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二、阴阳的划分:,阳运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阴阳学说,2,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三、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3,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阳 阴,部位:上 下,表 里(脏
2、腑),背 胸,气血津液:气 血、津液,脏腑:六腑 五脏,经络: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阳,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阴,4,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正常的生理活动,全依靠人体内的“,阳气”,和,“,阴精,”,保持协调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现象,就会生病。,5,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以之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6,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自 然 界,五,行,人 体,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
3、,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泪,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汗,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涎,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涕,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二阴,骨,恐,唾,7,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中 医 夏 季 养 生,8,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什么是养生?,养生就是保养生命,旨在提升人体内在的生命力,即中医所说的,“治未病”,9,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健康,亚健康,疾病,约,15%约70%,约15%,未 病,什么人需要养生?,10,阴阳五行学说中医
4、夏季养生,中医养生的优势,1、悠久的历史,早在两三千年前,,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值得我们再三探索。,11,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中医养生的优势,2、强调,人体本身的整体观,和,天人一体观,。,认为人应该主动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12,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中医养生的优势,3、从外界环境、生活方式、饮食、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利用有中药、针灸、按摩、药膳、运动等方法,调动人体自身的各种抗病能力,适应自然,保持平衡,保持健康。,13,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该如何养生?,“
5、,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14,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养生原则,三调整: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扶正气,扶持人体抵御各种致病因素侵袭的能力 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正气充盈,才具备坚实的健康基础,所以扶正气 是养生固本的最基本原则。,15,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养生原则,三调整: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平阴阳,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协调 平衡的结果;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因此,保持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以及与 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相适应,做到平阴阳,是达成健康的又一关键。,16,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养生原则,三调整:扶
6、正气,平阴阳,调脏腑,调脏腑,人体的健康是建立在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疾病与亚健康往往因为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因此,达成健康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脏腑调理。,17,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养生方法,四合理: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的合理,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养身体。,合理饮食,结构合理,定时适量,温热适宜,合理起居,科学睡眠,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合理运动,积极运动,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合理情志,保持积极心态,培养良好情趣,远离不良嗜好,饮食,饮食有节,起居有时,运动有恒,情志舒畅,18,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夏季时令的特点,夏季时间划分:,从立夏起,到立秋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
7、暑、大暑等六个节气。,夏季在中医又分,夏,与,长夏,(夏至,立秋)两个季节,夏季日常如何养生?,20,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夏季时令的特点,夏季的气候特点:,盛夏气候炎热,阳气最盛;,长夏多雨潮湿,闷热蒸腾;,太阳炽热高悬,昼长夜短。,高温 多湿 多雨 多日晒,21,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夏季时令的特点,夏季人体的生理变化:,气血,运行旺盛,且活跃于,体表,,皮肤毛孔开泄,22,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夏季健康隐患,健康隐患:,易加重,心脏负担,易出现,脱水、中暑,易发生,脾胃受损,易出现,皮肤,问题,易发生,日照性损害,23,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夏季养生,一、,起居,调养,二
8、、,情志,调养,三、,饮食,调养,四、,运动,锻炼,24,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一、起居调养,晚睡早起、注意防晒、防纳凉过度,睡眠调节:,晚睡早起、适当午觉等。(“夜卧早起,无厌于日。”),25,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一、起居调养,避免过度暴晒,:,防日光中紫外线照射伤害,:,勿在阳光下久置与暴晒,防皮肤损伤,用好防护用具,做好防晒。,防纳凉过度,:,避免在 檐下、过道或露天乘冷过夜。,乘凉时,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护。,不可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26,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二、情志调节,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应注意养心安神:,心主血脉,心主神志,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是五脏六腑之主
9、,主明则下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27,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三、饮食调养,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湿为阴邪,好伤阳气,尤其好伤脾阳。脾阳为湿邪所困,则可导致脾气升降失合,不能正常运化脾胃功能低下,胃口不好,容易腹泻,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健脾化湿和胃,白术、山药、陈皮、山楂等,芳香化湿,藿香、佩兰等,淡渗利湿,茯苓、薏苡仁、冬瓜等,28,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三、饮食调养,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清热解毒清心泻火之物,药物,菊花、薄荷、莲子、金银花、连翘等,食物,绿豆,西瓜,苦瓜,注:,不宜大量,29,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三、饮食调养,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冬病夏治),30,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四、运动锻炼,时间:,清晨、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方式:,运动量较小或适中,游泳、散步、慢跑等,衣着:,松软、宽大、浅淡,调护:,运动后适当饮水,(盐糖水),切勿运动后冷水冲头、洗澡,31,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谢 谢!,32,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夏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