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1774-202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9324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81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774-202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DB42∕T 1774-202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DB42∕T 1774-202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DB42∕T 1774-202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DB42∕T 1774-202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3.020 CCS P 10 DB 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774202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onstant thickness cement-soil mixing wall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12 - 23 发布 2022 - 04 - 23 实施 联 合 发 布 DB42/T 17742021 I 目次 前言 . III 引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4 5 基本规定 . 4 6 勘察与设计 . 5 7

2、施工 . 9 8 质量检验和验收 . 12 附录 A(规范性) 型钢起拔验算方法 . 15 附录 B(资料性) TRD 工法施工记录表 . 16 附录 C(资料性) CSM 工法施工记录表 . 17 附录 D(资料性)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18 附录 E(资料性)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内插芯材检查记录表 . 19 条文说明 . 20 DB42/T 17742021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

3、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和消防验收中心、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正宇科创(武汉)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中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襄阳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郧、余平安、唐传政、刘佑祥、冯晓腊、施木俊、危正平、张杰青、舒武堂 李景成、庞建成、和礼红、张晓玉、刘亚洲、李凌、丁洪元、李松、陈律、严军、董龙彬、晏绍新、姚小波、曾东宏、朱作猛、崔德

4、山、朱佳、陈春雷。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邮寄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18号,邮编:430071。 DB42/T 17742021 V 引言 根据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19年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鄂市监函2019232号)的要求,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和消防验收中心、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单位开展了系列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认真总结了近年来湖北省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实践经验, 吸纳了

5、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 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征求了湖北省有关勘察、 设计、 施工、 科研、 教学、 管理等单位的意见, 经反复讨论修改,制定了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 为规范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工程应用,统一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绿色环保,制定本文件。本文件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 159)和其它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制定。本文件的主要内容有: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符号;5 基本规定;6 勘察与设计;7 施工;8 质

6、量检验和验收。 DB42/T 17742021 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相关技术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基坑工程、 土体加固工程与其它隔渗工程中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勘察、 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工程应用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特点、材料性能、施工条件、工期要求和工程造价等因素。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

7、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T 11263 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 JGJ 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T 303 渠式切割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 YB/T 3301 焊接H型钢 DB42/T 159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 constant thick

8、ness cement-soil mixing wall 通过对地基土的切割或铣削、注入水泥浆、搅拌混合、固结形成的厚度相等的水泥土搅拌墙,本文件所指的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特指TRD和CSM工法形成的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其它工法可参考本文件。 渠式切割水泥土搅拌墙(TRD) trench-cutting re-mixing deep wall DB42/T 17742021 2 通过主机带动竖向插入岩土层的链锯式切割箱横向移动、切割及灌注水泥浆,在槽内进行混合、搅拌、固结形成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 铣削深搅水泥土搅拌墙(CSM) cutter soil mixing deep wall 采用铣削式

9、设备,在槽内通过铣轮的钻进、提升、喷浆搅拌、固结形成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 constant thickness steel cement-soil mixing wall with rigid core 在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中插入型钢、钢管或预制混凝土构件等不同类型芯材所形成的复合挡土隔渗结构。 稳定液 stabilizing fluid 切割成槽时促使土体流动及维持槽壁稳定,并在规定时间内保持流动性,由水、膨润土、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液体。 稳定液混合泥浆 slurry mixed with stabilizing fluid and soil in situ

10、 稳定液和原位土体通过机械搅拌混合形成的泥浆。 稳定液混合泥浆流动度 slump of slurry mixed with stabilizing fluid and soil in situ 通过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测量的稳定液混合泥浆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扩展直径的平均值。 水泥浆液 cement grout 按一定水胶比配制或添加其他外加剂的用于固化土体的水泥浆。 水泥浆液混合泥浆 cement grout mixing slurry 由水泥浆液和原位土体混合搅拌或水泥浆液和稳定液混合泥浆混合搅拌所形成的泥浆。 水泥浆液混合泥浆流动度 slump of cement grout mixing

11、slurry 通过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测量的水泥浆液混合泥浆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扩展直径的平均值。 DB42/T 17742021 3 水胶比 water-binder ratio 每立方米水泥浆用水量与所有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 一步施工法 one-step method of construction 通过切割、搅拌、混合,主机一步完成成墙施工的TRD施工方法。 三步施工法 three-step method of construction 通过切割、搅拌、混合,主机经往、返、往三步完成成墙施工的TRD施工方法。 单浆液方式 one phase system 下沉切削与上提搅拌均注入水泥浆液的C

12、SM成墙施工方式。 双浆液方式 two phase system 下沉切削注入水或稳定液,上提搅拌注入水泥浆液的CSM成墙施工方式。 顺槽式施工 tail entry construction 完成一幅墙体后,顺墙体轴线搭接施工新一幅墙体的CSM施工方式。 跳槽式施工 interval construction 完成一幅墙体后,不搭接施工与之相邻的墙体,跳开一定的距离施工其他墙体的CSM施工方式。 开放区 area of trench without curing agent TRD工法施工过程中,在满足槽壁稳定和周边环境安全条件下,先行成槽但未注入水泥浆液的槽段区。 临时停放区 tempor

13、ary parking area 开放区用于临时停放切割箱或设备检修的区域。 DB42/T 17742021 4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抗力与材料性能 水泥土抗剪强度设计值; ck水泥土抗剪强度标准值; f芯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v芯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作用与作用效应 qk作用于劲性水泥土搅拌墙计算截面处的侧压力强度标准值; Vk作用于芯材与水泥土之间单位深度范围内的错动剪力标准值; 1作用于芯材与水泥土之间的错动剪应力设计值; Mk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墙身的最大计算弯矩标准值; V1k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墙身的最大计算剪力标准值。 几何参数 de内插芯材处水泥土墙体的有效

14、厚度; L相邻芯材翼缘之间的净距; W芯材沿弯矩作用方向的截面模量; S型钢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I型钢沿弯矩作用方向的毛截面惯性矩; tw型钢腹板厚度; A管桩横截面面积; b、b1空心矩形桩外宽度和内宽度; h、h1空心矩形桩外高度和内高度。 标准贯入试验指标 N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计算系数 0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 5 基本规定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适用于长江、汉江 I 级阶地及类似地质条件的场地。TRD 工法适用于填土、黏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粉土、砂土、极软岩等岩土层;CSM 工法适用于填土、黏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极软岩、软岩等岩土层;对复杂地质

15、条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28 d 龄期等厚度水泥土墙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小于 0.5 MPa。 DB42/T 17742021 5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主要材料为膨润土、水泥、外加剂等,材料质量与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加剂应符合环保要求。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应根据工程特性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计算;插入芯材时,宜采用型钢,有经验时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等,芯材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 勘察与设计 一般规定 6.1.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设计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a)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6、 b) 项目用地红线图、建筑总平面图、地下结构施工图等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c) 周边环境资料,包括邻近建(构)筑物的基础及结构形式、道路及地上、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等; d) 地下障碍物资料。 6.1.2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设计宜符合如下规定: a) TRD 工法的墙体平面布置宜简单、 规则, 宜采用直线布置; 墙体厚度范围宜取 550 mm1000 mm,宜取 50 mm 的模数。 b) CSM 工法的墙体厚度范围值宜取 700 mm1200 mm, 并宜根据施工设备的模数选用; 幅间咬合搭接不宜小于 300 mm。 6.1.3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应采用不低于 P.O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

17、泥。 水泥掺入比应根据土质条件、水泥土强度及抗渗要求确定,并不宜小于 20%,在填土、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层宜提高水泥掺量,结合内插芯材使用时水泥掺入比不宜小于 25%。 水泥浆液水胶比宜取 0.82.0; 墙体渗透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宜大于 1.0 10-6 cm/s。 6.1.4 采用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用作隔渗帷幕时,应根据地下水控制要求确定墙体深度;用作地基加固时,应根据加固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和墙体布置。 6.1.5 采用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当上部存在较厚填土、软土时,宜采取措施提高槽壁稳定性以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勘察 6.2.1 勘察成果除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外, 应重点查明砂土、

18、 碎石土的密实度及基岩的岩性、 埋深、风化程度、强度等;评价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设计施工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6.2.2 勘探点应沿拟设置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墙体布置,勘探孔间距宜为 15.0 m25.0 m;当地层起伏较大可能影响施工时,宜适当加密勘探点。 6.2.3 勘探孔深度宜超过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墙底 3.0 m5.0 m,勘察结束后应及时封填钻孔。 设计 6.3.1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时,设计与计算方法应符合 DB42/T 159 的相关规定,并应计算和验算下列内容: a) 内力与变形计算; b) 整体稳定性验算; c)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DB42/T 1774202

19、1 6 d) 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e) 抗突涌稳定性验算; f) 芯材承载力验算; g) 水泥土局部抗剪承载力验算; h) 其它计算。 6.3.2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时,计算抗弯刚度只应计算内插芯材的截面刚度。作用于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计算截面处的弯矩和剪力应由芯材承担, 应对芯材的抗弯、 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内插芯材型号、间距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同一个区段内应保证墙体刚度的均匀性,当芯材需要接长时,应验算接头处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 6.3.3 抗突涌稳定性按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的深度验算,其余各项稳定性验算以及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均应只取芯材的插入深度,不计入水

20、泥土的影响。 6.3.4 应对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墙身局部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芯材与水泥土之间的错动受剪承载力按下列公式验算,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局部受剪承载力验算示意图见图 1。 图1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局部受剪承载力验算示意图 1 (1) 1=1.250 (2) =2 (3) =1.6 (4) 式中: 1作用于芯材与水泥土之间的错动剪应力设计值(N/mm2); Vk作用于芯材与水泥土之间单位深度范围内的错动剪力标准值(N/mm); qk作用于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计算截面处的侧压力强度标准值(N/mm2); L相邻芯材翼缘之间的净距(mm); de芯材处水泥土墙体的有效厚度(mm)

21、; 水泥土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ck水泥土抗剪强度标准值(N/mm2),可取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1/3; 0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对一级、二级、三级基坑重要性等级分别取1.1、1.0、0.90。 6.3.5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内插芯材的截面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作用于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的弯矩应全部由芯材承担,并按下式验算芯材的抗弯强度; 1.250 (5) kVkVedLkqDB42/T 17742021 7 式中: Mk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墙身的最大计算弯矩标准值(N mm); W芯材沿弯矩作用方向的截面模量(mm3); f芯材的抗弯强度设

22、计值(N/mm2)。 b) 作用于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的剪力应全部由芯材承担, 并按下式验算芯材的抗剪强度, 其中式(6)适用于芯材为型钢,式(7)适用于芯材为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或钢管桩,式(8)适用于芯材为空心矩形桩。 1.2501 (6) 1.250 312 (7) 1.250 31(2112)2(1)(3113) (8) 式中: V1k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墙身的最大计算剪力标准值(N); S型钢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mm3); I型钢沿弯矩作用方向的毛截面惯性矩(mm4); tw型钢腹板厚度(mm); A管桩横截面面积(mm2); b、b1空心矩形桩外宽度和内宽度(

23、mm),当空心部分为圆形时,b1取为圆形直径; h、h1空心矩形桩外高度和内高度(mm),当空心部分为圆形时,h1取为空心部分圆形直径; fv芯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6.3.6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内插芯材为型钢,型钢回收起拔时应根据型钢长度、地层条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值等验算型钢起拔力,验算方法应符合本文件附录 A 的规定。 6.3.7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用作隔渗帷幕时,帷幕深度应结合坑内降水设计及降水对环境影响分析综合确定。落底式帷幕进入相对不透水层不宜小于 1.0 m。 6.3.8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用作隔渗帷幕时,宜尽量靠近支护桩(墙),净间距不宜大于 200 mm。当

24、作为灌注桩排的隔渗帷幕,相邻灌注桩桩间距大于 200 mm,应验算桩间隔渗帷幕的抗剪承载力。 6.3.9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用作隔渗帷幕时,墙体厚度宜根据帷幕深度确定,并在转角处采取措施确保隔渗性能。 6.3.10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用作隔渗帷幕时,抗突涌、抗渗流稳定性计算应符合 DB42/T 159 相关规定的要求。 6.3.1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用于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时,与地下连续墙的净距应根据等厚度水泥土搅拌的深度和垂直度偏差综合确定。 6.3.12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用作土体加固时, 应根据置换率和加固体强度要求进行墙体布置, 并应符合 JGJ 79 的相关规定。 构造要求 6.4.

25、1 CSM 工法单幅墙体长度为 2800 mm,墙体转角部位两边外伸长度均不宜小于 500 mm。 6.4.2 TRD 工法新施工墙体与已施工墙体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500 mm,转角部位两边外伸长度均不宜小于 500 mm。 DB42/T 17742021 8 6.4.3 TRD 工法与 CSM 工法施工的墙体需要搭接时,宜采用 CSM 铣削已成型的 TRD 墙体,铣削长度不宜小于 500 mm。 6.4.4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与其他工艺水泥土搅拌桩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500 mm,转角部位两边外伸长度均不宜小于 500 mm。 6.4.5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1/250。

26、6.4.6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墙体的厚度和深度应满足芯材的插入要求,墙体外边缘与对应侧芯材外边缘最小净间距均不宜小于 50 mm,墙体深度宜比芯材的插入深度深 0.5 m1.0 m; b) 芯材宜沿水泥土搅拌墙中心线布置,相邻芯材的净距不宜小于 200 mm; c) 芯材平面定位偏差, 垂直于基坑边线方向不宜大于 10 mm, 平行于基坑边线方向不宜大于 50 mm; d) 芯材在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 1/200; e) 对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或对墙体抗渗和抗裂要求较高时,宜提高芯材刚度和增加芯材插入深度; f) 转角部位宜增加芯材的插入密度; g

27、) 单根芯材连接接头不宜超过 2 个, 接头的位置应避免设在支撑位置等构件受力较大处; 相邻芯材的接头竖向位置宜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 1.0 m; h)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的墙体厚度或芯材插入密度变化处,墙体厚度较大区段或芯材插入密度较大区段宜作适当延伸过渡。 6.4.7 当芯材为型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型钢的规格、型号及相关要求应符合 GB/T 11263 的相关规定;当型钢采用钢板焊接而成时,应按照 YB/T 3301 的相关要求焊接成型; b) 当需采用分段焊接时,应采用坡口等强焊接。焊接要求应符合 GB 50661 的相关规定,焊接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c) 转角处

28、的型钢宜按 45 方向布置; d) 拔除回收的内插型钢宜预先采取减摩措施。 6.4.8 当芯材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宜在工厂制作,且制作和运输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关于预制构件的相关规定; b) 预制构件宜整体制作,当需分段制作时,连接接头不宜超过 1 个,并应根据抗弯、抗剪承载力要求对接头进行专门设计; c)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时可预留与围檩等连接构造措施。 6.4.9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的冠梁和围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等厚度劲性水泥土搅拌墙应设置封闭的钢筋混凝土冠梁,当冠梁无法封闭时宜在端部采取加强措施。冠梁宜与第一道内支撑的围檩结合设计

29、,截面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且高度不宜小于600 mm; b) 当芯材采用型钢时, 冠梁截面宽度两侧应超出型钢截面宽度均不小于 250 mm。 型钢应穿过冠梁且高出冠梁顶面不应小于 500 mm。 冠梁主筋应避开型钢设置, 且设计时应考虑型钢穿过对冠梁截面的影响。型钢与冠梁间应采用不易压缩的隔离材料; c) 当芯材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时,冠梁截面宽度两侧应超出预制构件截面宽度 50 mm100 mm。预制构件与冠梁的连接应满足结构构造要求,预制构件纵向钢筋锚入冠梁长度应满足 GB DB42/T 17742021 9 50010 中对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当采用预制构件与冠梁直接锚固时,构件顶

30、端锚入冠梁的构造可以参照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型钢与冠梁连接构造要求; d) 冠梁的箍筋宜采用四肢箍,直径不宜小于 8 mm,间距不大于 200 mm。对因内插芯材未能设置封闭箍筋的部位宜采用芯材外侧设置封闭箍筋予以加强。在冠梁与支撑(锚)交点位置,箍筋宜适当加密。 7 施工 一般规定 7.1.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前应掌握场地地质条件及环境资料,查明不良地质条件及地下障碍物的分布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和应急预案。 7.1.2 施工机械设备及配套机具的选用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成墙深度、成墙厚度及工期要求等因素。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的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必

31、要时应进行加固,以满足设备主机、起重机等重型机械安全作业的要求,防止机械设备侧翻等事故发生。 7.1.3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应通过试成墙及其质量检测结果确定施工参数。试成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用 TRD 工法设备施工时,试成墙长度不应少于 6 延米; b) 采用 CSM 工法设备施工时,试成墙不应少于 3 幅。 7.1.4 当施工区域周围有需要保护的对象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成墙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1.5 当采用灌注桩排、地下连续墙等作为支护结构,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用作基坑隔渗帷幕时,宜优先施工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待墙体达到初凝后再施工支护结构。 7.1.6 当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结合

32、内插芯材共同受力,内插芯材需要重复回收利用时,应采取措施确保其能顺利拔出, 芯材拔出后留下的空隙应及时注浆封填; 周边环境条件复杂、 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工程,芯材可不回收。 7.1.7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时应通过安装在内部的测斜仪进行动态监控,确保墙体的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 7.1.8 现场应配备应急发电机组。 TRD 工法施工 7.2.1 TRD 工法的施工方法可采用一步施工法和三步施工法,施工方法的选用应综合考虑土质条件、墙体性能、墙体深度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 7.2.2 TRD 工法施工时主机就位应对中, 应严格按照定位控制线进行施工, 平面偏差不应超过 20 mm。 7.2.3 T

33、RD 工法施工时切割箱应根据设计墙深进行组合拼装;切割箱自行沉入过程中应实时校正其垂直度,垂直度不应大于 1/250。切割箱应匀速下沉。墙体施工时应通过安装在切割箱内部的测斜仪进行动态监控。 a) 采用一步施工法时墙体深度不宜大于 25 m; b) 采用三步施工法时,先行切割推进速度宜控制在 0.2 m/h2.0 m/h,回撤切割推进速度宜控制在 5.0 m/h10.0 m/h,成墙搅拌推进速度宜控制在 1.0 m/h3.0 m/h。开放区长度不宜超过15.0 m,环境复杂时,不应超过 10.0 m,并严格控制推进速度。 7.2.4 TRD 工法切割箱自行沉入过程中应控制稳定液的注入量,稳定液

34、的性能应符合 JGJ/T 303 的相关规定。 7.2.5 TRD 工法切割下沉、先行切割、回撤切割与切割箱临时停放等过程中稳定液膨润土掺量、水胶DB42/T 17742021 10 比、比重等参数可参考表 1: 表1 TRD 工法稳定液建议配比参数表 施工步序 膨润土掺量 稳定液水胶比 稳定液比重 切割箱切割下沉 黏性土层 10 kg/m330 kg/m3 510 1.051.08 砂性土层50 kg/m3 先行切割 10 kg/m340 kg/m3 1020 1.031.06 回撤切割 10 kg/m330 kg/m3 1020 1.031.06 切割箱临时停放 10 kg/m330 kg

35、/m3 510 1.051.08 7.2.6 TRD 工法稳定液混合泥浆流动度应控制在 135 mm240 mm 之间,水泥浆液混合泥浆流动度应控制在 150 mm280 mm 之间。 水泥浆液混合泥浆流动度在黏性土中施工时应取大值, 在砂性土中宜适当减小。 7.2.7 TRD 工法如主机需要停机处理,必须将切割箱停放在临时停放区内或将切割箱全部拔出。 7.2.8 TRD 工法施工主机临时停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临时停放区长度不宜小于 5.0 m; b) 切割箱停放位置距离喷浆段边缘不宜小于 2.5 m,距离原状土边缘不宜小于 0.5 m; c) 稳定液混合泥浆流动度不宜大于 200

36、mm; d) 每隔 1 h4 h 应启动一次设备,低速运转 20 min40 min。 7.2.9 TRD 工法切割箱的拔出方式有内拔和外拔两种,拔出切割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用内拔时,应在完成墙体后,回撤距离设计墙体端部 2.0 m 处拔出切割箱; b) 采用外拔时,应沿设计墙体向外延伸切割 3.0 m4.0 m,并在距离设计墙体端部 1.0 m2.0 m处拔出切割箱; c) 拔出切割箱时,应根据切割箱长度、吊车起吊能力以及操作空间,分段、匀速拔出切割箱,同时注入水泥浆液进行填充,拔出时间应控制在 4 h 内。 7.2.10 TRD 工法施工过程中宜按本文件附录 B 填写相应的成墙记录

37、。 7.2.11 TRD 工法施工应连续;冷缝应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临近有保护对象时,开放区长度不宜超过 10 延米,并严格控制垂直度与推进速度。 CSM 工法施工 7.3.1 CSM 工法施工时铣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铣轮就位应对中,铣轮平面允许偏差应为 20 mm; b) 施工前铣轮的倾角传感器角度与深度位置均应归零。 7.3.2 CSM 工法施工时桩机钻杆及桩架桅杆垂直度均不应大于 1/300。施工时应通过铣轮内部的测斜仪,对墙体的垂直度进行实时控制。 7.3.3 CSM 工法施工时对于深度不大于 30 m,且无深厚砂层等地层,可采用单浆液方式;对于墙体深度大于 30 m,或

38、进入密实砂层时,应采用双浆液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用单浆液方式时,下沉注入水泥浆液的量为设计掺量的 20%40%,提升注入水泥浆液的量为设计掺量的 60%80%; b) 采用双浆液方式时,对于黏性土地层,下沉切削时注入浆液可选择清水或膨润土泥浆,并应控制浆液的注入量;对于中密密实砂质地层,下沉注入浆液宜选择膨润土泥浆,下沉搅拌速度宜控制在 50 mm/min300 mm/min; DB42/T 17742021 11 c) 提升成墙搅拌时,水泥浆液流量宜控制在 250 L/min580 L/min,提升速度应与之相匹配。 7.3.4 CSM 工法施工时铣轮应匀速钻进、上提,钻进速度

39、不宜大于 600 mm/min,上提速度不宜大于 500 mm/min。 7.3.5 CSM 工法施工时施工设备成墙时水泥浆液水胶比、比重等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7.3.6 CSM 工法搅拌提升时如因故浆液中断或停止施工,恢复施工后,应将铣轮重新切削下沉至停工标高面以下至少 0.5 m 后,再次喷浆搅拌提升。 7.3.7 CSM 工法施工时,施工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墙体深度不大于 30 m, 且无深厚砂层等地层时, 可采用顺槽式施工 (按照的顺序) ,如图 2 所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两幅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后施工墙体应在前序施工墙体初凝之前完成; 2) 应对沿槽段方向

40、的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搭接长度满足要求。 图2 顺槽式施工示意图 b) 深度大于 30 m 或穿越深厚砂层、杂填土较厚等复杂地层的墙体,可采用跳槽式施工(按照的顺序),如图 3 所示。跳槽方式应根据成墙深度、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复杂程度进行调整。 图3 跳槽式施工示意图 7.3.8 CSM 工法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处理溢出的置换土浆液,不应在施工中的墙体或已完成的墙体上方清浆。 7.3.9 CSM 工法施工过程中宜按本文件附录 C 填写相应的成墙记录。 芯材 7.4.1 芯材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场地无积水,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堆放要求。 7.4.2 芯材应按型号、规格分类堆放;型钢和钢管堆高不宜超

41、过 2 m,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不宜超过 4层。 7.4.3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应减少二次吊运,严禁机械碰撞;需要二次吊运时,宜采用吊机和平板车配合操作,不应采用拖拽的方式。 7.4.4 芯材在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成墙搅拌 2 h 内插入,插入前应检查其平整度、套箍、端头板和接头质量。 7.4.5 芯材的插入必须采用牢固的定位导向架, 在插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芯材垂直度和防止滑落。芯材插入到位后应用悬挂构件控制芯材顶标高,并与已插好的芯材牢固连接。 7.4.6 芯材宜依靠自重插入,当芯材插入有困难时可采用辅助措施下沉。 7.4.7 拟拔出回收的芯材,插入前应先在干燥条件下除锈,再在其表面涂刷减摩

42、材料。完成涂刷后的芯材, 在搬运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和强力擦挤。 减摩材料如有脱落、 开裂等现象应及时修补。 芯材回收时,应将芯材表面清除干净。 7.4.8 芯材起拔前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和主体结构地下室外墙之间的间隙应回填密实。 DB42/T 17742021 12 环境保护与安全文明施工 7.5.1 施工现场应有防止扬尘、泥浆、废水、污水等污染环境的措施。 7.5.2 施工过程产生的置换浆液,应收集在导向沟内或现场临时设置的沟槽内,置换浆液处理应符合相关环保的要求,待自然固化后方可外运。 7.5.3 施工沟槽两侧应设置围栏、护栏、盖板等安全防护设施。施工机械、临时用电设施等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3、。 7.5.4 环境保护与安全文明施工、 现场临时用电、 施工机械的使用以及机械与材料的吊运应符合国家、湖北省的有关规定。 8 质量检验和验收 一般规定 8.1.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应符合 GB 50202 和 GB 50300 的有关规定;应进行成墙前准备工作及材料检验、成墙期质量检验、成墙后墙体质量检验。 8.1.2 成墙前应对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对墙体放线定位尺寸进行检验和验收,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检验和验收;成墙期检验包括下列内容:水泥浆液的水胶比、水泥掺量、外加剂掺量、水泥试块的制作与强度测试、劲性材料的施工质量等,并做好成墙施工记录。 8.1.3 成墙后墙体质量

44、检验和验收包括下列内容:墙体强度、墙体尺寸、抗渗性能、成墙质量(连续性、均匀性等)。 8.1.4 基坑开挖期检查包括下列内容:开挖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渗漏水情况等。 检验和验收 8.2.1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所用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按检验批检查。 检验方法:查产品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8.2.2 浆液水胶比、水泥掺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浆液不得离析。 检验数量:按台班检查,每台班不得少于3次。 检验方法:浆液水胶比用比重计检查,水泥掺量用计量装置检查。 8.2.3 墙身强度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墙身浆液试块强度

45、应采用边长 70.7 mm 立方体浆液试块试验确定。 试块采用初凝前的水泥浆液混合泥浆制作,试块应及时密封水下养护 28 d 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取样数量及方法应满足表 2 的规定。 表2 试块试验取样要求 仅用作隔渗帷幕时试块取样要求 用作支护结构受力一部分时试块取样要求 (1) 每 10.0 延米抽查 1 延米墙身制作水泥土试块 1 组,每组 3 件试块。总抽查数量不应少于 3 延米墙身。 (2)每台班抽查 1 延米墙身制作水泥土试块 1 组,每组 3 件试块。 (1)每 5.0 m 抽查 1 延米墙身制作水泥土试块 1 组,每组 3 件试块。总抽查数量不应少于 3 延米墙身。 (2

46、)每台班抽查 1 延米墙身制作水泥土试块 1 组,每组3 件试块。 DB42/T 17742021 13 b) 墙身强度成墙后检验和验收应采用现场钻取芯样强度试验的方法确定。钻取墙芯应采用稳定性好的地质钻机,钻具宜采用单动双管或三重管岩芯管,钻头直径不宜小于 110 mm,全程钻取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后 28 d 龄期的水泥土芯样,芯样选取位置应沿墙体深度方向结合加固土层特性确定,每孔取芯数量不应少于 3 组,每组 3 件试块,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钻取芯样后留下的空隙应及时注浆填充。取芯孔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TRD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取芯孔数量宜每 50 延米取 1 个点,且不

47、应少于 3 个检测点; 2) CSM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取芯孔数量宜不少于总幅数的 2%,且不应少于 3 个检测点。 8.2.4 基坑开挖前应检验水泥土墙身的墙底标高,墙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可采用钻孔取芯法,检验数量可参照本文件 8.2.3 的规定。 8.2.5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连续性、均匀性可采用钻芯法检验判定。对墙体抗渗性能有特别要求的,应进行墙体渗透性试验, 可通过浆液试块或现场取芯试块的渗透试验判定, 必要时可结合墙体注水试验综合确定墙体抗渗性能。抗渗芯样组数及位置选取应结合加固土层特性确定,每组应取 6 个芯样试件。注水试验可利用满足垂直度要求的取芯钻孔进行,数量不宜少

48、于 3 个。 8.2.6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作为落底式隔渗帷幕时,应在搅拌墙形成封闭帷幕后,结合坑内外降水井在基坑不同区域进行多组连通抽水试验等方法,综合判断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施工质量和隔渗效果。 8.2.7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成墙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 3 的规定,验收记录宜按本文件附录 D 填写。 表3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成墙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1 墙底标高 mm 30 2 墙中心线位置 mm 20 3 墙厚 mm 30 4 墙垂直度 - 1/250 8.2.8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需要插入芯材时,芯材插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 的规定,检查记录宜按本文件附

49、录 E 填写。 表4 芯材插入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1 芯材垂直度 - 1/250 2 芯材长度 mm +10 3 芯材底标高 mm +30 4 芯材平面位置 mm 50(平行于基坑方向) 10(垂直于基坑方向) 5 形心转角 () 3 8.2.9 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均匀性宜根据现场原位测试结果及水泥土芯样特征按表 5 进行综合评价。 DB42/T 17742021 14 表5 墙体均匀性评价标准 均匀性描述 芯样特征 良好 芯样连续、完整、坚硬、呈柱状、搅拌均匀 一般 芯样基本完整、坚硬、呈柱状、部分呈块状、搅拌基本均匀 较差 芯样胶结一般、呈柱状、块状、局

50、部松散、搅拌不均匀 DB42/T 17742021 15 A A 附录A (规范性) 型钢起拔验算方法 A.1 型钢起拔力Pm,可按式(A. 1)验算。 (11+ 22) (A.1) 式中: f1型钢翼缘外表面与水泥土单位面积的静摩阻力标准值(N/mm2),加减摩剂后一般取0.02 MPa0.04 MPa; Ac1型钢翼缘外表面与水泥土的接触面积(mm2); f2型钢翼缘其余范围与水泥土单位面积的静摩阻力标准值(N/mm2),加减摩剂后一般取0.02 MPa0.07 MPa(软土取低值,粉土或砂土取高值); Ac2型钢翼缘其余范围与水泥土的接触面积(mm2); 考虑型钢变形、自重等因素后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