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讲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角色适应 从跨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获得了“大学生”这一新的角色身份。面对崭新的校园环境,承载着家人和社会的殷切期望,胸怀着满腔的激情壮志。此时此地,那种既兴奋激昂又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意味着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该如何适应自身社会角色的改变,面临着一个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的人生课题。正确认识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每天早晨,都能对自己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自我都是新的,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前进的动力,而是摆脱昨天阴影的力量。你不能轻装是因为你习惯向后看,请转过身吧,走过去前面又是个天,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真好!”1.一、大学
2、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个体心理发展与人的成熟的条件 1、个体心理发展及其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2.2、人的成熟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A 身体的长成:以个体生理发育的成熟为标志,尤其是以性成熟为重要指标。大学生一般都具备这种条件。B 心理发展完善:即形成了完善的自我概念和稳定的个性。C 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人的社会生活适应的成熟为标志,即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身份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正确的认识。在三个
3、条件中,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物质基础,社会成熟是心理成熟的必要条件。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身处校园而与社会生活有着某种程度的隔离,因而,不可能真正直接而深刻地了解社会生活,其社会实践活动也比较表面和肤浅。所以,大学生的社会成熟期较长,在整个大学时代都要为此付出艰巨的努力。3.(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均以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如:“理论型”抽象思维逐渐居于主导地位;纵横探究的“T”形思维和自觉变化跳跃的“波浪型”思维,是大学生思维发
4、展的新特点。2、大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也已达到较高水平而接近成熟。大学生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珍视友谊,向往美好的爱情,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的社会性情感趋于成熟,并在情绪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大学生的情感发展并没有真正成熟,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或缺陷,如情绪的波动性与情境性,情绪表现的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矛盾冲突,爱情问题方面的烦恼等。3、大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方面,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显著增强,理想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性格的发展已进入塑造定型的关键时期。4.(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 1、入学适应阶段。新生入学将面临一系列的急剧转变,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等都发
5、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调整以维护心理平衡。2、稳定发展阶段。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新的心理平衡初步建立;但是,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要求不断地作出抉择。这是一个充分展示大学生极强的可塑性,体现每个人按自身独特的方式塑造自我的时期。3、就业准备阶段。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职业生涯就要开始。既要用心完成毕业设计以证明自己大学时代的专业收获,又要面对毕业去向与出路的寻觅和选择中艰难而谨慎的抉择,有的同学还要考虑恋人关系的处理等。因此,这是一个心理负担加重,心理冲突纷扰的困难时期,它全面地考验和促进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成熟。5.(四)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主要矛盾 目前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纪之交,知识、信息大
6、爆炸,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这就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也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一方面在心理上具有由于迅速走向成熟主导的积极面,另一方面又存在由于未真正完全成熟而产生的某些消极面,也就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又呈现出鲜明的年龄特征。这些,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6.研究发现,现阶段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性:1、自主性与依赖性共存 2、自豪感与自卑感互现 3、情感封闭与交往需要悖反 4、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5、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滞后的矛盾 总之,大学时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
7、心理断乳”意味着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建立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众多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善,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7.(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1、把心理教育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 2、建立高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 3、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4、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 5、创设良好的校园精神氛围8.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及特点 1、“自我概念”的含义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化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8、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9.2、“自我概念”的结构 自我认识 自我情感 自我控制 物质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自豪感或自卑感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社会自我 对自己在团体中的名望、地位、自己拥有的亲友及经济条件等的认识。自豪感或自卑感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质、气质、兴趣等特点的认识。自豪感或自卑感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10.(二)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点理
9、由:一是身体成熟、这必然造成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二是人际关系的扩大,这必将导致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引起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问题的关心;三是认识能力的发展,这必然引起对自己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11.大学生自我概念(也称为自我形象)指一个人对自身的态度,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份、品行成份。认识成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品质和特征的了解与认识;情感成分是指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相关联的自尊体验;品行成份是指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影响因素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外观的特点;其次是认知水平;第三是父母的自我概念及其影响。12.大学时期的自我有的学
10、者称为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它包含着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疾风怒潮期到“相对平稳”;二是边缘人地位;三是人格的再形成;四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大学时期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友情与孤独、性意识的发展及恋爱结婚,对父母的矛盾情感。大学时期心理的两极性。一是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二是人际关系的两极性;三是日记中表现的两极性;四是闭锁性与开放性 13.(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1、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发展并不平衡;2、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自我评价比较符合实际;大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途径:(1)根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2)通过同与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3)通过对自己心理
11、状态和品质的分析进行自我评价。3、自我体验丰富但易波动;4、自我设计的愿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水平明显上升。14.(四)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矛盾及其调节 1、主观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矛盾 2、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 3、自尊心与他人认同的矛盾 4、独立自主与依附他人的矛盾15.(四)个体自我意识与自我体验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婴儿时期:信任-不信任(0-1岁)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的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婴
12、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16.2、婴儿后期:自主-羞怯、怀疑(2-3岁)。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一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
13、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就会使孩子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17.3、幼儿期:首创-内疚(4-5岁)。这是获得主动感受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反
14、这,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用权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受与失败感,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18.4、儿童期:勤奋-自卑(6-11岁)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
15、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19.5、青年期:同一-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领带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心理社会同一感。20.6、成人前期:亲近-孤独(18
16、-25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21.7、成人中期:创造-停滞(中年)。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万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
17、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与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22.8、成人后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老年)。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捻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一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一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23.思考与训练:自我认知1描述我自己 2描述父母眼中的我3描述同学眼中的我 4描述恋人眼中的我5描述老师眼中的我范例:以我为例:1父母眼中:我是一个非常懂事、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大女儿,几乎是他们的骄傲。2同事眼中:我是一个很有上进心、乐于助人,善于与人相处、热诚真诚的人,热爱工作有点工作狂的人。3家人眼中:我是对大家严厉得有点苛刻的人,高要求使家人感到与我在一起很累。4学生眼中:有的学生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有人认为:我是学生无法到达的彼岸,有些不好接近的人;有人认为:我是学生的朋友。我自己认为:我是能以宽容的心理解学生的老师,可能有些不易走近,但走近可以成为朋友的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