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案
(伊旗第一小学 李秀芳)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4
二、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长度连加;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周长的意义,并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应根据低年级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措施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求出周长的方法,在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另外,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方法,要注意引导他们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数形结合理解算理,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关于这两个图形你知道它的哪些知识?以长方形为例说说它的周长。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新授
1.出示表扬卡,这是老师设计的表扬卡,我想为它的四周设计一个花边,我想知道花边的长度,你有办法计算吗?求花边的长度实际就是求什么?
2.出示表扬卡,要想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长和宽)
3.测量表扬卡的长和宽。试着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预设算法: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6+4+6+4=20
(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6×2+4×2=20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6+4)×2=20
5.练习
3厘米
3厘米
3厘米
7厘米
5厘米
6厘米
6.你喜欢哪个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为什么?
3厘米
7.将长方形变为正方形
8.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9.预设算法:
(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3+3+3=1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2 (3+3)×2=1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4=12
10.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三)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正方形桌布(如下图),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拓展练习
1.用一根长36米的铁丝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2.张大爷想在靠墙的一边围出一块菜地,怎么围最节省篱笆?
这块菜地的长是6米,宽是3米,篱笆的长度是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还有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6+4+6+4=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6×2+4×2=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6+4)×2=2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3+3+3=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2 (3+3)×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4=12(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