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月考测验试卷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溃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 江阴要塞,________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按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通过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的文章是《 》
②《背影》通过简单平凡的叙事和平实自然的语言,真实地表达了___________这一永恒的主题。
③《信客》中的信客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7.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例:你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博古通今。(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49分)
(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5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写出这则消息的导语。(3分)
答:
2.“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3.“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3分)
答: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5.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二)阿长与《山海经》(16分)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 联系上下文,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4分)
2. 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我”时,我的心理活动是:(4分)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分)
4.查阅《山海经》联系自身感受,想想为何童年的鲁迅这么深爱它?(4分)
(三)《桃花源记》(1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语句。(9分)
1)渔人甚异之:
2)林尽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3分)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3.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
4.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写作(50分)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但是就在最近几年,日本教科文组织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把它自己放在了正义的一方。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字数不少于600字。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