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045137 上传时间:2025-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陋室铭一、课下注释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 6、往来无白丁 7、可以调素琴 8、阅金经 9、无丝竹之乱耳 10、无案牍之劳形 11、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中考链接 课文略 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1.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谈笑有鸿儒( ) )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4.翻译句子

2、。(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2008重庆市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

3、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2008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4、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谈笑有鸿儒 鸿儒 人不堪其忧 不堪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3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2008年厦门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5、: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损:减损。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说:谈论。视:看,比照。化:融和。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2.在古汉

6、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4.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

7、谈你的看法。(3分) 三明市(09福建省)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8、陆游筑书巢)注释:椟:d,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爱莲说一、 课下注释:1、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 5、不蔓不枝 6、亭亭净植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予谓菊,花之隐

9、逸者也 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0、莲,花之君子者也 11、菊之爱 12、同予者何人? 13、宜乎众矣 二、中考链接.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

10、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

11、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蚌埠二中(09安徽省)

12、 爱 莲 说 (文略)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_ 亵玩_ 宜乎众矣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_不同:_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

13、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湖州市(09浙江省) 爱莲说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19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核舟记一、课下注释: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能以径寸之木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罔不因势象形 5、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7、八分有奇 8、高可二黍许 9、中轩敞者为舱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篛篷 12、卷端 13、如有所语 14、两膝相比 15、绝类弥勒 16、矫首昂视 17、神情与苏

14、、黄不属 18、诎右臂支船 19、珠可历历数也 20、舟尾横卧一楫 21、倚一衡木 22、视端容寂 23、若听茶声然 24、其船背稍夷 25、虞山王毅叔远甫 26、钩画了了 27、篆章 28、曾不盈寸 2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0、石青糁之 31、雕栏相望 32、技亦灵怪矣哉 二、中考链接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15、,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鄂州市(09湖北省)(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022题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神情与苏、黄不属(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4)珠可历历数也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苏、黄共阅一手卷。(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2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青岛市(09山东省)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16、( ) (2分)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B.高可二黍许(上下) 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 D.若听茶声然(好像)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分)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大道之行也一、 课下注释:1、选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矜、寡、孤、独、: 5、男有分 6、女有归: 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0外户 11、是谓大同 二、中考链接 铜仁地区(09贵州省)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17、3分) A选贤与能 与(j)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n) C男有分,女有归 分(f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xng)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分) 译文: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分) 译文: 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3分) 三峡一、 课下注释: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亭午夜分 3、不见曦

18、月 4、夏水襄陵 5、沿溯阻绝 6、乘奔御风 7、不以疾也 8、素湍绿潭 9、回清倒影 10、绝巘 11、飞漱其间 12、清荣峻茂 13、晴初霜旦 14、属引凄异 二、中考链接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

19、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008年福建省宁德市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

20、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2008孝感市 1.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2.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21、)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柳州市(09广西省)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略无阙处 (

22、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13、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齐齐哈尔市(09黑龙江省)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2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24、游者相乐。答谢中书书一、 课下注释:1、 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欲界之仙都: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中考链接:荆州市2007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25、晓雾将歇 ( ) 月色入户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 12.简答。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

26、个字)。 2008年泰安市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解释加点的词。(4分)猛浪若奔 奔: 负势竟

27、上 上: 猿则百叫无绝 绝: 沉鳞竞跃 鳞: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 9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4分)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下注释: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中考链接2008南京市【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

28、,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虎丘:苏州名胜。 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