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年高中地理学考大全.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93364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地理学考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年高中地理学考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年高中地理学考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年高中地理学考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年高中地理学考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2018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大全(根据湖南考试大纲编写,内部使用,不得外传)编辑老师: 班级: 学生姓名:必修一部分考点001:天体系统及层次1、 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太空垃圾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恒星自身可以发光,星云为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陨石和待发射的航天器不算天体。2、 天体系统的层次:共四级,总星系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为并列关系。考点002: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1、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水、

2、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2、 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有水、金、地、火,巨行星有木、土,远日行星有天王、海王。3、 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同一平面)、近圆性(椭圆)。4、 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5、 哈雷彗星运动特征:自东向西绕日公转,周期76年。6、 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原因: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考点003: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1、 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行星。2、 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有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液态水(温度适宜)。考

3、点004:太阳辐射的概况1、 概念: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2、 形式:紫外光(波长小于0.4微米,7%)、可见光(波长0.4-0.76微米,50%)、红外光(波长大于0.76微米,43%)。3、 太阳能的其它存在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等。4、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拔、天气、日照时间。5、 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最弱的地区是四川盆地(阴雨、云雾多)。6、 对地球的影响:提供光热能源、维持地表温度、植物光合作用、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考点00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外部大气分层:从内向外

4、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 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其中,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它们的周期都为11年;太阳风是脱离太阳引力的高能带电粒子流。3、 对地球的影响:黑子与降水量有相关性、耀斑干扰电离层和地球磁场,引起短波通信中断和磁暴现象、太阳风在地球两极高纬度地区形成极光(夜晚可见)考点006: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1、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2、 速度:角速度除南极点和北极点为0外,其余都相等,约为15/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点和北极点为0.3、

5、周期:1恒星日为真正周期,自转360度,时长为23小时56分4秒; 1太阳日为生活周期,自转角度大于360度,时长为24小时整。考点007: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三个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不偏)。2、 晨线与昏线:合称晨昏线或晨昏圈。随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变夜为昏线,由夜变昼为晨线。3、 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度数。昼半球大于0度,夜半球小于0度,晨昏线上各地等于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其计算公式为90-纬度差(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 地方时

6、与区时:地方时是指每条经线各自的时间,东早西晚;区时是指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他代表整个时区的常用时间。全球分为24个时区,区时换算采用东加西减的规律,若相加结果大于24,则减去24,将日期加一天;若相减结果小于0,则加上24,将日期减一天。东12区比西12区快一天,但时间相同。5、 日界线:由两条经线组成,一条为固定的180经线,其东侧日期晚一天,其西侧日期快一天;另一条为移动的0时经线,其东侧快一天,西侧慢一天。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0经线为0时时,全球平分为两个日期。6、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昼半球中央经线

7、地方时为12时。考点008: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1、 方向:自西向东2、 轨道:椭圆,太阳位于其轨道的 一个焦点上3、 速度:角速度平均每天约为1,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两种速度都是近日点(1月初)大于远日点(7月初)。4、 周期:1恒星年为真正周期,公转360度,时长365天6时9分10秒; 1回归年为常用周期,公转角度小于360度,时长365天5时48分46秒。考点00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共四个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五带。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月21(春分)至6月22(夏至)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6月22至9月23(秋分

8、)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9月23至12月22(冬至)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12月22至下年3月21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3、 节气日判别:春分或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无极昼极夜。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大值、南半球各地夜长达到最大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南半球昼长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夜长达到最大值。4、 昼夜长短判别: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昼渐长,南半球昼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南半球昼渐长,北半球昼渐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越往北昼

9、越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越往南昼越长。赤道上各地永远昼夜等长,且总是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5、 五带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太阳直射的范围;南北极圈内为南北寒带,极昼极夜的范围;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南北温带,季节变化最明显。6、 太阳直射点坐标:纬度由节气日决定,经度由地方时12时所在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度数决定。7、 影子:方向与太阳所在方位相反;长度由太阳高度决定,可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为90时无影)。8、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与地轴呈66.5夹角;自转轨道平面称为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两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约为

10、23.5。黄赤交角的度数即为回归线的度数,若变大,则地球的热带和寒带面积增大,温带面积缩小。9、 四季划分(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考点010: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1、 地震波:纵波速度快,可在固、液、气态介质中传播;横波速度慢,仅可在固体中传播。2、 三个内部圈层:从外到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厚度不均,平均17千米,陆地大于海洋,高原大于平原,上层为硅铝层(不连续,海底缺失),下层为硅镁层(连续);地幔为固态物质,分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层(岩浆发源地);地核厚度最大,铁镍为主,

11、分外核(液态)和内核(固态)。3、 不连续面(分界面):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界面,横波、纵波速度都加快;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考点011:地球的外部圈层1、 三个外部圈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它们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人类生存的有机统一的自然环境。2、 特征:大气圈厚度2000-3000千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密度越小,气温越低;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具有固、液、气三相变化,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不独占一个圈层,而是渗透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它是最活跃的圈层。考点012

12、:矿物及其基本存在形式1、 地壳组成物质关系:元素-矿物-岩石-地壳,元素含量从大到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2、 矿物:组成岩石圈的基本单元,具有固、液、气三态存在形式。有用矿物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称为矿产。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最软的矿物是滑石,最硬的矿物是金刚石。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石灰岩及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考点013: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1、 三大类岩石:岩浆岩(火成岩)-分为喷出岩(有气孔,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和侵入岩(花岗岩);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煤);变质岩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而成,主要有大理岩(石灰岩变质)

13、、片麻岩(花岗岩变质)、板岩(页岩变质)、石英岩(砂岩变质)。2、 建筑材料:一般常用硬度较大的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变质岩(如大理岩)。考点014: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石转化1、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岩石衰变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2、 范围:岩石圈与软流层之间。3、 原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但三类岩石都可形成岩浆;岩浆岩可转化为沉积岩和变质岩,但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转化为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可相互转化。4、 转化过程:冷却凝固岩浆形成岩浆岩;重熔再生三类岩石形成岩浆;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形成变质岩。考点015:地质作用的分类1、

14、 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都是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 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板块运动、变质作用、地震等。3、 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016:板块构造考点学说的主要内容1、 全球岩石圈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含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南北二岛)、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以海沟(碰撞,消亡边界)或海岭(张裂,生长边界)为分界线。赤道穿过全球六大板块。2、 特征: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内部地壳稳定。3、 塑造地貌:大陆板块

15、与大陆板块碰撞高大的高原和山地,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都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成),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海岸山脉、岛弧,如东亚岛弧(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最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板块张裂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4、 变化趋势:消亡边界-面积会缩小(如地中海、太平洋),海拔会升高(如青藏高原);生长边界面积会增大(如红海、大西洋)。

16、考点017: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 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分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和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断层分为地垒(两侧断裂下降,中间抬升的部位)和地堑(两侧断裂上升,中间下沉的部位)。2、 应用: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存构造(油气密度小于水)和隧道施工构造(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安全稳定,工程难度小,防止积水);向斜是地下水的储藏构造(水的密度大于油气,向低处汇集);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构造(下渗量大,漏水,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3、 特征:背斜岩石中间老、两翼新,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岩石中间新、两翼老,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易沉积形成山地

17、。地垒形成块状山地,如泰山、庐山、华山等。地堑形成谷地或盆地,如渭河谷地(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考点018: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风化作用:岩石破碎形成碎屑物,即风化壳,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2、 侵蚀作用:分为风力侵蚀(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雅丹地貌,如戈壁、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流水侵蚀(湿润半湿润地区,如河流峡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瀑布、喀斯特地貌等)、冰川侵蚀(高山高纬地区,如冰斗、角峰、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加拿大的湖泊、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湖泊等)。3、 沉积作用:分为冰川沉积(颗粒不分粗细,杂乱无章)、流水沉积(上粗下细,出山口的冲积扇、河

18、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平原)、风力沉积(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层)。4、 规律:沙丘迎风坡的坡度缓,背风坡的坡度陡;喀斯特地貌分布在石灰岩广布、降水较多的地区,主要有溶洞、石林、峰林、地下暗河等地貌,如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瑶琳仙境、云贵高原崎岖地形等;河流上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V型谷,下游以流水沉积为主,形成U型谷;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河流偏向的一侧河岸侵蚀强,河水深,流速快,适宜建港口;另一侧沉积强,河水浅,流速慢,河岸易与河心洲相连,适宜建居民区。冰川沉积一般形成U型谷。考点019: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主要有填海造陆(荷兰造陆比重最大、中国以澳门最为突出)和修建梯田(一般在丘陵区,可

19、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但坡度大于20度不宜修建梯田)。考点020: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1、 自下而上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 特征: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赤道17-18千米、中纬12千米、两极8-9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降低0.6摄氏度)、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和水汽几乎全部在对流层中)。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晴朗且能见度好(适合飞机飞行)、含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先递减后递增、航天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飞行的场所、含有电离层。考

20、点02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 三种削弱形式: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可见光几乎不能被吸收);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散射有选择性(黎明和黄昏不因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而完全黑暗、晴朗天空呈蔚蓝色因蓝色光最易被空气分子散射)。2、 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考点022: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1、 原理:大气吸收了大部分地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同时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补偿回地面。如冬季农田烧烟雾防冻。2、 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21、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强。3、 昼夜温差:晴天大于阴雨、多云、大雾天气;陆地大于海洋。考点02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 纬度因素:即太阳高度,为主要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被削弱少,地面吸收热量多,地面辐射强。2、 下垫面因素:即反射率因素。反射率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弱。陆地反射率大于海洋,裸地大于植被,新雪大于裸地。3、 其他因素:天气状况、昼长时间、海拔高低等。考点024: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 根本动力:太阳辐射能2、 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3、 原理:热地面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冷地面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水平面上,大气总

22、是从高压流向低压。4、 气压大小比较:垂直方向上看海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平面上看流向,箭头总是指向低压。5、 天气状况: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压,一般指的是近地面气压。低压控制,阴雨、大风、多云等天气;高压控制,晴朗天气。考点02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1、 根本动力(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直接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3、 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有一定夹角),受三个力的作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4、 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受两个力的作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5、 风的画法: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23、);第二步画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南左北右进行偏转,近地面偏一锐角,高空偏一直角);第三步画摩擦力(与风向相反);第四步画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南左北右)。考点02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1、四个气压带(1)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空气上升,热力因素,气候湿热。(2)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空气下沉,动力因素,气候干热。(3)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空气上升,动力因素,气候温湿。(4)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度附近,空气下沉,热力因素,气候干冷。2、三个风带(1)东北信风带:赤道与北纬30度之间,为东北风,干热风。(2)中纬西风带:北纬30度与北纬60度

24、之间,为西南风,温湿风。(3)极地东风带:北纬60度与北纬90度之间,为东北风,干冷风。3、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判别方法是依据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完全在赤道以北,表明北半球为夏季;完全在赤道以南,表明为南半球夏季)。考点027: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1、 大气活动中心:1月为蒙古高压(亚洲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7月为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2、 季风环流: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季西北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干冷气流),夏季东南风(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南亚冬季东北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陆热

25、力性质差异形成;夏季西南风(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考点028:气团和锋面的概念及分类1、 气团:冷气团气温低,气压高;暖气团气温高,气压低。2、 锋面: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为冷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为暖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为准静止锋。3、 相同点:冷气团都在锋面以下,暖气团都在锋面以上;过境时一般都出现降水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雨区都位于冷气团一侧;水汽都来源于暖气团。4、 不同点:冷锋移动快,雨区窄,降水持续时间短(暴雨);雨区在锋后;其前方为暖气团。暖锋移动慢,雨区宽,降水时间长(连续性降水);雨区在锋前;其前方为冷气团。考点029:锋面、高低气压系统

26、与天气1、 锋面判别方法:冷锋冷气团箭头笔直向前,迫使暖气团上升;暖锋冷气团箭头后转,暖气团主动爬升。2、 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判别方法:闭合等压线低压中心为气旋,闭合等压线高压中心为反气旋,气旋和锋面同时存在形成锋面气旋(中纬度最常见,雨雪和风力更大)。3、 天气:冷锋我国主要降水形式,过境时阴雨、大风或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上升、气温下降;暖锋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准静止锋长时间阴雨连绵天气;气旋阴雨;反气旋晴朗。4、 实例:冷锋天气我国北方暴雨、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天气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锋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梅雨(6月)

27、、云贵高原冬季天无三日晴;气旋台风;反气旋长江中下游伏旱(7月)、秋高气爽。5、 气流运动:气旋垂直方向上上升,水平方向上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反气旋垂直方向上下沉,水平方向上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6、 等压线: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向高气压凸出为低压槽(阴雨天气),向低气压凸出为高压脊(晴朗天气)。锋面只能在低压槽部位形成,不能在高压脊部位形成。在锋面气旋中,左侧总为冷锋,右侧总为暖锋。考点030: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地理意义1、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2、 过程:水的固、液、气三相变化周而复始。3、 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跨区域最广)、陆上内循环(参与水体

28、最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体最多)。4、 主要环节:蒸发(植物为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5、 地理意义:塑造地表形态、陆地淡水资源得到更新和补充、促进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6、 人类影响水循环最大的环节:地表径流(如调水工程、水库等)。考点031:洋流及其分布规律1、 按性质分为暖流(低纬流向高纬,高温区流向低温区)和寒流(高纬流向低纬,低温区流向高温区)。2、 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仅限北半球)逆时针,东暖西寒;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皆为暖流;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北太平

29、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环绕地球一圈,原因海陆分布)。3、 世界主要洋流:太平洋中-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大西洋中南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南印度洋厄加勒斯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考点03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 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易形成渔场(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多,鱼类饵料丰富)。世界四大渔场中,属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北海道

30、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海流交汇);属于上升流形成的渔场是秘鲁渔场。3、 影响海洋污染: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4、 影响航运:顺流使航速加快,逆流使航速减慢;寒流沿岸易形成大雾天气,影响航行安全。考点033: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人类圈等。考点03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含义:“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有机统一的转入地理环境整体。2、 整体性的表现

31、:两个方面,一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如破坏植被,会加重水土流失);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而且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考点03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1、 土壤: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由成土母质(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即风化壳,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含量最大)、水分(过多则缺氧)、空气(过多则缺水)、有机质(来源于生物,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组成。2、 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气候湿热地区微生物活跃,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土壤肥力低(如亚热带红壤呈酸性,肥力低;东北平原黑

32、土肥力高);干旱区荒漠土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地形陡坡土壤薄,肥力低;平原土壤深厚,肥力高;迎风坡水分条件好于背风坡;阳坡水分条件差于阴坡,但光热条件好于阴坡。人类活动合理的活动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如增施有机肥),不合理地活动会降低土壤质量(如过多使用化肥和农药等)。考点036: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为主导因素。自然带随纬度变化、向纬线延伸,又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如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2、 经度地带分异:水分为主导因素。自然带随经度变化、向经线延伸,又称干湿度地带分异或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

33、异。如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森林(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3、 垂直地带分异:由水分和热量共同作用,分布在山地。自然带随海拔变化、大致沿等高线延伸,又称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地衣、冰川。4、 非地带性分异:又称地方性分异,从整个自然环境而言没有地带性和规律性。如沙漠中的绿洲、东非高原上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南美大陆南部的巴塔哥尼亚荒漠、澳大利亚东北热带雨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等。附注:南半球无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考点037: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1、 热带雨林带:赤道附

34、近,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控制,砖红壤。2、 热带草原带:南北纬10-20度大陆中西部,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夏,雨季)和信风带(冬,旱季)交替控制,燥红壤。3、 热带季雨林带:南北纬10-20度大陆东岸,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砖红壤。4、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中西部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副高或信风带控制,荒漠土。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红壤。6、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副高(夏,干燥)和西风带(冬,湿润)交替控制,褐土。7、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两种情况,一是

35、温带季风气候区,只分布在东亚(即北纬35-55度亚欧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棕壤;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棕壤。8、 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中纬度大陆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前者黑钙土,后者荒漠土。9、 亚寒带针叶林带:只分布在北半球北纬50-70度地区(东岸至70度,西岸因受暖流影响可延伸至70度以上),副极地低气压控制,灰化土。10、苔原带(属寒带):只分布在北半球北纬70-80度,寒带苔原气候,极地东风带控制,冰沼土。11、冰原带(属寒带):南北纬80-90度,寒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未发育土壤。2018年高中

36、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大全(根据湖南考试大纲编写,内部使用,不得外传)考点038: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规模小、交通线路单一、第一产业为主)和城市聚落(规模大、交通方式多样、第二三产业为主)。乡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对乡村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2、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平原聚落规模大,呈团聚型、棋盘式分布,人口数量大且集中;山地丘陵聚落规模小,沿河或交通线路分布,相对分散呈带状,人口数量少。3、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平原交通线路密集,交通方式多样,网络状,建设成本低;山区交通线路稀疏,交通方式单一,“之”字形,建设难度大,成本高。4、 影

37、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经济实力等)。如青藏铁路的冻土、南昆铁路的喀斯特地貌、京九铁路跨越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考点039: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时期: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前,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但总体上温暖期长,寒冷期短,新时代以湿润期为主;历史时期近1万年以来,温暖期北极冰盖消失,寒冷期欧洲农作物歉收;近现代时期近一两百年以来,总的而言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全球变暖),导致全球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变化显著(北半球中高纬度和热带增加,亚热带减少)。2、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利用气候资

38、源的难度加大、加剧自然灾害、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生物灭绝)、影响农业生产、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厄尔尼诺、旱涝等)、扩大某些疫病流行而危害人体健康。3、 树木年轮的指示含义:年轮宽度大,表明树木生长快,为温暖湿润的年份;年轮宽度小,表明树木生长慢,为寒冷干旱年份。考点040: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自然资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2、分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非可再生资源主要为矿产资源和核能,如煤、铁、石油、天然气、各有色金属矿等。考点041: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利用

39、(以煤炭为例):木柴时代18世纪中期前(产业革命前),主要能源为木柴和水力;煤炭时代20世纪初,主要能源为煤炭,如俄国的顿巴斯、德国的鲁尔、美国的阿巴拉契亚都形成了煤炭和钢铁工业为骨干的大型工业区;石油时代20世纪60年代,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新能源时代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时代。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社会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依赖性大;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工业布局有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材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地位上升,自然资源对经济和产业布局影响弱化。考点042: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1、 概念:发生在自然界的造成人们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

40、事件。2、 分类:主要有四类,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崩塌、土地荒漠化)、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台风、沙尘暴、龙卷风、干热风)、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咸潮)、生物灾害(虫灾、鼠害、森林火灾)。3、 我国危害最大、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干旱。考点043:中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1、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华南地区4、5月份(春夏之交)江淮地区6、7月份 华北和东北地区7、8月份 东南沿海台风8、9月份2、 洪涝频发原因:季风气候显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东部地区地形平坦、低洼,排水不畅等。必修二部分考点044: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1、 人口自然

41、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为某年出生人口与原总人口的比值,死亡率为某年死亡人口与原总人口的比值)。2、 影响因素:多样,如自然因素(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水平、医疗条件、婚育观念、宗教信仰、国家人口政策等)。其中,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考点045: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1、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高-低-高模式(过渡型)、低-地-低模式(现代型)。2、 分布:高-高-低模式目前少见,只分布在非洲个别国家及原始部落;高-低-高模式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三低模式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3、 实例:欧洲自然增长率最低,某些国

42、家出现负增长(德国、俄罗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为现代型,整体上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大)。4、 衡量高低标准:出生率1.5-2%,死亡率1-1.5%,自然增长率1-1.5%,低于这些区间为低率,高于这些区间为高率。5、 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发展中国家增长过快,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应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应鼓励生育、接纳移民。附注:中国目前放开二孩政策,目的是增加劳动力,应对社会老龄化。考点046: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1、 概念: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43、。如出国留学和务工、民工潮、去外地就读等,但旅游、出国考察、探亲访友、朝山拜佛等短时间的人口流动不算迁移。2、 分类:国际迁移(国家到国家)和国内迁移(国家内部地方到地方)。3、 迁移方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目前主要迁移方向是乡村到城市;发达国家目前主要迁移方向是城市到乡村。4、 现代社会人口迁移规模大、范围广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考点04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如环境难民、美国东北老年人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等。2、 经济因素:现代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如民工潮、因工程建设的移民等。3、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和战争,如战争难民、解放后的中国移民支边

44、等。4、 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婚育家庭、宗教信仰等引起的人口迁移。考点048: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的概念1、 人口容量: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某国家或地区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它有三个特征,即临界性(实际人口若超过人口容量会引起环境恶化)、警戒性(实际人口应低于人口容量)、相对性(随社会发展人口容量会变化;面积相同的地区人口容量并不相同)。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两类,正相关因素(资源、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等)和负相关因素(消费水平、自然灾害等)。2、 人口合理容量:能满足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某地区能容纳的人口数量。3、 环境承载

45、力:相当于人口容量,一旦超过环境承载力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会引起环境恶化。考点049:地域文化与人口1、 地域文化:指的是某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现象。2、 对人口的影响:外国文化初婚年龄小,加快了人口增长;晚婚、不婚、不育、婚姻关系不稳定降低了出生率;大多宗教为了扩大势力,不反对人口增殖。中国文化婚育观念变化(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变化(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迁移观念的变化(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考点050:城市区位分析1、 自然地理区位:指城市与河流、山脉、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如怀化位于雪峰山下,上海为长江口和东海沿海,

46、广州位于珠江口和南海沿岸,岳阳位于洞庭湖畔,天津位于渤海沿岸,苏州和无锡位于太湖沿岸等。2、 社会经济区位:指城市与其他城市、大学、科研机构、旅游胜地、交通线、港口、企业、农业基地等社会经济事物的位置关系,如怀化位于湘黔铁路、焦柳铁路和渝怀铁路的交会处,上海位于京沪铁路与沪杭铁路交会处,广州靠近港澳经济特区和东南亚,岳阳靠近省会城市长沙,天津靠近首都北京,苏州和无锡靠近上海等。考点051:城市土地利用1、概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2、分类:可分为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绿地、交通设施用地等。3、意义:可以反映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和功能的地域差异。考点052:城

47、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 城市功能分区:三大基本功能区是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工业区(城市外缘或交通干线两侧)、商业区(市中心或街道交会口)。2、 中心商务区:CBD,又称中心商业区,位于市中心,是整个城市的事业核心地区,建筑物最为高大稠密(底层为零售),地价最高,人流量昼夜差别大(昼多夜少),交通便捷,商业、服务业、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3、 空间结构:三大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4、 工业防止污染布局原则:污染大气(水泥厂、酿造厂)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垂直郊外;污染水资源(印染厂、造纸厂、皮革厂、电镀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污染大气和水(化工厂、炼油厂)需防止两种污染;污染大气且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火电厂、钢铁厂)既要防止大气污染,还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农田。考点053:中心地理论1、 中心地含义: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2、 中心地等级:自低到高依次为集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