先后证实这种治疗效果显著。APL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成为世界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中国在白血病领域的这项尖端技术,震惊了世界,被国际血液学会誉为“上海方案”。 1996年6月15日,王振义因此获得凯特林金质奖章,

23、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医学专家,也是一位爱才惜才的教育家,行医从教六十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血液学专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的学生陈国强,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不无感慨地说:“那时,王老担任二医大校长,白天公事缠身,只能在晚上牺牲休息时间修改我的论文,而且那时根本没电脑,恩师在我的论文上一遍遍修改,精益求精,密密麻麻的文字,倾注了大量心血。”接下来,陈国强再重新整理抄写,那篇论文王教授先后改了不下十遍,陈国强也跟着抄了十遍,焦头烂额,如果合集成册,都能出书了。严师出高徒,在王振义的精心栽培下,陈国强很快在国内血液学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了不俗业绩。如今已是上海交大医学院

24、院长、博士生导师。有人说,王教授这个“伯乐”不简单,培养出的“千里马”,都是世界级水准的顶级人才:中科院院士、卫生部长陈竺;中科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陈赛娟;国家“937”计划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陈国强等。 2002年,王振义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有个抗白血病药物,水溶性差,实验效果不理想,课题组研究陷入低谷。期间,他听说郑州大学某教授,在这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不顾年迈体弱,执意登门请教。当郑州大学接待同志听说眼前这位登门请教的长者,竟是享誉世界医学界的“诱导分化第一人”时,顿时肃然起敬。 由于王振义在世界血液学领域贡献卓越,他荣膺过世界上很多医学最高奖项,被誉为“大满贯”科学家。但无论在办公室

25、还是家里,却很少见到奖杯和证书。他多次说过,光荣属于过去,荣誉归功于集体,个人没啥好炫耀的。如此淡泊名利得失,倾心科研攻关,才能引领中国血液学,一次次冲向世界医学巅峰。(1)下列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王振义在用他的全新疗法对小怡君进行治疗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后来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怡君的白血病终于得到遏制。B.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的试验是在体外进行的,王振义的诱导分化法首开世界医学先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世界第一种可以治疗的急性白血病。C.“上海方案”震惊了世界,1996年王振义凭此成就成为获得凯特琳金质奖章的第一位中国人,同时,他还爱惜人才,为国家培

26、养了大批优秀人才。D.王振义荣膺的医学奖项几乎全是世界上的医学最高奖项,他因此被誉为“大满贯”科学家。但在办公室,在家里,却很少见到他的奖杯和证书。E.本文撷取王振义的若干人生片段,记述了他学习医学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医学上的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医学家的感人形象。(2)王振义是如何神奇破译人类医学史上的“死亡密码”的?(6分)(3)第三段、第五段分别引用了王振义自己和他的学生陈国强的话,试具体分析引用的好处。(6分)(4)结合全文,概括王振义能冲向世界医学巅峰的原因,并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

27、一项是(3分) A在当下中国,有些人认为父辈的职业地位决定了子辈的职业地位。其实,从农民、工人 家庭中走出来并且大有作为的人俯拾皆是。 B宣称常吃绿豆、拍打拉筋等便能包治百病,其实是借此大肆骗财。此类“神医”之所以前赴后继,有关部门查处不力是重要原因。 C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 D目前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带来新的冲击,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不可等闲视之。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种情况中学语文教材也严重存在,鲁迅、朱自清等的作品都被篡改。

28、这是对文学前辈的严重不敬,也是对众多的莘莘学子们的严重误导。 B人类在地球中的统治地位是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意志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赢得的。人类优于其它物种的事实,竟然还被动物保护者们所怀疑,令人匪夷所思。 C当地时间2012年10月2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会见大热神曲江南style的演唱者、韩国歌手鸟叔,并一起大跳“骑马舞”。 D不仅欠发达国家要接受先进的碳观念,而且要承担碳后果,包括过去被工业化国家排放,未来则不能获得与工业化国家的公民同等的碳排放额度,也就失去同等排放权和发展权。1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3分)他觉得这山林溪石有情趣,觉得这枯

29、木顽石有生命,觉得这清风夕阳识人意于是它们便有了情趣、生命与意识,便能够与人交谈嬉戏诗应该是诗人直接拥抱世界的产物,而无须理性来加以审判这时人就像上帝,说世界应该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在这种诗歌中人才摆脱了功利、价值、逻辑、时空的束缚,赢得一种在宇宙、社会、人群中自由自在、无拘无绊的心理感受诗歌的世界中人们睁开了第三只眼。A. B. C. D.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边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6分)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在当今世界上,似乎没有

30、哪个东方国家比日本的西化程度更高了;然而与此同时,恐怕也没有哪个东方民族比日本更善于保存传统文化了。一方面,日本人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文文化;另一方面1 ,于是,在这个太平洋的岛国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妙的文化景观:西式的摩天大厦与和式的木制建筑同时并存;西服、革履与和服、木屐并行不悖;既可以发现握手地场面,也可以看到鞠躬的情景;既有地球上速度最快的电气火车,又有世界上节奏最慢的茶道仪式。真可谓是泾渭分明、并行不悖。说到底,2 。因此,3 。 17.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为“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目前亚太粮食问题紧迫,全球

31、饥饿人口数量已接近10亿人,全球1/4饥饿人口在亚太地区。据央视新闻1+1报道,我国仅餐饮业一项,每年就要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一项有270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92.6%的人认为“公款吃喝”方面的浪费最严重。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张桂凤表示,目前我国的粮食问题已不是“供应”,而在“浪费”!她说:“我们国家粮食保证自己没问题,但是这些年我们在调查粮食损失浪费这个环节当中,数字确实比较惊人。我们就想唤起人们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视,从我们做起,做节约粮食的模范。”(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00字)(3分)18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几个年轻的“驴友”在深山里探险时突遇恶劣天气,进山的路被多处洪流隔断。他们捧着指南针在山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出山的路。正当大伙一筹莫展之时,一位猎人遇到了他们,说:“以后进山前必须备好几条出山的路,不然你们会困死在山里!”一个年轻人不服气地说:“我们有指南针,确定了方向,就定能走出去,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猎人笑说:“方向会告诉你哪里小溪涨水过不去吗?方向能告诉你哪条深谷太陡下不去吗?”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5、B、2)是写宋荦应对紧急情

33、况的能力。4)是写宋荦处理政事的能力。5)是对任职期满官员的照顾。6、C 原文没有说李美玉袁大相是夏逢龙的部下。7、1)宋荦命令马上杀掉他们来示众,告知那些受到煽动诱惑的全部宽恕不追究,众人才安定下来。(徇、谕、货、乃等各1分,语句通顺1分)(此词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境界,抒写了词人执著追求的情怀和绵绵无尽的愁思。全词韵致高远,别具一格。过片承上,点明所伤之事。梦与云,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爱情的象征意象。往日的欢爱如前尘旧梦,早已日复一日地远逝了;旧日的情人,也如天空的彩云,随风飘荡,日复一日地飞散。这一句,透露出一段夭折的情事,也暗示了这情感当初的美好。回顾上片所言“伤远”,则知所悲伤的必然

34、是爱情的断绝。“无计”一句,写自己尽管一往情深,无法忘怀,却不可能向旧日情人传诉相思了。词境至此,似乎山穷水尽;然而结笔二句却再兴波澜。“相望恨不相遇”,原来情人就不远。可知“远”,并不是指分手后空间距离上的遥远,而是指时间距离上的久远。情人原来就那“倚桥临水谁家住”。虽然她家就近那溪桥边的岸上,可以相望,却不可以相会。无法重寻旧好的隐痛深哀与始终不能忘情的悠悠希冀,皆见于言外。610 可以横绝峨眉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青泥何盘盘 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11.1)(5分)答C给3分,答A给2分。(B.原文是张书吏不把王县令看做庸官。D.张书吏通过他的亲戚朋友知道劫库

35、这件事,但并不知道就是王县令做的;另外,关于王县令故意丢下佩饰,小说中也没有依据。E.小说中没有明显的心理描写。)2)(6分)小说中写了张书吏“惊讶”、“皱了眉,弯了腰,整日长叹,如抽去筋骨一般”等神态,表明张书吏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吏;以张书吏的表现衬托王县令,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意思对即可)答对一个1分,两个2分,三个4分,四个6分,3)(6分)王县令在为政方面有办法,有智谋;体恤百姓,关心百姓疾苦;勇担责任;正直,重情义。(给分原则同上)(3)第三段引用王振义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幽默的性格;第五段引用陈国强的话,表现了王振义诲人不倦、甘当人梯的精神;这样直接引用使传记内容更真实更具

36、有说服力,人物形象更鲜明。(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4)原因有三点:第一,热爱医学事业,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第二,虚怀若谷、谦逊求实;第三,淡泊名利。就以上三点任选一点联系实际略加分析。如第一点: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现实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首先是热爱自己事业能忘我工作的人。如第二点:虚怀若谷、谦逊求实的态度能使人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能清醒地认识主观与客观,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扑下身子实干的时候取得的。如第三点:一个能实实在在地豁达达观地看待名利之人,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的研究,这样的人才更容易成功。(每点原因2分,

37、分析2分,意思合情合理即可。)15.C解析该段文字旨在阐述诗歌带给人们的影响。 有相同叙述话题 “诗 歌”,应作为领起句,而是对的进一步阐释。紧承前句阐明当人获得无牵绊的心理感受后,可赋予外物主观色彩。中的“这时”,即指人对外物产生了能动作用。作为全段的总结,揭示人们在诗歌的世界中的收获。16、1)日本人又在十分顽固地维护着自己的民族传统。2)文化只是文明的外在形式。3)凡是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无论是东方西方,都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意思对即可)17、(6分) 我国粮食浪费严重,爱惜粮食从我做起。(3分)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劳动,珍惜和尊重农民辛苦的劳动成果,就是关注世界。浪费粮食说明我们珍惜粮食的意识不强,认识不足。要树立全民节约意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节约型社会”向前迈进。(3分)18、(6分分析材料可从猎人年轻人的对话挖掘主题。如“方向会告诉你哪里溪水涨水过不去吗?”“方向会告诉你哪条深谷太陡下不去吗?”充分说明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明白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由此确立主题明确了方向,还要知道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或成功需要正确的目标和1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