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年级下学期联考(2014.3) 化学试题卷 第卷:单项选择题 1126题为化学学科试题,1116题每题1分,1725题每题2分, 2635每题2分,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2 C:12 O:16 Na:23 Cl:35.51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铝制成铝箔包装香烟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实验室用酒精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12.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的是 A石灰水 B石灰石 C浓盐酸 D浓硫酸13.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汽油
2、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14.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 氯化钠 食盐 B.Ca0 氧化钙 熟石灰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农作物大豆茶玉米马铃薯pH6.07.05.05.57.08.14.85.515. 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的要求。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大豆 B茶 C玉米 D马铃薯 16.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2NaOH + CO2=Na2CO3 + H2O B. CuO + H2SO4= CuSO4 + H2O C. AgNO3 + HCl =AgCl+HN
3、O3 D. NaOH + HCl = NaCl + H2O17.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AXyZ BXZy, CZy X DZXy18. 某同学往下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19. 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变化的是AKNO3、CuCl2
4、BFeCl3、NaOH CAgNO3、HCl DCa(OH)2、HNO3 20. 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铁粉 DpH试纸2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酚酞区分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不能用食盐作原料制氢氧化钠 22.下列各种物质间的转换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CO2CO BFeFeCl2 CCOCaCO3 DCuOCu23.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Sg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
5、量甲乙Dt3时,M点表示甲,乙溶液均未达到饱和状态2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25.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A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48、(7分)在
6、常温常压下有下列物质:H2 NH4NO3 稀硫酸 CO NaHCO3 石墨 KNO3 生石灰,请回答下列问题(填物质的序号):(1)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 、(2)能导电的固体物质是 ;(3)溶于水放热的固体是 、(4)属于复合肥的是 ;(5)能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6)有毒并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是 (7)常用作焙制糕点发酵粉的是 。49、(7分)某抗酸药的说明书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说明书主要成分:碳酸镁适 应 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用 法:嚼碎后服用注意事项:胃溃疡患者慎服。(1) 碳酸镁属于 (填序号);A氧化物 B 酸 C碱 D盐(2)碳酸镁中含有的镁离子的符号是 (写离
7、子符号),碳酸镁中碳酸根的化合价用符号可表示为 ;(3)碳酸镁可作抗酸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患胃溃疡的患者慎服的原因是 ;(4)抗酸药为什么嚼碎后服用,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小牛对此产生了兴趣,猜想这样服用的原因是 。50(7分)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1)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 (填化学式)。 (2)小红同学用右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I为了验证反应,小红将紫色的
8、石蕊滴入NaOH溶液中,石蕊由紫色变成 ;II依据反应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I为了验证反应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填序号)aNa2CO3 bHCl cCuSO4 dBa(NO3)2反应产生的现象为 ;(3)写出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Cu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51、(8分)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1)B仪器的名称是 ,上面的仪器中除B、E外,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填字母编号) ;(2)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 、装瓶,如果要配制50克6%的NaC溶液,需要NaCl 克,
9、该实验中使用仪器E的作用是 ;(3)已知20,NaCl 的溶解度为36克,则20时能否配制出36%的NaCl溶液 ?(填“能”或“否”) ;(4)下列各项可能导致配制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填序号)A、烧杯事先用蒸馏水清洗 B、NaCl中含有杂质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称量NaCl,时NaCl与砝码位置放反 E、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52、(10分)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操作的名称为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
10、杯、 、玻璃棒;(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 的混合物 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猜想成立乙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不成立丙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
11、加几滴饱和 溶液 猜想成立【实验反思】 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哪位的实验不严密, ,理由是 。53、(7分)请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1) 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 。(2) 求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规范的计算过程,并且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化学参考答案 1116 C、B、D、B、C、D 1725 A、D、D、A、A、C、C、B、D 48、(7分) 、 49、(7分) D、Mg2+、MgCO3+2HCl=MgCl2+CO2+H2O 碳酸镁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增大与胃液的接触面积,使其能充分反应(2分)50、(7分)Ca(OH)2 、蓝、2NaOH + CO2=Na2CO3 + H2O、C、产生蓝色沉淀、Fe + CuCl2 = Cu + FeCl2 置换反应51、(8分)烧杯、DG、溶解、3、加速溶解、否、ABCD(2分)52、(10分)CaCO3高温 CaO + CO2、过滤、漏斗、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NaOH和Na2CO3 无明显现象、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甲、Na2CO3和Ca(OH)2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53、(7分)4.4克(2分), 8.8% (5分,按步骤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