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一、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可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
2、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获取数学信息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教材所学内容长期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并获取数学信息。例如,学习了:“24时记时法”以后,让学生观察营业牌8:0018:00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算一算一天在学校学习多少个小时。又如,学习“确定位置”后,不但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在班上的所在位置,还要求学生了解班上在全校的位置,学校在当地乡镇所在的位置,学生家庭居住位置。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就必须从生活中寻找并且获取
3、数学信息,会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应用无处不在。以后一看到某种生活现象,学生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是否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答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思考能否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欲望和兴趣。1. 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2. 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
4、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三、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儿童伊呀学语开始扳着手指数1、2、3、4;身边一共有几个亲人?桌上一共有几碗菜?告诉阿姨你今年几岁?你算一算今天一共用了多少钱,一共吃了几个冰激糕。就连买一瓶酱油3元钱,买一包盐巴2元钱,用10元钱,还应该找回几元钱,这样至少要在一年级才学到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可能有不少儿童在上幼儿园以前就会接触并且就会正确地计算了。教师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客观事实。综上所述,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小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才会不断增强,才会真正体现数学价值,才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