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泸师附小 李 霞一、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中的一课。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有感情的表现歌曲。2、学会“f ”、“p ”强弱记号。并能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在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与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合作能力;2、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
2、事物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2、引导教育孩子珍惜、发展友谊。三、教学重点(一)唱好友谊的回声,并掌握力度记号的运用;(二)掌握前半拍休止符和切分节奏的演唱。 四、教学难点 (一)切分节奏: (二)前八分休止符:0 5 5 65 4 3神秘的 回 声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谱、钢琴六、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学习“f”, “p”, “pp”,力度记号(二)回声游戏,导入新课 噢 噢 噢 噢 (三)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第一部分1、参与实践,感受音乐请学生聆听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初步感受歌曲,请学生讨论歌曲描绘的景色。2、练声 1)模仿风声“wu”
3、,找准发声位置。通过手势,感受音高和力度的变化。 2)用“wu”哼唱第一乐段旋律,熟悉旋律。3、分段学习,讲解重点、难点A.学唱歌曲第一段a.出示图形谱,教师用“wu”范唱第一段的旋律,学生再次感受旋律起伏。b.学生跟琴哼唱第一段的旋律,并随歌曲伴奏画图形谱。c.学唱第一乐句,全班讨论这一乐句的力度,并用不同的动作体会力度变化。d.学唱第二乐句,分析歌曲力度变化,体会切分节奏并把它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e.学唱第三乐句,学习前八分休止符,请同桌试试看:用什么方法能唱准前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0 5 5 65 4 3神秘的 回 声f.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用颜色表现歌曲的情绪。B.学
4、唱歌曲第二段。a.请学生找出第二段歌曲的节奏与第一段的不同之处,单独练习。b.请学生随伴奏自学歌曲第二段,并自编动作表演。c.用颜色表现第二段歌曲的情绪,并完整演唱。4、全班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四)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第二部分。学生体会情感,讨论:这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我们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这样的情绪?2、随琴学习第二部分,教师纠正不足之处。3、全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二部分。(五)拓展、表演歌曲1、全班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歌词创编,将对同学、老师的问候加入到歌曲的表演中。3、创设情境,表演唱:高山、大树、湖泊、鲜花、小动物。 学生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演唱歌曲。(六)小结: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