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 人琴俱亡新堡子中学 徐清亚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力求弄懂课文大意。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难点:深厚的兄弟情谊,独特的悼念方式。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常说: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说的都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它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表现手足之情的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文章,一起走进人琴俱亡。二、介绍作者及作品让我们一起认识作者:刘义庆,彭城人,他是南朝时宋著名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他的作品世说新语是记载
2、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三、介绍文中的两个人物文中王子猷和子敬都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是王羲之第五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王子敬是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 四、下来我们用学习文言文的五环法来学习本篇文章。环节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请听范读(播放音频)2、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3、读准停顿,把握好节奏,读出感情。3、哪位同学给大家范读一下?4、同学们再自由朗读(注意语速要慢,感情应悲伤,凄婉)环节二、解,解释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咱们采用“你来问,我来答”的方式进行,把你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站起来问,会的同学站起来回答。环节三、译,翻译文本。1、请同学结合课本注释,利用工具书同桌相互合作疏通大意。利用“老师问,你来译”的方式进行。2、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遍。环节四、悟,体悟人物的感情,进一步探究文本并适当拓展。 1、本文表现了什么感情?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子猷,子敬的兄弟情深?3、既然兄弟情深厚感情如此,为何作者却说子猷“了不悲”、“都不哭”?联系课文谈谈
4、你的见解。4、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5、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6、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7、手足之情是亲情的芳草地中一朵亮丽的花朵,请根据你的积累,说说描写手足之情的诗句、谚语或故事。环节五、诵,当堂背诵课文。1、请同学们在心里默诵课文,看你能否背下去。 2、让学生个别背,最后集体齐背。五、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子猷对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反应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以事见人,以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方式,表现了子猷独特的形象,语言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的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六、布置作业1.搜集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五条。 2.用五环法学习文章三人成虎,推荐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3.背诵人琴俱亡。七、板书设计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 取琴弹 不调掷地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