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卢氏县范里二中 王江波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3、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标画并记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范围、最远、规模、意义等相关知识。2、了解戚继光
2、抗倭的历史背景,简述其抗倭的经过。并明确其抗倭的意义。(可分组讨论完成)3、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时间,为什么说是“攫取”呢?(分组讨论完成)(二) 合作探究:1、 我的问题:2、 我们的问题:3、 老师的问题:(1)郑和远航取得巨大的成功,结合教材94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一下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呢?(A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B、造船技术的发达C、指南针的运用 D、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2)“倭寇”指的是哪些人?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教材96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3)戚继光、岳飞、文天祥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试分析一下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三)拓展延伸: 通过刚才
3、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郑和下西洋对我们的影响与启示。)(结合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对照表思考)(四)系统总结: 1、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是规模空前的,带来的是轰动性的效果,请思考,他的远航有什么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当今中国国力正日益走向强盛)说说你的体会?(落后就要挨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趋势加以分析。示意图:(五)巩固训练:1、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A、非洲
4、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2、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 )A、台州B、温州C、福州D、泉州3、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 )A、1553年,1999年B、1554年,2000年C、1355年,1999年D、1533年,1997年4、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时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明朝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C、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我国沿海D、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5、看教材95页的资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朝代什么事情?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2)这件事起了什么作用?(3)观察郑和下西洋图片,你能想象并描绘一个片断吗?(4)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日趋明显,你觉得材料中反映的几百年前的这件事对我们今天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