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
2、异馥:异香。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5)可爱者甚蕃( ) (6)濯清涟而不妖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4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3分)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
3、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6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7.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表达_;韩愈在马说中借_,表达_;周敦颐借“莲”表达_。(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
4、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10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1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1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
5、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1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1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6、。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楚之逐臣:即屈原。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人知道。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1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 植:种植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 清风过之 B濯清涟而不妖 雪霜凌厉而见杀C花之隐逸者也 来岁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 不见是而无闷者也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B
7、【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18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
8、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李绅寒松赋注释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甘冒霜而停雪 停2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9、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2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2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待到山花烂漫时24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25【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26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
10、什么相似之处?(3分)核舟记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口技 (乙)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2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其夫呓语 其真不知马也 B当是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既而儿醒 而计其长 D为人五 不足为外人道也2
1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妇抚儿乳 乳: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29两段文字中各有一个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4分) (甲)文: 译文: (乙)文: 译文: 30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3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
12、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神情与苏、黄不属(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4)珠可历历数也32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 (2分)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B.高可二黍许(上下) 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 D.若听茶声然(好像) 34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
13、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35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 3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37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 ,以_为
14、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38.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39.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40.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4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其两膝相比者(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3选文前三段按 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 、 和船背。4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5、。(4分)(1)苏东坡 (肖像特征) (2)佛印 (神态特征)45“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六、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船头坐三人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轴:画卷。物色:观察。逮:等到。46【甲】文介绍了 ,【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是。4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佛印绝类弥勒类: 一士人善画善: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4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水涨,淹;遍;无边无际;随便。49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