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建筑结构丨半年备考即通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备考经验(连载一) 2015-02-15 點右側蓝色字加我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微信号 BuildingStructure 功能介绍 建筑结构创刊于1971年,是中文核心期刊,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栏目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空间结构、组合结构、地基与基础等方面的结构设计经验以及工程抗震、减隔震等相关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内容以实用性、科学性、导向性和资料信息性为特色。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向来被业内人士密切关注,尤其的备考的工程师们,更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和经验分享。本栏目邀请到中国建筑
2、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年轻工程师杨开,他于2014年第一次参加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利用半年时间在工作之余备考,并最终以【31+32=63】分的成绩通过考试。本刊将连载刊出他备考的准备和经验,希望对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同志们有所启发和帮助。1 考前准备及必备资料1.1 规范、标准、规程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规范、标准、规程必须准备齐全,准备好。2013年,很多人没带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桥梁的题目却无从下笔;2014年,很多人没有带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和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做不出题目。这种最最低级的错误,千万不要出现,不能掉以轻心和抱有侥幸心理。实际上,越是不常考的规范,出的题目越
3、简单,只要翻到条文,通常就能正确解答出题目,要尽量争取得分。所以,备考的第一步,就是将所有规范准备齐全,也算是对考试的重视。图1 备考的规范1.2 参考书籍及文具(1)参考书籍1)张庆芳老师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疑问解答专题聚焦;2)命题组编写的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试题解答及分析;3)张庆芳老师的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与考点分析;4)施岚青教授的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5)兰定筠博士的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前实战训练;6)朱炳寅总工的“四大名著”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建筑抗
4、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图2 参考书籍笔者强烈推荐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疑问解答专题聚焦,正如书名,该书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专业考试历年真题】,每道题目都按照考试要求的规范版本进行了详细解答,往年的考试题目,有一些使用的是老规范,按照新规范已无法作答,张老师对此类题目会有一个小改动,让其可以用新规范(不一定是现行最新的规范,而是考试要求的规范,有时这两个之间会有区别)解答。第二部分【疑问解答】,这部分把考试主要涉及六大科目中各位考友共性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解答,每科又大体上按照规范条文的顺序排版,大部分在备考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在这都能找到答案。第三部分【专题聚焦】,是张老
5、师对一些专题的总结,比如影响线、构件内力与变形计算、钢结构中的长细比等,这些背景知识在规范中是没有的,而考试却经常出现,所以十分有必要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内容中的“格构式柱的计算”总结涵盖了2014年一级专业考试钢结构部分前几题的考点。最后,该书的附录是一些常用的表格,归纳在一起可以方便在考试中查找。2015年该书即将进行第5次出版,张老师会在okok论坛和电子邮箱及qq群(群号为166173994)进行答疑,所有不懂的问题都可以询问,算是极好的一个增值服务。图3 三菱UM-100笔(2)文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具没有好坏之分,大家选择合适自己的就行。计算器必须两个,以防特殊情况发生。
6、考试水性笔笔者推荐三菱UM-100,只推荐六个颜色黑色(考试答题使用)、红色(对答案使用)、蓝色和蓝黑色(做笔记使用)、绿色和天蓝色(颜色醒目,标记重点使用)。活页本+活页纸若干,做题一定要用本子,按照答题的格式,认真作答,写出所有必需的过程,再用红笔批改,用绿色的笔写下自己为什么错以及该题的陷阱和重要考点,用天蓝色的笔写下提醒自己的话。考前笔者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看我的习题本。卷笔刀、2B铅笔和橡皮,这个必须要在考前都准备好,并且铅笔一定要在纸上打磨圆润(不能细尖),涂答题卡才可以迅速,能节省时间,小技巧发挥好也有大功效。图4 活页2 备考计划及实施过程(1)第一阶段基础(3月3日4月19日)笔
7、者从施岚青的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简称指南)开始看起,这本书一共有1200多页,笔者对照着规范,根据书中列举的规范条文,翻到规范的相应位置阅读,把指南中对规范原理的理解简要地摘抄了一部分在规范条文的空白处,方便自己弄懂原理,理解规范。基础阶段把规范过了一遍,由于没有做题,对规范还没有太深入的理解,甚至有看过了就忘了的感觉。但是这个阶段至少培养了自习的良好习惯,慢慢地开始进入备考的状态。图5 砌规P37 图6 混规P69(2)第二阶段入门(4月20日6月7日)有了一定的基础铺垫,笔者便开始了真题的训练。无论是什么考试,笔者都很看重对真题的把握,真题是复习的最好资料,是其他任何题目都无法
8、比拟的,必须把真题研究透彻。笔者就张庆芳老师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疑问解答专题聚焦,开始了真题之旅。笔者是从钢结构下笔的,刚开始做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题目解答不出来,没法往前推进。于是鼓起勇气请张庆芳老师指点:“当题目做不出来时,是硬着头皮做,等把五年真题全部做完再对答案,还是做几道题目就看一下答案?”张老师告诉笔者这个阶段就是要熟悉真题,不必要做完全部题目再对答案,可以做完几道就看,但是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做题的目的是熟悉规范条文,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要把相关的知识点都弄懂,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发挥真题的作用。得到张老师的启发,笔者满怀信心地继续往前推进做题的进程,但是在答题
9、纸上往往红色的笔记比黑色的还多,解题时有很多没有考虑到的考点,而且往往犯的错误是相同的,笔者会把这些经常错的地方都在规范中重点标记,并在笔记本中记录下来。笔者在复习时经常去大学自习室,因此做不同科目的真题时,33本规范不可能全带着,在此也整理总结了复习不同科目应带的规范,如表1所示。做前5年真题时应带规范 表14月20日5月17日,笔者把前5年真题做了第一遍,正确率不高,而且有一些错误是经常犯的。笔者把这个阶段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总结,如表26所示。笔者在5月20日5月23日利用空闲时间做了一遍2011年的真题,效果很不理想,笔者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分析,以便于吸取教训。5月2425日周末,笔者模
10、拟考场环境把2011年的真题又做了一遍,因为刚做完,情况还不错,上午题的正确率是31/40,下午题的正确率是37/40。5月25日6月7日,笔者把前5年的真题做了第二遍。这次是做完一门科目所有的题目才对答案,都是在活页纸上严格按照考试要求答题,写出规范条文和公式,第二遍的情况比第一遍的要好一些,正确率达到了80%左右,但是错误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做一遍还不能完全掌握。前5年真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混凝土结构) 表2前5年真题容易出错的地方(钢结构) 表3在入门这个阶段,笔者除了做完两遍前5年真题,两遍2011年的真题以外,还把张庆芳老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疑问解答专题聚焦书中的【疑问
11、解答】看了一遍,考试前,这部分的内容笔者累积共看了3遍,一遍比一遍理解深刻,且每一遍都能发现新的内容,有新的重要收获。对于这部分内容,若是自己带着问题来找答案,将会很有收获且印象深刻。入门阶段,会遇到一些题目看不懂解答,或者有一些困惑,笔者经常会在qq群里请教各位考友,与大家讨论,还是有一定的收获。前5年真题容易出错的地方(钢结构) 表4前5年真题容易出错的地方(钢结构) 表5(3)第三阶段提高(6月8日7月14日)二级和一级一样,有很大的共性,都是围绕规范出题,虽然二级简单一点(二级砌体的难度和一级相当),把二级的题目做一遍,能起到很好的查漏补缺效果,掌握各种题型,也能更加熟悉规范。事实证明
12、也是如此,笔者通过做张庆芳老师的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与考点分析发现2014年的一级真题中有4道题目就是往年的二级真题。二级中一些考题的出题方式和考点很新颖,甚至在以往的一级题中也没出现过,比如吊环、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楼板钢筋补强,所以笔者印象深刻,没想到2014年的一级就全都考了,所以遇到有特殊的题型,如果能够好好掌握和消化,将受益匪浅。前5年真题容易出错的地方(高层建筑结构) 表6在提高阶段,笔者和张庆芳老师保持了密切的沟通,向他请教了许多问题,收获很大,有了一定的提高,非常感谢张老师的帮助。通过一级和二级题目的训练,笔者对规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规范上的笔记也逐渐多起来了,在
13、规范的空白处写上一些重点,对考试做题很有帮助,特别是自己的理解和规范间的相互索引。这个阶段,笔者会在qq群里和大家互相交流考试的知识点,就自己不会的问题向其他考友请教,和他们一起讨论真题。此阶段,笔者工作日的晚上会在自习室做二级的题目,而周末会做近五年的一级真题(20092013年),一天做一套试卷。在全真模拟时会看表计时,并统计正确率。笔者做第一遍近5年真题的情况如表7所示。第一遍近5年真题情况 表7注:由于在入门阶段已经做了2011年的真题,所以这次没有再做了。(4)第四阶段强化(7月15日8月15日)这个阶段,笔者把近5年真题按照考场要求的4个小时,做了第二遍,并把2013年二级的真题做
14、了一遍。做整套的真题,都放在周末的两整天时间里,每天模拟一套。第二次的正确率比想象中的要低,原本以为第一遍对完答案后都能理解和掌握,正确率可以超过90%,结果却都在80%左右,而且很多错的题目是第一遍做对了的,这是没有真正完全掌握知识点的体现,因此也更加突出了多做真题的意义。利用平常工作日的早晚时间,笔者把前5年真题中做错的题目又重新做了一遍。这个过程就是反复研究真题的过程,需要达到的效果是,一看题目就知道考点是什么,并且要迅速找到规范条文,计算不能出错,不能缺项漏项,按照考试答题的要求,不能忘记验算最小配筋率等细节,培养自己的应试感觉。近几年注册考试的改革告诉我们,考题越来越灵活,更加贴近工
15、程实际和平常的运用,所以除了反复做真题,笔者还认真研读了几本重要的规范,特别是条文说明部分。对于混规和钢规,通过真题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对各个章节也比较熟悉了;抗规笔者对照着朱总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从头到尾过了一遍,把一些概念弄得更透彻了;地规和桩规的沉降是每年考试的重点,笔者把两本规范中,涉及回弹和沉降的内容都详细阅读了,不懂的地方还翻阅了教材。8月7日起,为了训练做上午题的速度,笔者开始做兰定筠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前实战训练(简称实战训练,共9套模拟题,其余为真题)的上午题,每晚7点到10点,三个小时做一套题。做完上午题后,笔者又用模拟题进行了基础、木
16、结构和桥梁部分的专题练习(就是晚上专做一科的题目)。对待模拟题的态度应该和真题是不一样的,做模拟题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了(练速度和查漏补缺)。这个阶段,在自习室准备注册结构考试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笔者也认识了两个一起复习的考友,饭后和自习的休息时间,笔者经常会与他们一起讨论交流:讨论自己常犯的错误,以提醒自己和互相提醒;逐个梳理真题中的考点(轴压比、抗震等级、计算长度、挑梁的荷载取值等);请教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看看对方是如何理解的,有时候规范条文不是太好理解(容易引起歧义),就会一起根据往年的题目来推测条文的意思;把自己在做题中发现的陷阱或认为很重要的内容互相告知提醒;还相互交换了彼此规范中的
17、笔记,规范中的笔记可以说是复习过程中总结的精华内容,而每个人工作的经历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规范中的笔记也不相同,经过交换学习,我们就各自拥有了两份精华,受益匪浅。遇见志同道合的考友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在与考友的交流中,笔者获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我们讨论得更多,在一起反复梳理考点,强调各个考点应该注意的问题,讨论的很多东西在2014年的考试中都遇到了。图7 自习室图片(5)第五阶段冲刺(8月16日9月6日)距离考试还有最后的三周,时间显得弥足珍贵,这个阶段计划不再是按照“天”来排了,而是要按照“小时”来排,精确到每个小时的任务。笔者利用晚上
18、的时间,把在做第二遍近5年真题时做错的题目,又再做了一遍。而周末珍贵的时间笔者选择了把近5年真题做第四遍,完全按照计划的考场做题顺序和时间安排,这次的情况如表8所示。第四遍近5年真题情况 表8注:由于2010年真题比较简单,就没有再做第四遍了。从表8可以看出,上午和下午的试题都已经能在3个半小时内完成了,但是由于题目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做题速度不太客观。笔者反复总结思考,深究错误原因,记得当时,近5年真题中笔者做错的题目,每一道笔者都能脱口而出,倒背如流,题干条件是什么,考点在哪,为什么还会错。笔者反复与考友交流这些问题,因为在这个时候还出现错误,一定要搞清楚、弄透彻,才能保证考试中不出错,如果
19、在考试中不再犯相同的错误,那反复做真题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考前最后一周,老板给笔者放假了,让笔者安心准备考试。最后的八天时间,笔者花了三天把朱总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看了一遍,重点掌握了扭转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抗震等级、剪重比、层间位移角、楼层侧向刚度比和各种调整系数等重要考点,这些都是近年来高层考试的重中之重。最后,考试前笔者进行了两个总结,算是终极必杀技。一是根据今年的考试热点问题(参考朱总微博),自己做了一个各科考点分析归纳,帮助自己疏通知识体系;二是总结了考试注意事项,不仅仅是各科考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有考试技巧、做题顺序和答题时间。虽然做这些总结花了不少时间,但
20、是总结本身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相当于把各科规范从头到尾又过了一遍,而且考试中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图8 考试 3 总结整个复习的过程,笔者工作日几乎每天都保证了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看书或做题(早上1个多小时,晚上3个多小时),周末保证两天整的学习时间,一旦加班打乱了自己的复习节奏,就调整复习计划。随着复习的深入,越往后的复习时间越长,效率也越高。整个备考过程并不是说要做多少遍真题和模拟题,笔者之所以罗列了做真题的遍数和正确率,是因为笔者都留有记录,可以给大家做个参考,而且在做题和对答案的过程中,肯定是要翻看规范并理解规范条文的,所以对规范的掌握是贯穿整个备考过程的,笔者始终认为,无论考试怎么变,都是以规范出发的,万变不离其宗,必须好好学习规范。对于真题,笔者认为至少得做两遍。具体做几遍真题,以及复习的计划和进度,是根据每个人具体的情况不同而调整的,在备考的过程中,笔者也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所剩的时间,逐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到要如何复习,而是随着复习的深入,找了自己相对薄弱的地方,对于下阶段如何复习就会有更多的想法。7月份和8月份又是设计院比较忙碌的月份,所以复习宜早不宜迟。备考的过程的确是枯燥、单调和艰辛的,但却是非常有收获的,这半年的复习使笔者对规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之前概念性的错误,甚至是工程中不完善的地方,这让笔者非常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