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合作学习的两点困惑列宁学校 史千明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转变教学理念的精髓,现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在物理课堂上看到的学习方式几乎都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但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摆在我面前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困惑之一: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课堂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实验桌前,只等老师一声令下:“现在开始合作”,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几个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有的却是个别在动,有的甚至还没弄清
2、楚合作干什么,老师已叫“停止”,学生立马恢复原状;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个学生马上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很是热闹,可谁也没听清谁的发言,等到推选代表发言时,往往让那些个性强、能说会道的学生占上风,其余的则成了“赔客”、“旁观者”,使小组成了少数人或一个人表现的陈地,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同时,在合作时为了取胜,有的同学将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一旦失败,又互相指责埋怨;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往往着眼于某个群体,对个体评价相对减少,从而削弱了某些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合
3、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困惑之二 :合作学习受到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的制约。按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3节课,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控合作学习的时间就会出现不能按时完成课时进度的困境。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每学期按20周计算,一学期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而且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相对低下,一旦遇到各种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往往出现一节课完不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只能移到下一节课来完成,而每周只有2节的物理课,作为物理教师的我很难适应。而现实中,一学期很难保证20周的上课时间,这样物理实际教学时数就少于40课时,这就形成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而这个矛盾也就限制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质量。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留给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时间就少了。小组中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差,厌学思想严重的学生就会蒙混过关,消极应对。时间久了,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那些积极的,上进的,责任心强的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而那些消极的,厌学的就会人云己云,被动接受,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能力直线下降,跟组内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