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血清转氨酶测定,用于肝脏疾病检查的转氨酶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以肝脏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脏。,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1,血清转氨酶测定是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参考值,】ALT,:女性,7-40U,L,,男性,9-50U/L,AST,:女性,13-35U,L,,男性,15-40U/L,AST:ALT=1.15,2
2、,【,临床意义,】,1,急性肝细胞损伤,ALT,与,AST,均显著增高,常可达,500U/L,以上,以,ALT,升高更明显,,ALT/ASTl,急性肝炎患者,ALT,降至正常,提示病变完全恢复;若转氨酶波动在,100U/L,左右提示转为慢性肝炎。,“,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病情恶化时,可出现黄疸加重,胆红素明显升高,但转氨酶却减低,即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3,2,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100,200U,)或正常,AST,升高较明显,肝硬化时,AST/ALT2,,肝癌,AST/ALT3,4,3,其他:,心血管疾病、骨骼肌病变、急性胰腺炎、疟疾、肺
3、炎、烧伤、肾炎等转氨酶也可增高。服用肝脏毒性药物或一次饮酒后导致一过性肝损伤时,转氨酶可一过性增高,5,二、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指标,蛋白质代谢检查,(,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测定,血清总蛋白,(TP),包括白蛋白,(Alb),与球蛋白,(G),。,血清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受肝脏合成能力和肾脏的蛋白丢失情况的影响。,6,【,参考值,】,成人总蛋白:,65,85g,L,血清白蛋白,40,55g,L,血清球蛋白,20,30g,L,白,/,球蛋白(,A/G,),1.4,2.4,:,1,7,(1),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80g,L,为高蛋白血症,可见于血液
4、浓缩、严重脱水、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及某些慢性感染。,8,血清总蛋白,17.1,mol/L,,但,342,mol/L,为重度黄疸,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通常,342,mol/L,19,【,临床表现,】,(1),肝细胞性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2),胆道阻塞时,,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3),溶血性疾病时,,血清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20,正常人及三种黄疸的胆红素代谢检查结果,21,胆红素判断黄疸性质:,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为主)增高是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为主)增高
5、是阻塞性黄疸;,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为主)增高是肝细胞性黄疸。,根据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CB/STB,60%,(,50%,)为阻塞性黄疸,40,60%,(,20%50%,)为肝细胞性黄疸,20%,为溶血性黄疸。,22,(,二,),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1,碱性磷酸酶,(ALP),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肝,其次为肾、小肠、胎盘、成骨细胞等。,来源于肝脏的,ALP,可随胆汁一起排泄,因此胆道疾病时胆汁排出不畅,,ALP,活性升高,ALP,在大多数肝胆疾病时都升高、在肝癌和胆道梗阻时最高;在骨骼疾病时由于骨性,ALP,生成亢进,所以血清,ALP
6、,升高,23,【,参考值,】,男性,45-125U/L,女性,35-135U/L,【,临床表现,】,(1)ALP,生理性增高,妊娠,新生儿骨质生成,正在发育的儿童,24,(2),病理性增高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ALP,和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转氨酶,仅轻度增高,伴有黄疸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血清,胆红素,中等度增加,,转氨酶,活性很高,,ALP,正常或稍高,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ALP,明显增高,,转氨酶,无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大多正常,溶血性黄疸,ALP,、转氨酶可正常,游离胆红素增高,骨骼系统疾病时如骨细胞瘤、骨折恢复期等。,25,2,同工酶
7、,ALP1,、,ALP2,(肝型)(,90%,),、,ALP3,(骨型)、,ALP4,(胎盘型)、,ALP5,(小肠型)至,ALP6,。,ALP1,是细胞膜组分和,ALP2,的复合物,ALP6,是,IgG,和,ALP2,的复合物,26,【,临床意义,】,胆汁淤积性黄疸,尤其是癌性梗阻时,,100%,出现,ALP1,,且,ALP1 ALP2,。,急性肝炎时,,ALP2,明显增加,,ALP1,轻度增加,且,ALP1 ALP2,8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ALP5,明显增加,可达总,ALP40%,以上,但不出现,ALP1,27,(三),-,谷氨酰转移酶(,GGT,、,-GT,)测定,主要存在于细胞膜
8、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该酶升高。,【,参考范围,】,男性,10-60U/L,女性,7-45U/L,28,(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GGT,,同时癌细胞也合成,GGT,,因此显著升高,(2),阻塞性黄疸:血中,-GT,明显升高,(3),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4),急慢性
9、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酗酒者戒酒后可下降,29,(一),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的结缔组织的生物合成增加,其主要成分是胶原。在胶原生成初期,首先生成前胶原,前胶原受到肽酶切割分离,成为型胶原和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P),,部分进入血中。,PP,常被用作肝脏纤维化的检测指标,多以放射免疫法加以检测,。,反映肝脏纤维化的指标,临床意义,1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P,P,增高,但在炎症消退后,P,P,恢复正常,若,P,P,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因此,P,P,检测还可鉴别慢性持续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在酒精性肝炎时,,P,P
10、,也明显增高,并与,PH,活性相关,此酶与胶原合成所必须的羟脯氨酸合成有关。,2肝硬化 血清,P,P,含量能可靠的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性,及肝脏的组织学改变,是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良好指标。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血清,P,P,明显增高。但与原发性血色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3 用药监护及预后判断 血清,P,P,检测可用于免疫抑制剂(如氨甲蝶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监测,并可作为慢性肝炎的预后指标。,(,二,),型胶原蛋白测定,【,参考值,】140,g,L,【,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时,型胶原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型胶原蛋白均可明显增高
11、。,(三)单胺氧化酶测定,单胺氧化酶(,MAO),为一种含铜的酶,分布在肝、肾、胰、心等器官,肝中,MAO,来自于线粒体,血清,MAO,活性与体内结缔组织增生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常用,MAO,活性测定来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临床意义,1肝脏病变 80以上的重症肝硬化及肝癌患者,MAO,活性增高,但对早期肝硬化反应不敏感。急性肝炎时,MAO,正常,急性肝坏死时,血清中,MAO,增高。,轻度慢性肝炎,MAO,大多正常,中、重度慢性肝炎有50病人血清,MAO,增高。2肝外疾病 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硬化症等。,MAO,也可升高。,(四)脯氨酰羟化酶测定,脯氨酰羟化酶(,PH),是胶
12、原纤维合成酶,能将胶原,-,肽链上的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在脏器发生纤维化时,,PH,在该器官组织内的活性增加。当肝纤维化时,肝脏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血清中,PH,增高,因此测定血中,PH,恬性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指标。,临床意义,1 肝脏纤维化的诊断 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时,PH,活性明显增高。而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PH,大多正常,当肝细胞坏死加重伴胶原纤维合成亢进时,,PH,活性增加,慢性中、重度肝炎因伴有明显肝细胞坏死及假小叶形成,,PH,活性增高。,2肝脏病变随访及预后判断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PH,活性进行性增高,提示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状态加重,若治疗后,PH,活性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疾病在康复过程中,。,肝病相关实验项目的选择和应用,1,健康体格检查时,可选择,ALT,、肝炎病毒标志物、及,A,G,比值测定。,2,怀疑为无黄疸性肝病时,对急性患者可查,ALT,、尿内尿胆原及肝炎病毒标志物。,对慢性患者加查,AST,、,ALP,、,-GT,、血清蛋白总量、,A,G,比值。,3,怀疑为原发性肝癌时,除查一般肝功能,(,如,ALT,、,AST,、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外,还应加查,AFP,、,-GT,、,ALP,等。,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