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专题一 运动描述 直线运动,1/42,考点内容,要求,热点,1.质点、参考系,1.了解位移和旅程、速度和加,速度概念及关系,体会极,限思想方法,2.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3.对运动图象(s-t 图象、v-t 图,象)了解及应用是高考热,点;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原理及方法,利,用平均值法、图象法等处理,数据是学习难点.,2.位移、
2、速度和加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试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42,第,1,讲,描述运动基本概念,3/42,一、质点,1概念:用来代替物体有_点叫做质点,2对质点了解:质点是忽略了物体本身_、,_而得到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物体当做质点条件: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性质决定,并非依据物体,_和_,来判断,质量,形状,大小,形状,大小,4/42,【基础检测】,1(,2,017 年福,建龙岩期中,),以下关于质点说法中正确是,(,),A只要是体积很小球体就能够视为质点,B研究一汽车从淮阴到南京运动时间时能够将其视为,质点,C因为太阳体积太大了,所以任何情
3、况下都不能够将,其视为质点,D质量很大物体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答案:,B,5/42,二、参考系与位移、旅程,1参考系和坐标系,不动,任意,不一样,(1)概念: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假定_物体,,叫做参考系,地面,坐标系,(2)选取参考系标准:参考系选取是_,任何,物体都能够选作参考系不过,对同一物体运动,所选择参,考系不一样,得到描述可能会,_通常以_,为参考系比较两物体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改变,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_,6/42,2位移和旅程,位置,轨迹,(1),概念:物体,_,改变,叫做位移物体运动,_长度,叫做旅程,初位置
4、,末位置,长度,(2)位移表示方法:用从_指向_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线段_表示位移_,线段,_表示位移_,大小,方向,方向,(3)标量和矢量,大小,方向,标量,标,大小,只有_,没有_物理量,叫做_,,旅程是_量现有_,又有_物理量,,叫做_,位移是_量,方向,矢量,矢,7/42,【基础检测】,2(,年天,津河北区模拟,),某高铁行驶速度是,300,km/h,,坐在此动车里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他所选择参考系是,(,),B坐在他身边乘客,D窗外山峰,A地面,C铁路边树,木,答案:,B,8/42,三、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位移,时间,(1),速度概念:物体,_,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_比值,叫做物体
5、运动速度,(2)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_物理,量,(3)速度定义式:,v,_.,快慢,9/42,(4)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位置,时刻,相同,矢,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_(或某_),速度,方向与物体在该位置或该时刻运动方向_,是,_量瞬时速度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_,瞬时,速度大小叫_,是_量,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_,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_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即,v,x,t,,其方向与_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反应,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平均速率是_与所用时间比值,是标量,快慢和方向,速率,标,位移,时间,位移,旅程,10/4
6、2,v v,t,v,0,改变量,时间,快慢,矢,2加速度,(1)概念:物体运动速度_与发生这一改变所用,_比值,叫做加速度,(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_物理量,(3)定义式:,a,t,t,.,(4)方向:与,v,方向一致,是_量,11/42,【基础检测】,3以下说法中正确是(,),A平均速率即为平均速度大小,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大小,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答案:,B,12/42,4(,年,福建龙岩期中,),以下关于速度和加速度,说法,中,正确是(,),A物体速度改变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
7、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物体速度为 0,则其加速度一定为 0,D加速度越来越大,而速度能够越来越小,答案:,D,13/42,考点 1,质点、参考系、位移,重点归纳,1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模型化处理是分析、,处理物理问题主要思想物理学中理想化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轻绳、轻弹簧等;还有一些过程类理想化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14/42,2参考系选取是任意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描述,,选取参考系不一样,其运动性质可能不一样,15/42,比较项目,位移,x,旅程 l,决定原因,由始、末位置决定,由实际运动轨迹决定,运算规则,矢量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代数运
8、算,大小关系,xl(旅程是位移被无限分割后,所分各小段位移,绝对值和),3对位移和旅程辨析以下表,16/42,【考题题组】,1(,年浙江绍兴高三检测,),年第 31 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以下比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是(,),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起跑技术,B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发球动作,C研究女子 3 米板冠军施廷懋跳水动作,D研究女子 50 米步枪三姿比赛中杜丽射出子弹轨迹,答案:,D,17/42,考点 2,对参考系了解及应用,重点归纳,选取参考系标准:,选取参考系时,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描述尽可能简单,为标准普通应依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系统来决定,18/
9、42,【考题题组】,2第二届青年夏季奥运会于 年 8 月 16 日在南京开幕,观察如图 1-1-1 所表示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是(旗杆和甲、乙两火炬手在同一地域)(,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图 1-1-1,19/42,解析:,由静止旗杆上旗帜展向可知,当地风向向左,,甲火炬火焰向左偏,可能是甲火炬手静止,或甲火炬手向右,运动,或甲火炬手以小于风速速度向左运动;乙火炬火焰,向右偏,则一定是乙火炬手以大于风速
10、速度向左运动,故只,有 D 正确,答案:,D,20/42,3(,年惠州惠阳高三检测,),如图 1-1-2 所表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圆弧由,A,到,C,,则它位移和旅程分别为(,),图 1-1-2,答案:,C,21/42,物理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定义,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位移与所用时间比值,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速度,定义式,矢量性,矢量,平均速度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矢量,瞬时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沿其运,动轨迹切线方向,实际,应用,物理试验中经过光电门测速,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间内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考点 3,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重点归纳,1平均速
11、度与,瞬时速度区分与联络:,22/42,【考题题组】,4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平均,平均速度是(,),答案:,D,23/42,统计遮光时间,t,.测得遮光条宽度为,x,,用,5(,年江苏泰州月考,),如图 1-1-3 所表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x,t,近似代表滑块通,x,t,更靠近瞬时速度,正确办法,过光电门时瞬时速度为使,是(),A换用宽度更窄遮光条,B提升测量遮光条宽度准确,度,C使滑块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夹角,图 1-1-3,24/42,解析:,遮光条宽度越窄,对应平均速度越靠近经过光,电门
12、时瞬时速度,故选项 A 正确提升测量遮光条宽度精,确度,只是提升测量速度精度,故选项 B 错误改变滑块,释放点到光电门距离,只是改变测量速度大小,故选项 C,错误改变气垫导轨与水平面夹角,只是改变测量速度大,小,故选项 D 错误,答案:,A,25/42,6(,年北京西城区质检,),用如图 1-1-4,所表示计时装置,能够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遮光条宽度为 4.0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遮光时间为,),0.040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速度大小为(,A0.10 m/s,B100 m/s,C4.0 m/s,图 1-1-4,D0.40 m/s,答案:,A,26/42,
13、考点 4,对加速度了解与应用,重点归纳,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对比:,27/42,2.,a,v,t,是加速度定义式,但加速度,a,并不是由,v,和,t,决,定依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加速度,a,由物体所受,合外力,F,和物体质量,m,共同决定,28/42,【考题题组】,7(,年福建龙岩期中,),已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增加,C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越大,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答案:,C,29/42,8(,年江门模拟,),如图 1-1-5 所表示,小球以,v,1,3 m/s,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墙壁
14、,经,t,0.01 s 后以,v,2,2 m/s,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 0.01 s 内平均加速度,是(,图 1-1-5,),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30/42,解析:,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v,1,3 m/s,,v,2,2 m/s,,500 m/s,2,,方向水平向左,故 C 正确,答案:,C,31/42,9(,多项选择,,年岳阳质检,),我国新研制,隐形战机“歼,20”已经开始挂弹飞行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停减小直至为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则
15、此过程中,飞机(,),A速度不停增大,位移不停减小,B速度不停增大,位移不停增大,C速度增加越来越快,位移增加越来越,慢,D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32/42,解析:,依据题意,飞机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飞机速度,和位移都在增大,选项 A 错误,选项 B 正确;因为加速度减小,,所以速度增加越来越慢,而速度增大会使位移改变越来越快,,选项 C 错误,选项 D 正确,答案:,BD,33/42,方法,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是最基本、最简单运,动形式,应用广泛比如:声、光传输都能够看成匀速直线,运动,下面是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几个应用实例.,34/42,实例,计算声
16、音,传输时间,计算子弹速,度或曝光时间,雷达测速,由曝光位,移求高度,图示,说明,声波经过云,层反射,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子弹穿过苹果,照片中,子弹,含糊部分长,度即曝光时间,内子弹位移,经过发射两,次(并接收,两次)超声,波脉冲测定,汽车速度,曝光时间内,下落石子,运动视为匀,速运动,35/42,例题:,(,年浙江卷,),如图 1-1-6 所表示为,一个常见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统计发射和接收时间间,隔质量为,M,0,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统计,时间间
17、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统计时间间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该同学身高和质量分,别为(,),36/42,图 1-1-6,37/42,答案:,D,38/42,【触类旁通】,1如图 1-1-7 所表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距离约为子弹长度 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 500 m/s,则这幅照片曝光时间最靠近(,图 1-1-7,A,10,3,s B,10,6,s C,10,9,s D,10,12,s,39/42,解析:,依据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v,t,可得,曝光时间
18、(数,量级)等于子弹影像前后错开距离(模型建立关键点)除以子,弹速度,所以,必须知道子弹影像前后错开距离和子弹速度,数量级依据题意,子弹长度普通不超出 10 cm,所以弹头长,度数量级为 10,2,m;依据“子弹影像前后错开距离约为子,弹长度 1%2%”可得,“子弹影,像前后错开距离,”,数,量级应该是 10,4,m,而弹头速度 500 m/s 数量级为 10,2,m/s,,所以曝光时间最靠近数量级为 10,6,s.,答案:,B,40/42,2(,年长沙四校摸底,)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觉其,将要经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隧道,于是鸣笛,,5
19、 s 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 10 s 司机第二次鸣笛,3 s 后听到回声已知,此高速公路最高限速为 120 km/h,声音在空气中传输速度,为 340 m/s.请依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方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41/42,解:,设客车行驶速度为,v,1,,声速为,v,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距悬崖距离为,L,,则,2,L,v,1,t,1,v,2,t,1,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设客车距悬崖距离为,L,,则,2,L,v,1,t,3,v,2,t,3,又知,L,L,v,1,(,t,1,t,2,),将,t,1,5 s,、,t,2,10 s,、,t,3,3 s,代入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1,87.43 km/h120 km/h,故客车未超速,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