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1up有效学习(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0年秋季2011级高三上期语文周练试题五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凌晨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徇私殉职咨询处循序渐进B联袂诀别抉择权泱泱大国C发轫坚韧缝纫机忍痛割爱D载体下载载重车载人航天2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攀缘 脉搏 厮守 再接再厉 尾大不掉B痉挛 忌恨 落漠 买椟还珠 兵慌马乱 C宣泄 启锭 磋商 藕断丝连 筚路蓝缕 D差池 因缘 嗥叫 矫揉造作 饥肠漉漉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2009年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
2、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真挚的爱情是能经得起风雨的侵蚀和困境的磨砺的,张良斌和李梅芳的经历就是雄辩的例证,在走过十年艰难的路途后,他们终于得以喜结金兰。 D20世纪80年代,霍元甲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时,家家户户都围在电视前观看,那万人空巷的情景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并不比一些西方国家发达,仍然成为世界上最早成功研制了甲流疫苗的国家之一,并投入批量生产。不仅是国力问题,说到根本上,还是政府的态度问题。B与会专家一致认
3、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C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D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
4、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
5、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
6、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
7、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选自传统文化导论)5.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
8、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6.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
9、,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7.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新发展。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贾诩字文和,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有良、平之奇。董卓败,众恐惧,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
10、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以攻长安,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李傕等欲以功侯之,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 后从太祖。太祖战官渡,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
11、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卒破遂、超。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文帝即位,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
12、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评曰:贾诩,庶乎算无遗策,其良、平之亚欤!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行归乡里 间:抄小路。B.典选举 典:主持。C.李傕等欲以功侯之 侯:王侯。D.一承诩谋 一:全部,完全。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诸君弃众单行 B.问诩计焉出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乃并兵出 D.其良、平之亚欤 今君乃亡赵走燕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10.下面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忠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谋,但评论者认为他比张良陈平还是
13、要逊色一等。B.董卓败后,贾诩劝大家不要各自逃散,不如率众而西以攻长安,如不成功再逃不迟。C.贾诩在太祖战官渡、战渭南、立太子等大事上的计策与建议都很正确并获得成功。D.从贾诩对太祖文帝征战江东的建议和给文帝的自固之策来看,他是主张德安天下的。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 (6分)译文:_ (2)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 (4分)译文:_ _ 12.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龙吟 登滕王阁元张野画檐丛翠凌霄
14、,暮云还送西山雨。千年陈迹,一时胜概,东南宾主。佩玉鸣銮,西风吹入,江声柔舻。漫登临赢得,征鞍倦客,离思乱,乡心苦。 一梦繁华何许。空留得悲凉今古。雄文健笔,星辉日映,鬼呵神护。倚遍阑干,有心也待,留题新句。见一双白鸟,苍烟影里,背人飞去。(1)谈谈词中“空留得悲凉今古” 中的“空”字的表达效果。(2分)答:_ _ (2)你认为词中“见一双白鸟,苍烟影里,背人飞去”与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哪句更好?为什么,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答:_ _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荀子劝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 , ”两句,写出了有志青年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韩愈师说用“ , ”两句倡导了一种能者为师的择师标准。(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孔雀东南飞用“ , ”两个诗句表现了兰芝的绝世柔美。杜甫蜀相用“ , ”概括并颂扬了诸葛亮辅佐汉室的一生。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听雨“润物细无声暠,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
16、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在中国
17、,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暠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暠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
18、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不同。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
19、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20、(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季羡林散文精选)14文章围绕“听雨”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梳理。(4分) 答: 15第段中“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为何着一“竟”字?(6分) 答: 16第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暞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7第栛段中引用了许多古诗文,其作用是什么?从文中看,“听雨暠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境界,文中折射出了哪些人生境界?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概括。(8分) 答: 六、(15分)18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
21、品位。这也就是和谐。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ABCD19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照要求答题。据美国政府资助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10年里已有数千所公立学校停开外语课。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国家需要更多通晓外语的人才拓展全球业务和外交。但与此同时,外语教学出现了一个让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兴奋的趋势:全国许多学校纷纷开设汉语课。一些学校是自费开设中文课,而有数百家学
22、校得到了一些资金帮助。中国政府从国内向世界各地派出汉语教师,而且负担部分的薪水。当前由于金融危机,许多美国学校预算吃紧,中国的援助让他们难以拒绝。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据美国政府的调查粗略估算,现在美国可能有1600所公立及私立学校开设汉语课,而10年前只有约300所。而且,开设汉语课的学校数量还在急剧增加;参加汉语高级考试的学生数量正迅速增长,今年有可能超越德语成为高级考试的第三大外语门类,仅次于西班牙语及法语,而德语、阿拉伯语等课程则在部分学校被逐步取消。专家们说,汉语热的出现基于若干因素。家长、学生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中国正成为一个全球重要国家,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另
23、外,中国教育部所属的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心与美方的合作项目,也起到推动作用。节选自美国纽约时报1月21日 朱庆和译 (1)给这则新闻加上标题。(2分) 标题: (2)结合材料内容,请你简要概括美国出现“汉语热的原因。(4分) 答: 20下面几句诗写出了山村的美丽风光,你见过这样的山村景色么?请你为这个美丽的小山标写一句广告词,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广告词: 。七、(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我们在凝望心中的偶像,遥望那似在云天的名人时,心中往往升腾着对自我未来的憧憬,
24、渴望着、追寻着那能抚慰我们、提升我们的力量。这是年轻人成长的精神道场,是一个纯粹、热切的心灵世界为此,我们寻找我们心中的名人。我们寻找着名人在历史中渐行渐远的身影,我们探寻名人在时空里时隐时显的思绪。他们的身上,一定包含着巨大的伦理情感;他们的追寻,一定深藏着深厚的生活哲理;他们的故事,一定显示着永恒的人生价值以及追求完美与光明的勇气。他们犹如星辰,在永恒、深遂的史册上引领我们,呼唤我们。探访名人,你将收获这样的震撼与美丽。请根据你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四川省三台中学2010年秋季2011级高三上期语文周练
25、试题五参考答案1D A殉xn职 B联袂mi C忍rn痛割爱2AB兵荒马乱C启碇D饥肠辘辘3B(A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不孚众望暠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此处使用不当。B身:亲身;体:体验。“身体力行暠意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C喜结金兰:高兴地结为兄弟姐妹,不能指夫妻。D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使用不当。4C(A偷换主语,应在“不仅”前加“这”;B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D“增强地位”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地位”。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有误,从第三段“宋明
26、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等句内容来看,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和儒学的“恭”已是“貌合神离”了。答案:C6.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几乎所有的宗教”有误,文中主要论述了儒家相关的观点,第四段为进一步论述儒家的观点,又举了佛教的 “定”加以比较,但并未言及其他宗教。C项,“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有误,第三段
27、的有关论述意在说明道学家的“道貌岸然”与儒学的精神相背,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D项“后来被儒家借用”有误,原文第四段为“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答案:B7.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第二段“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一句可知,“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与原文不符,更不是作者的观点。答案:D 8.C “侯”应作动词,封侯。9.A A项两个“而”字都表假设关系,如果。B项前“焉”作疑问代词,哪里;后“焉”作兼词,相当于“于是”,即在这件事上。C项“乃
28、”字前者表承接,于是;后者表逆转,却。D项“其”都是语气副词,前者表揣测语气,后者表商量语气。10.A 关键是“亚”字的理解,应解作“匹配、同等”。【参考译文】贾诩字文和,年少时没有人赏识他(并不出名),只有汉阳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奇谋智慧。 董卓败后,众人恐惧。准备各自解散部队,从小路逃回乡里。贾诩说:“听说长安传闻要杀尽西凉人,要是你们弃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再进攻长安,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众人认为正确。事成后,贾诩被任命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推辞不受。李傕等又让贾
29、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中重要职位,为天下所瞩目,我贾诩向来名望不重,没办法服人,纵然我被荣利所迷惑想作尚书仆射,可怎么治理得好朝廷呢?”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 后来贾诩追随太祖。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将用尽,曹操问贾诩有什么计策。贾诩说:“您的精明、勇敢、用人、决断都胜过袁绍,这四个方面都超过袁绍相持半年不能取胜的原因,只是想顾及周全的原因啊,一定要抓住机会作出决断,便能很快取胜。”曹操说:“好。”于是集中兵力出击,袁绍军队溃败不堪,黄河以北就平定了。 太祖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你如果能凭借以前楚地的丰富产出来赏赐官吏
30、士人,安抚百姓,使士人安居乐业,那么就可不用劳师动众去征讨江东就会臣服。”太祖不听从,结果战事不利。后来太祖与韩遂、马超在渭南交战。太祖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罢了。”太祖说:“高明。”全部采用贾诩的计谋。最终打败了韩遂马超。这时,文帝任五官中郎将,临菑侯曹植才气名声正大,有很多党徒,有夺取太子位的议论。文帝派人向贾诩问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贾诩说:“希望将军修养品德,勤于学习,日夜孜孜不倦,不违背作儿子的道义,这就够了。”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太祖曾叫左右退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太祖说:“我跟你说话你却不回答,为什么呢?”贾诩说:“我刚好想到了一些事,所以
31、没能马上回答。”太祖说:“在想什么呢?”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啊。”太祖大笑,于是太子的事就定下来了。 文帝即位,问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回答说:“陛下你顺应命数(听从上天的安排)登上帝位,统治整个天下,如果用文化德行来安抚天下,等到他们发生变故再去平定他们就不难了。从前舜执干戚而舞,苗族部落就臣服了,我认为当今应先文后武。”文帝没有采纳。后来文帝在江陵打了一仗,死了很多士卒。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评论者说:贾诩,几乎算无遗策,大概是张良陈平一类的人吧!11.“尚书仆射是百官中的重要职位,为天下所瞩目,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贪享虚荣(
32、想作尚书仆射),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6分)正确译出大意给3分,“素”、“昧”、“奈何”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你接受上天的安排(顺应命数)登上帝位,统治全国,如果用文化德行来安抚天下而等待他们发生变故,那么再去平定他们就不难了。(4分)正确译出大意给2分,“抚临”、“绥”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12.(8分) (1)(2分)烘托出一种滕王阁画檐丛翠、佩玉鸣銮不再(1分),物是人非的苍凉感(1分)。 (2) (6分)答案示例:第一种回答:“见一双白鸟,苍烟影里,背人飞去”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好(1分)。因为该句写出了张野在滕王阁上所见的远景:赣江遥接青白的云天,茫茫江面上两
33、只洁白的鸟儿款款远去(2分)。具淡远闲静之趣,衬倦客思乡之苦(2分)。而后句在情感的丰富性方面则显得不足(1分)。第二种回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见一双白鸟,苍烟影里,背人飞去”好(1分),因为该句描绘出水天一色,一只野鸭在晚霞的辉映中孤独飞行的美景(2分),具有色彩美、动态美、虚实美、立体空间美、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句式整齐美等各种美(答出两种美即可,2分),而后句的美则显得不够丰富(1分)。言之成理即可。13.(5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只给一题评分。答对一空
34、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14先写自己听到春雨时的喜悦感受,再联想古人听雨有不同境界,最后点出听雨喜悦的原因,表达自己对农村与农民的深厚感情。15竟:竟然,意料之外。从常理的角度来看,作者研究学问、写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敲铁皮的声音的确是令人讨厌的,而我却“高兴”。从年龄和人生阅历的角度来看,作者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按照蒋捷的“听雨论”,“我”应该完全能够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然而我今天却“欢”了“喜暠了。这样非同寻常的反应突出了我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情感:我宁愿承认自己是“俗人暠也要关心一下“俗事”农民们的麦田久旱后能喜逢甘霖。16作者并不是像
35、古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怀),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而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17引用的作用:印证“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的观点;用古人听雨的境界反衬自己听雨的境界;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色彩。折射出的人生境界:执着于个人的悲喜;超越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关注民计民生。18A(本语段借灰色与其他色彩的关系来阐明灰色理论与多彩生活的关系。阐述灰色对其他色彩的依存,内容上紧承首句,且有关联词“也只有暠与首句中的“只有”照应,因此先排;是的原因,根据“因此”判断紧承;的“这世界暠紧承“多彩的世界”而来;在指出了世界多彩的特点后,阐述灰色理论与多彩世界的依存关系,根据“正因为”和“也正因为”判断应该在前面。19(1)美国许多学校纷纷开设汉语课(2)美国的部分学校开设汉语课,得到一定的资助,推动了汉语在美国的发展;家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好中文的有利之处;中国与美国在教育上的合作,也起到推动作用。20示例:运用对偶:(1)重塑美丽幽雅家园,再现诗样生态环境。(2)山清水秀环吉地,龙飞凤舞绕佳城。(3)欣赏秀美景色,领略土家风情。 运用对比:(1)人间佳境地,真正桃花源。(2)不是避暑山庄,胜似避暑山庄。用拟人,回归自然,牵手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