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探索 一、新课程理念行为化转变表现明显 教师理念转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经过近二年的“通识”培训、体育与健康学科专项理念培训,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明显。“健康第一”思想已初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这是一个突出的亮点。现在,我们已经很少看到那种“训练式”的教学和一只哨子一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做法。 现在的教师更注重运用各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过障碍,老师没有给学生事先设置好障碍,而是让学生根据条件,自己来设置。这节课既有一定的技能传授(滚翻跳跃)
2、,更多的则是学生通过自己设置的障碍中表演出自信的身心愉悦,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二、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学习倾向明显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提倡学生的各种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传习式教法,过去一直是我们采用最多的方式,无论是田径或是球类,教师总是期望用自己的准确示范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榜样。由于传统的教学大纲所涉及的运动动作并不很多,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把大纲所有的技术动作全部完成得很正确,也不是一件难事。故而形成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另一种形式来进行教学。有一节球类
3、课,上课开始,教师就让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做准备活动,学生分散在各个场地,有运球、传接球、抛接球,熟悉球性的各种练习。当学生兴趣上来后,教师及时提醒学生运用篮球的技术,把学生引入三人配合的行进间传接球练习,在传接球的教学中,教师只强调简单的技术动作,至由传球的方向、同伴的跑动路线都没有作具体的规定,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有几组学生做出的动作效果很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地方性和时尚性学习内容不断涌现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习惯于教学大纲对我们的约束,几十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田径、体操、球类、队列练习,教师年复一年地教着同样的
4、内容,枯燥乏味到了极点。 现在,课程标准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由于课程标准是一个目标体系,它仅仅是从学习目标上向学生提出了适当的要求,并没有学习内容的限制。因此,对每一个教师来说,其实是英雄有用武之地。教师可以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当的内容去组织教学活动。近段时间我看到许多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内容进入体育课堂。如抬花轿、滚铁圈、跳绳、踢键子。还有具有时代气息的时尚内容,如地滚球、定向运动,健身操等等,这些内容的出现,不仅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逐渐扭转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
5、课”的现象。 四、教学设计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几十年的体育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四列横队,报数看齐;慢跑二圈回到原地;伸手弯腰做准备;两个内容一节课;男、女分开各一半,二十分钟作交换,下课之前整队放松”。这种教学模式反映在教案上,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甚至把教案的编写格式作了统一和规定,全国上下千篇一律,制抑了教师的创造性,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体育教学影响极大,从“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念,使我们开始反思这种模式教学的弊端。近几年中出现了不少教学创新的做法。情景教学法,成功教学的出现,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最近听了一节小学的体育课,讲的是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一节课听下来就感到,听了一个故事,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看了一则小童话剧。改变了原来的老鹰抓小鸡游戏母鸡爱小鸡等等。教学设计中更体现人本化,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使我深深感到,通过实验,新课程改革的体育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确实产生了质的飞跃,已经迈出了教改实践的可喜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