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的反射教案【教学对象】八年级(上)【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认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既是全掌的重点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研究了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本节进一步研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的反射现象和规律,这些知识是学习下一节平面镜成像的基础,研究方法又迁移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上去。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教材在本节设计上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
2、活中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由于反射的光路难以直观、真实地显现出来,在利用本节的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设计了很多形象的材料和多媒体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3.学生的认识特点:知道一些光的反射现象,但是不知道光的反射遵循怎样的规律,不会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
3、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光的反射定律简洁、对称、和谐,从中领略物理学中的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规律以及应用【教学难点】 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用光的反
4、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2.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猜想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
5、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讲授法通过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3.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物理规律。4.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
6、、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平时难以接触和抽象的物理情境展示出来,使物理现象更加形象直观,既增大教学容量,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用具】激光笔,毛玻璃、平面镜、白纸板,实验报告一生一份、量角器,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手里拿着一个乒乓球,大家想一想,假如把乒乓球抛向不远处,球会朝哪个方向运动?(重复一两遍)。学生观察,思考。师同学们再想想,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障碍物”会怎么样?大家讨论并提出猜想。留下疑问,激发好奇心。师漆黑的夜晚,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房间里面的东西?现在我们怎么又能看到教室的书本和
7、桌椅呢?学生思考。引出课题:光遇到水面、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如图所示)二、新课教学(一)光的反射定律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演示实验1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紧接着对光的反射规律进入探究阶段.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8、?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乙甲(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张16 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
9、.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角i角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3.分析和论证(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3)从步骤4的-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从步骤4的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
10、的.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的平行光射入平面镜.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
11、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师我们把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演示实验3让氖氦激光的平行光射入毛玻璃上.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师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说明:(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讲完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解答:(1)这是因为光射到黑
12、板和粉笔字上都要发生光的反射.黑板上“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这两部分反射光同时射入眼睛时,由于“反光”部分耀眼的反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对眼睛的刺激强烈,所以黑板“反光”时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2)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反光材料.五、板书设计(一)光的反射(二)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解释现象:黑板“发光”时看不清字.【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接着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实验、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光的反射规律,各个环节联系紧密,顺理成章,突出教学重点。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也是恰到好处,例如通过诱导式的提问启发学生,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易于理解,用动画展示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动态过程,将抽象问题直观化,突破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