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党建引领”攻关项目推进实施方案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按照(方案)总体部署,为持续丰富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载体,以人才构筑坚强的基层堡垒,推动“一个支部一个品牌”建设,彰显党建工作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党建引领”攻关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发展战略,围绕*工作要求,紧盯企业发展遇到的急难险重任务,以创新开展党组织带党员创效、党员带群众创新“两带两创”活动为抓手,让“党建引领”融入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各方面,为实现*愿景目标贡献新的力量。二、主要任务(一)“党建引领+
2、”重点项目的实施要以全体党员为活动主体,以基层党支部、党小组为依托,以“两带两创”为导向,以党支部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活动日、党支部网格化管理等为载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聚焦项目发挥作用,要以只争朝夕、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以中心工作的具体成效彰显党建工作核心价值。(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示范引领,发挥党员在“党建引领+”重点项目中的骨干作用,坚持工作在第一线,自觉遵循项目管理中内在规律开展各项工作,立足项目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最终形成人人争先进,项目树品牌的良好氛围。(三)各级党组织要聚焦解决在市场创收、改革发展等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问题,切实将党建融
3、入中心工作,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体现在项目上,努力形成支部带头创建,党员人人创建,带领群众创建的良好局面,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具体措施(一)确定重点项目“党建引领+”重点项目要聚焦制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每个党支部每年至少明确一项重点项目,要具体可操作,不要贪大求全。上年度未完成的项目可结转持续推进。各党支部要明确“党建引领+”重点项目的目标、节点、措施、标准、责任人等,通过支委会定期研究、推动、实施。其中,党委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要对各党支部确定的重点项目进行审核把关,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根据项目实际组织开展
4、评估验收。(二)开展学习研讨各党支部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改进创新党内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在项目管理中注重凝聚员工力量,激发员工斗志。通过“党员上讲台”“微型党课”等活动,搭建“党建引领+”重点项目学习研讨交流平台。要将“党建引领+”重点项目内容纳入中心组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必学、必研讨内容,进一步提升全体党员“党建引领+”重点项目重要意义的认知,调动党员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开展主题实践各级党组织要立足企业自身特色和项目实际,通过建立党支部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与合作单位结对共建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效,充分发挥党员在项目攻关过程的先锋模范作
5、用。党员干部要将联系点党组织的重点项目作为调研重点,对有关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四)选树先进典型不断挖掘创新实践中取得成功经验的部门和员工中涌现的模范人物与亮点作法,不断选先进树典型,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及时上报优秀个人、先进集体和典型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党支部建设成果。(五)建立考评体系将“党建引领+”重点项目充分融入中心、嵌入管理各环节,党委、党支部的“党建引领+”重点项目开展推进情况列入基层党组织日常考核管理,每季度对推进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每年度进行工作总结与成果发布,将“党建引领+”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纳入党委书记年度述职必述内容,纳入科研总院党委点评必点内容,
6、压紧压实工作职责,确保完成年度既定工作任务目标。四、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制定“党建引领+”目标责任书、线路图和时间表,形成工作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指导党支部做好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具体项目的细节把控,做到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定标准,确保“党建引领+”重点项目取得实效。(二)用好工作载体,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经营创效、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管理提升方面的带头作用,开展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活动,灵活运用党支部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活动日、党支部网格化管理等工作载体,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引导激励党员干部以扛旗争先的奋斗姿态投身工作。(三)加强过程管控,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严格落实项目进度管理,通过制订方案、开展监督、对标对表、自我查摆、及时整改等方式,按照重点项目既定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对未按照计划完成的项目,要组织说明原因。(四)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将项目作为培养锻炼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在项目建设中将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锻炼成技术骨干。通过加强内外部的交流研讨,全面开启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等方面合作,着力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人才、形成一套持续优化的人才队伍管理创新机制,为组织培养人才、识别人才、激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