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2024年“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2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做事总是有风险的,也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躺平”。“躺平”是一种严重侵蚀干部队伍“肌体”的慢性病,但绝非不治之症。破解这一问题,需要练好“唤醒”之功,追根溯源、精准纠治,引导干部拒绝“躺平”,从“躺平”到“起身”,真正做到“不想躺、不敢躺、不能躺”,争做站得起、立得直、行得稳、跑得快的干部。一、“吹哨”提醒,拧紧“总阀门”,增强“不想躺”的自觉。干部“躺平”,问题表现在工作生活中,而根源却在思想上。找准“病根”
2、,就要及时“吹哨”提醒,以培“根”破冰,以铸“魂”破局,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念之“基”、践行为民之“心”。思想上“吹哨”,当破观念僵化之“冰”。针对“病根”,要剖析自省、深入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几个“怎么办”。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以“铁杵磨针”的毅力锤炼本领,知耻后进、知耻快进、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另一方面,要以“看、讲、听、说”为抓手,深化红色教育+警示教育,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叩问本心,守住初心,永葆理想信念不“掉线”,筑牢理想信念“定盘星”。思想上“吹哨”,当破精神钝化之“冰”。要打通思想上的堵点,就要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持续的自我突破中解放思想,勿为
3、惯性思维固化、勿为安逸现状钝化、勿为主观教条僵化,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勇闯未曾涉及的“盲区”、陈规陋习“禁区”、错综复杂的“难区”,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攻克一个又一个“腊子口”“娄山关”。要练就“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拼抢争”精神,敢于与优者对标、强者比拼、快者赛跑,以力量激励自我,以行动传承精神,勿停“舒适区”、不享“避风港”,拒绝“佛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思想上远离“躺平”,行动上抵制“躺平”。思想上“吹哨”,当破服务意识淡化之“冰”。“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要树牢“有位必须有为”的责任意识,在持续学习、按需学习中修炼“有为不必有位”的境界
4、格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唤醒“居官本为民”的初心,始终不忘“来时路”、不停“脚下步”。要始终把“人民”二字铭刻在灵魂深处,怀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为民决心,永葆“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情怀,把决心和情怀转化为从“躺平”中“起身”的力量,发自内心“不想躺”。二、“亮剑”警醒,拉响“警报器”,强化“不敢躺”的震慑。“算盘珠子不拨不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船到码头车到站”干部中潜伏的“躺平”暗流,似“毒瘤”侵蚀着党员干部的“肌体”,亟待下猛招、用狠药。通过排查“亮剑”,“拉网式”排“毒”。综合运用测评、评议、考核、政治体检等举措,按图索骥,精准筛查
5、,实现“躺平式”干部搜寻工作全覆盖。推进“蹲点式”调研、“嵌入式”考察,给庸碌无为“混日子”、回避矛盾“绕弯子”、拈轻怕重“花架子”的“躺平式”行为精准画像,深挖根源、“靶向”纠治,对其猛击一掌,让其“起身立稳”。创新监督和惩治举措,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看清其奋斗底色,考量其担当作为,精准纠出“害群之马”,有的放矢地实施引导、惩戒。通过管理“亮剑”,“台账式”祛“腐”。要发挥监管作用,综合运用谈话函询、提醒批评等方式,持续推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向“躺平式”干部“亮剑”。要健全“躺平式”干部管理制度,对存在负面清单现象的干部实行备案制、帮扶制和调整制。
6、依据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备案,由所在单位将其纳入专项台账管理,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细化帮扶计划,强化帮扶措施,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如实记录和督导其日常表现情况,帮助其直面问题、变“躺”为“立”。通过增压“亮剑”,“推背式”生“肌”。既要有针对“躺平者”的反向惩戒,更要有犒赏“老黄牛”的正向激励。探索“正向激励+反向加压”双向激励机制,营造激先督后、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明确“正向”标准,通过多维度“定优”、多方位“考优”、多渠道“奖优”,拒绝“躺平”,提振“精气神”;强化“反向”约束,采取精准问责、全员监督、亮相出汗三种措施,找准病灶,对症下药,“靶向”施治。坚持“双向”发力,发挥
7、激励政策“助推器”作用,发挥关心关爱“减压阀”作用,一人一“方”,“未病”先防。三、“鼓励”清醒,用好“激励棒”,筑牢“不能躺”的笼子。在“躺平族”看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唯有用好“奖励”这一“激励棒”,才能形成激励效应,让“躺平族”在躺平之后“站起来”。政治上“鼓励”,激发担当之力。要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多元化落实机制,把担当实干的干部识别出来、选拔上来、重用起来,让有为者、能为者、善为者有用武之地,无为者、平庸者、懈怠者无立锥之处。要优化选任机制,全面推行“积分+排名”实绩考评,综合比选、依事择人,突出实绩、注重公认,立体
8、看人、精准识人,激励先进、警醒后进,构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完善“行走一线、知事识人”机制,坚持“一线用人”,突出群众评价,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关键吃劲岗位和艰苦复杂地区考察干部,识别、选准、用好锐意进取的“闯将”、初心如磐的“干将”、砥砺深耕的“强将”。工作上“鼓励”,解除后顾之忧。发挥问责激励的导向功能,运用“结对”帮教、“暖心”回访等举措,持续深化激励关怀谈心谈话和回访教育工作,构建立体化激励关怀、工作体系,让“掉队”干部由“躺平”变“起身”。发挥政治与物质“双向激励”的推动作用,政策红利向基层一线下沉,优先晋升向优秀干部倾斜。坚
9、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精准运用容错纠错“正负清单”机制,通过“看初衷、看方向、看缘由、看节点、看程序、看态度、看后果”的“七看法”,严格界定“躺平”,激发“躺平”干部主动起身、勇担实为。树牢“干部敢为、地方敢闯”的风向标,完善干部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机制,还清白者以清白,让“亲”有度、“清”有为。心理上“鼓励”,助力提能之效。要推进“非提拔任用谈话”“政治家访”,倾听诉求,疏导情绪,答疑解惑,纾压解困,落实落细减负荷、鼓干劲“两面施策”。依托“1+1”“1+N”模式,完善“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选上来”模式,实现“点对点”帮带和“跨界”培养。加快线上线下心理关爱平台建设,强化心理
10、健康教育培训,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心理免疫力”,激发担当活力。要强化激励保障,严格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各项政策待遇,统筹兼顾平时激励、专项奖励以及易地交流任职等方面切身利益问题。突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全过程关心干部家庭生活,倾力帮扶遭遇重大疾病、重大变故的干部,定期组织运动会、篮球赛、登山赛等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干部的组织归属感和心理获得感。激发躺平干部站起来干起来专题党课讲稿时下,躺平式干部进入社会公众视野,特别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躺平”本来是网络词汇,现在用来表示部分人看淡竞争、主动追求低欲望的生活。现实中有一些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和主动性,追
11、求舒适和安逸,不愿承担责任和挑战,丧失信心和斗志,面对任务躲躲闪闪消极应付,不论是主观上不想干不会干,还是客观的不能干不好干,都会使工作效率和干部形象受到影响,都是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损害,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亵渎,对国家治理效能的拖累。把脉干部躺平因素,必须精准施策、综合发力,着力营造公平公正和健康向上的生态机制,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切实让躺平干部真正站起来跑起来。强化党性教育,增强内生活力,营造不想躺的环境。党性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是党员自觉地主动地用党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及其一切优良品质和美德。躺平式干部思想滑坡,内生活力不足,亟待党性教育来改造。一是抓好习近平
1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不断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决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不断增强学懂弄通做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用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对照自己、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二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工作、融入生活、融入平时,始终做到在党爱党为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敢为善为、争先创优的精神融入血脉。三是抓好宗旨意识教育。坚持人民至上观念,强化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
13、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扑下身子做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四是抓好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干部在工作上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对本职工作充满热爱和激情,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强化监督问责,推动责任落实,营造“不敢躺”的环境。健全“不敢躺”的长效机制,把追责问责常态化,营造“不敢躺”的良好氛围。一是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职能作用。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干部担当不够、作风不实、执行不力等问题,对那些不作为、懒作为的干部
14、进行问责和处理,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该问责的坚决问责,严惩不贷、决不姑息。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拓宽举报投诉方式,广泛听取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形成单位、社会、新闻媒介等共同参与的立体监督,确保提供躺平干部线索的及时性、真实性、广泛性。问题线索查处后,加大在新闻媒体上的曝光力度,广泛宣传形成震慑效应,警示其他党员干部,达到“惩治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三是优化基层机构职责配置。针对基层干部忙闲不均的矛盾,健全基层机构设置和岗位管理制度,强化基层机构职能与岗位的编制管理,及时调整基层机构权责清单,推动部门职责规范化、清晰化。通过厘清职责边界,保证基层工作秩序,确保每个机构和岗位职责明确、
15、职责权利相统一,并且科学分配工作职责和任务,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源头上减少基层闲人现象。建立鲜明导向,促进担当作为,营造“不能躺”的环境。建立实干用人导向,营造“不能躺”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落实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人事制度,在选拔任用时重点考察候选人是否具备担当有为、勇于负责、善于创新等素质能力,并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和宣传,达到“重用一个,激活一片”的效果,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干部考核体系。突出实绩导向,量化考核指标,优化考核程序,考核中以实绩论英雄,将工作实绩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
16、圈,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为干部干事创业正向赋能。三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容错纠错制度不健全,会导致部分党员干部趋利避害,选择少做事甚至是不做事以减少出错。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就要明确区分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的界限,营造积极的干事氛围,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标出精准的“尺码”,真正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鼓励干部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引导“躺平者”蝶变为“跑步者”,在新的征程上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注重心理疏导,矫正认知偏差,营造“不愿躺”的心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疏导成效会更显著。一些躺平式干部心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疏导,使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适应工作环境。一是由于嫉妒和盲
17、目攀比,得“红眼病”心理而产生躺平。一些人面对职务晋升和评先评优等,不顾自身条件,脱离实际去比,结果“人比人,气死人”,怨天尤人,选择躺平。这就要疏导他们放大格局、放宽心胸,保持宁静自然的心态面对名和利,不为得失而纠结,不为失意而后悔,多学别人的长处,多长自己的才干。二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得“上班恐惧症”心理而产生躺平。首先疏导他们树立统筹观念,把每天手头上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任务,在八?小时之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同时,放下包袱、满怀信心做好本职工作,并向先进典型看齐,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保持“为党工作,苦累我心甘”之心态。三是由于对待批评和挫折时甘愿堕落,得“破罐子破摔”心理而产生躺平。这就要疏导他们面对挫折和批评时,认真进行反思反省,总结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信自己在哪里跌倒一定能在哪里站立,重塑全新的自我。四是由于年龄到杠、职务到头等原因,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理而产生躺平。这就要疏导他们明白这种消极混日子的心理与新时代格格不入,老同志当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做到工作激情不衰、锐气不减,站好最后一班岗、奉献最后一分热。同时,充分发挥好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把智慧和工作经验手把手心贴心传授给新同志,用满满的正能量促进年轻人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