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推拿流派.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02798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流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推拿流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推拿流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推拿流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推拿流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推拿手法流派推拿手法流派概述 流派的形成:历史上,中医、针灸、推拿之术均为师徒相传,在各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加之地域广阔,习惯相异,加之复杂的历史变革,因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拿流派。概述 流派的现状:一些推拿大家往往都是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文化水平有限,并且终日忙于临床诊治,无暇著书立说,再加“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影响,一般门派中多数的传人都是自己的子女至亲,多为师徒单脉相传,相互交流甚少,使许多流派的手法很难广泛普及,以至于许多宝贵的经验至今仍散在于民间或者已经失传。一指禅推拿流派 一指禅推拿流派因以一指禅推法为其代表手法而得名。一指禅是佛教禅宗用语,禅即禅那(梵文),意为坐禅或将散乱

2、的心念集中于一处。一指禅乃万物归一,不二法门之义。一根手指头搞定!一指禅派手法种类主要手法是:一指禅推法辅助手法有:拿法、按法、摩法、滚法、捻法、抄法、搓法、缠法、揉法、摇法、抖法,共计12法。一指禅派手法特点强调手法柔和、深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以柔和为贵,其主要手法和辅助手法配合默契,动作细腻。非常重视推拿功法锻炼,要求学习者首先锻炼易筋经,并结合在米(沙)袋上苦练基本功,达到体魄强壮,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的基本要求后,再进行人体操作训练,使手法技术日趋成熟。临床治疗遵守循经络,推穴道的原则。取穴准确,操作灵活,手法深透力强。适合于头面、颈项、肩背、胸胁、脘腹及四肢等部位操作,无副反应

3、,安全性高。擅长内妇杂病的治疗一指禅派师承一指禅推拿确切的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河南的李鉴臣。据传李鉴臣为御医,曾救治清朝武官丁凤山。丁凤山(1842一1915年)曾是武状元,在朝鲜作战时因病返回京城治病,被李鉴臣以一指禅推拿治愈,遂拜李鉴臣为师。一指禅派师承随后,丁凤山以一指禅推拿术行医于江苏扬州、江都一带,1900年代应首徒王松山所邀,来沪行医,在上海开设一指禅推拿诊所。丁凤山于江苏、上海广收门徒,知名者有王松山、丁树山、朱春霆、钱福卿等十余人。另外,黄氏医话、一指禅推拿说明书的作者黄汉如,可能亦属这一流派。黄氏原为前清官僚,辛亥革命后弃官行医。妻黄汉莹、子黄

4、一照均从其推拿行医。一指禅派代表著作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代表著作有一指阳春、一指定禅手抄本,成书于1894年新近出版的推拿名家朱春霆学术经验集(1996年滚法推拿流派的形成滚法推拿流派的创始人丁季峰,出生于一指禅推拿世家,伯祖父丁凤山、父丁树山均为一指禅大家。丁季峰于1940年代变法图新,把手背尺侧作为接触面,并增加了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既增加了刺激量,又富有柔和感,为与一指禅原来的滚法相区别,故取名滚法。滚法推拿流派的形成后来又将该法与关节被动运动相结合,并辅以揉法和按、拿、捻、搓等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滚法推拿流派。滚法派手法特点滚法推拿流派因脱胎于一指禅推拿流派,所以它具有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一些特

5、点,同时,还有自身的特点。即按法操作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严格的技术规范,依靠前臂的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动作,来促使手掌背部在人体体表部进行连续不断的来回滚动。滚法派手法特点 由于腕关节伸屈的压力较大,因此对人体剌激力量也较强。同时,手法操作过程中,有近一半以上的掌背部接触在人体体表上,所以刺激面积也比较大。加之结合被治疗部位关节的被动活动,可有效松解病变组织的粘连,且手法力量易于深透到深部组织。滚法派手法的应用 滚法以其对软组织损伤、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独特的疗效,逐渐得到了病家的欢迎和推拿界的认可,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手法之一。内功推拿流派 内功推拿流派因主张医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必须有选

6、择地练习少林内功而得名。内功推拿流派的传承内功推拿流派 内功推拿的师承脉络,可追溯到清末山东济宁的李嘉树。李氏擅长武艺,且精于手法疗伤。李传同乡马万起(1884一1941年),马于1920年代从山东来到上海,以拳术和内功推拿饮誉沪上。其子马德隆、弟马万龙(1903一1969年)得其衣钵。内功推拿派的手法 内功推拿流派的主要代表手法擦法,又称掌平推法;其它还有拿法(五指抓、捏拿)、揉点法(包括肘压法)、分法、合法、扫散法、理法、劈法、抖法、搓法、运法、牵伸法、击法(掌击、拳击、小鱼际击法以及棒击法)等。内功推拿派临床应用临床治疗强调整体观念,扶正祛邪,并要求患者自我锻炼少林内功为主,手法治疗为辅

7、,并有一套从头面到腰骶,涉及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全身推拿常规操作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之功效。临床应用时根据不同疾病适当改变,治疗范围不仅包括骨伤科疾病,还广泛应用于内科的虚劳杂病,妇科经、带诸症。脏腑推按派形成与传承 脏腑推按流派 清同治年间,河北雄县王文(约1840一1930年),中年患咯血之症,多方医治罔效。幸遇一游方道人,以手法为其治愈顽疾,并以推按精义一书相授。王氏遂因病成医,以手法为人治病,名闻河北塘沽一带。脏腑推按派形成与传承 1910年后收王雅儒为单传弟子。王雅儒从师十余年,后据王文所授的经验,口授脏腑图点穴法一书。该派以推按、点穴为主要手法,以腹部操作为主,重视

8、脾胃,注重调理阑门穴,贯通上下气机。脏腑推按派形成与传承此种疗法是根据经络穴位和脏腑部位,用推按点穴方法,从脏腑治疗着手,调理脏腑气分,恢复脏腑机能,故名为脏腑点穴法。脏腑经络推拿基本手法(9种)补、泻、调、压、推、拨、分、扣、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补法:以食指或中指按住腹部某一穴位,顺时针旋转;或用拇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按三穴,顺时针旋转。2.泻法:以食指或中指按住腹部某一穴位,逆时针旋转,或以大指、中指并按两穴,逆时针旋转。3.调法:以食指或中指按住腹部的某一穴位,往返旋转,或用大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按三穴,往返旋转。脏腑经络推拿基本手法4.

9、压法:即肘压法。以上四法均用右手操作。补、泻、调适用于经脉和腹部的穴位,压法适用于任脉。5.推法:分为指推法和掌推法。按照推的方向又可分为斜推法、直推法、分推法三种。6.扣法:用拇指、食指或拇指、中指呈半月形,扣住两穴位或两部位运行之。适用于胸背部及四肢部。7.拨法、分法、按法操作与一般手法同。脏腑推按派常规手法(22式)1、按巨阙,调阑门。2、按巨阙,调建里。3、按左梁门,右石关,调气海。4、拿带脉。5、按巨阙,调章门(平阑门)。6、按巨阙,调左梁门、右石关。7、按巨阙,调上脘、中脘、建里。8、按天突、璇玑、华盖,调巨阙。9、按巨阙,调阑门(水分)。10、按左梁门,右石关,调气海。11、并压

10、三把。12、引气归元。13-1、带脉与三阴交同放。13-2、彧中与阴陵泉(血海)同放。14、扣肩井推风府、哑门。15、扣肩井按百劳。16、扣肩井按膏肓。17、扣膏肓拨风门、扣膏肓拨脾俞18、按百劳扣肾俞19、按肩髃拨腋前后大筋20、扣拨膏肓至肾俞21、拳压膀胱经22、按肩井推百劳至尾闾。脏腑点穴适应症它既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也治疗一些四肢和头面部的内科和外科方面的疾病;对妇科和小儿科,也有它的适应症。腹诊推拿流派传承腹诊推拿流派 河北武邑人骆俊昌(1881一1965年),早年随父骆化南习摄生之道及推拿治病法,后受教于当地名医李常,并遍访东北、京津推拿名流。骆氏继承了几近失传的古代腹诊法,结合独

11、特的手法,创立了腹诊推拿流派,在重庆和西南地区颇有影响。其子骆竞波、骆竞洪、骆竞湖等承其业。骆竞洪于1980年代去深圳再图发展,其子骆仲达、骆仲遥等亦编有三宝合璧、推拿入门、实用脊柱推拿学等。腹诊推拿流派腹诊方法腹诊推拿的特点是先以望、闻、问、切的方法在腹部进行诊断,查明气、血、食、水在人体分布的状况,然后用相应的手法进行治疗。诊断时,患者取仰卧位,具体方法如下:1.望腹:望腹之外形,观察隆起或下陷,隆起为实证,下陷为虚症;并观察胃肠蠕动或腹肌跳动以及皮肤之色泽。腹诊推拿流派腹诊方法2.闻腹:听腹部声音,如能结合现代医学的昕诊法则更好。曾有文献记载:左、右不容,承满处痛,按之痛益甚,或行于胸腹

12、中,咕咕有声,时吐水汁,吐则痛减,是为痛囊,宜温药,宜减饮食。3.问腹:询问患者腹部的自觉症状,包括腹胀、气上冲、心下满闷、腹部悸动、胸胁或腹部痞满胀痛、不适感与活动的关系、腹痛及其与按压的关系等。腹诊推拿流派腹诊方法4.切腹:术者以一手或双手四指紧贴腹壁,或按压或摩动。先按任脉,次按脐中,再拘脐旁之冲脉,然后循序摩动。如在两季肋下用手指沿肋骨下缘徐徐向外或向下抚按,仔细体会其抵抗力的强弱,腹壁肌肉有无病态之虚弱或紧张,以及范围大小,紧张者为实,虚弱者为虚。在按压时有无胸部苦闷的感觉。腹诊推拿流派腹诊方法切腹:在上腹部摩动时注意有无水响声,抚摩腹壁时有无紧张感,以及范围大小,肌肉紧张是否已超过

13、脐部,甚至抵达小腹,其性质是薄而突出,还是深而下沉,有无积聚,其部位大小、形态如何。在下腹部切诊时,肌肉紧张与脐上部分有无连续,上腹、中腹、下腹至耻骨联合之肌肉紧张度是否一致,深部按压注意其抵抗、硬块、压痛等情况,以探查疾病之根源,属何经,何性质,并分辨其表里、寒热、虚实等。腹诊推拿流派常用手法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捏、揉、搓、摇、引、重等,治法上突出补、温、和、通、消、汗、吐、下八法。推法可以疏通气机,化积导滞;拿法可以泻热开窍,增益精神;按法可以通气缓痛,行气补血;摩法可以安神缓痛,攻滞解郁;捏法可以通经活血,开窍醒神;揉法可以活血散结,软坚止痛;搓法可以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摇法可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引法可以通经活血,开利关节;重法可以消肿除痛,清醒头目。其它推拿流派正骨推拿派小儿推拿派点穴推拿派结束语流派手法的局限性:基础理论不够统一,易受到质疑门派师徒传承,香火难续武术内功的基本功,使多数修习着照猫画虎,难得手法真谛跟中医其它技术一样,形而上的元素影响太多,不适于现代社会发展。再也不见到大师级按摩师结束语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衰微没落,及现代医学的冲击,学术的腐败等等因素,现代按摩届除继承前人手法及引进国外一些手法外未见有实际意义的新的推拿流派产生。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康复手法兴起,相信会有新的流派出现。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肌筋膜理论的发展,新的推拿流派呼之欲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