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反 思 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些思考史家镇中心小学校 罗德能2005.12.26.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些思考史家镇中心小学校 张晓梅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却让它们变了调。近年来,听过一些课,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想法。首先,教学中存在虚假自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内涵,而真正的自主落不到实处。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
2、、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新课改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有的课学生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回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到学生静静的进行个体思考。二是有的课教师角色淡化,一切让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景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教师有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其次,教学中还存在无效合作。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大家广泛应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常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
3、享受和启迪。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追求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较多。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其中以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和基础。再次,教学中还存在随意探究。小学生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探究学习在操作上要讲究科学性,杜绝随意性。探究学习过程中有几种常见的问题。一是唯探究式学习。事事放手给学生,字词句段篇章的内容、情感、构思、表达方法等面面俱到的探究。有的教师连时代背景、文学常识也抛给学生,又样样进行交流回报,必然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探究问题无实际意义。在教学中有的探究题目零碎,不能统领全局;有的过于肤浅,无需探究学生就能心知肚明;有的偏离了教学目标,即使费时费力也常事倍功半。三是只重过程,忽视结果。探究性学习注重过程,并非不要结果。有的教师将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初衷很好,却常常是不了了之。新课程改革,无论怎么改,教与学的方式无论如何变,其检验的标准仍在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