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九年级上期末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9分)一、语文知识(6小题,15分)1下列成语有错别字,请改正,将正确的成语用你最满意的字体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根 深 帝 固 竭 斯 底 里2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 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 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他已经当庭拒绝过了;我们现在只能给他公道,让他 原约。这里,前后呼应的两笔, 地而且有层次地写出了一个普通农家少妇对于解放军的真挚的骨肉般的热爱。A、终
2、生 温情 实行 有板有眼 B、终生 温润 履行 有声有色C、终身 温润 履行 有声有色 D、终身 温情 实行 有板有眼3下列人物与作品、情节搭配不正确的是( ) (2分) A、范进 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儒林外史B、刘备 借口“鸡肋”事件杀杨修 三国演义C、菲利普 不愿和亲弟弟相认 我的叔叔于勒D、杨志 押送金银担 水浒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沁园春 雪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D.阅读议论文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3、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请从我们这个学期学过节选自该部作品的文章中选出一个人物,写出其名字并分析文学形象。答:我选的人物名字是 ,其文学形象是 。(3 分)6某班举行以“孩子做家务,长辈要不要付报酬”为话题的辩论会。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孩子做家务,长辈应该付一定的报酬。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办事都要讲经济效益,这也符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再说这还会更加激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如果你是乙方的主辩,你将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道理?(要求:先摆出你方的观点,再进行反驳。)(4分)观点
4、: 。(2分)反驳: 。(2分)二、古诗文(14分)7古诗文默写(10分)(1)根据初中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2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曹刘。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2)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 骊山怀古)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
5、商山早行)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3)根据提示默写。(4分,三题选两题作答)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 , 。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陈涉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8、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4分)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亮躬耕于陇亩。(隆中对)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31分)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1分)阅读
6、下面文言文,完成910题。(5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7、”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二世杀之10、翻译和理解。 用现代汉语翻译“天下苦秦久矣”。(1分) 这次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导致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答:导火线: 根本原因: 阅读短文,完成1113题:(6分)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
8、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弓工:造弓的工匠。邪:不正。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 1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9、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1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2分) 四、现代文阅读与鉴赏(2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7题。(10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10、,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4选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15选文第段中的“笼罩了一切”和“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是否矛盾?如何理解?(2分) 16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 17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文中的“筋骨和脊梁”和“状元宰相”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三阅读,完成1822题(10分
11、)轻轻地抱住母亲母亲已经多岁了。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
12、”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
13、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与女友激情拥抱,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
14、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18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2分)答:19第一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 (2分)答:20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将病中母亲的
15、肖像描绘出来。(2分)答:21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文以“轻轻地抱住母亲”为线索,着重描述了“我”抱住病中母亲与渐渐康复后的母亲的动人情景。B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挚动人。C为了引人入胜,本文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D本文描写细腻,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深的母于之情。22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答:第三部分 写作与表达(40分)23“生活是一本无字的真书。”人生发展和成长的历史,其实就是不断地读懂生活、读懂师长、读懂别人的过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其父母的管教、唠叨和老师意蕴丰富的眼神等,每一次从不懂到懂的的经历,都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升历程。以“我读懂了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