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既要重视例题教学,又要加强习题教学。教材中安排的解决问题,从例题到习题变化较大。这样安排的优势是能促使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但问题是少了必要的模仿巩固,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思维障碍。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一是要教好例题;二是当学生在自主解决习题出现困难时,需要给予必要的提示;三是可以适当增加模仿练习,以巩固策略;四是注意适当变化,以形成策略,发展思维。第二,既要重视创设情境,又要分析数量关系。教材中的实际问题重视情境的创 设,重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呈现形式图文并茂。教学中,如何在活生生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多
2、途径、多方法地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其次,要指导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掌握基本的分析、综合的方法,积累必要的数量结构,才能使学生在获取信息后形成解题思路,学会解决问题。综上所述,重视创设情境、沟通生活联系与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模型要并重。 第三,既要重视生活经验,又要体验解题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如:列表整理法、画图整理法、枚举法、还原法、假设策略、转化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等。教师还要追溯波利亚的数学启发法,认识“怎样解题”表,掌握解题的四个
3、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关键要在弄清问题和拟订计划这两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会应用上述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抽象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模型。总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解决”应当被看成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即是如何综合地、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非常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在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利用已知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重新组织若干已知的规则,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用以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些活动涉及到了“高级”的思考过程。学生应在解决问题中,找出对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这便形成了对“策略”的需求。因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应当是形成解题策略的一条渠道。学生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并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更进一步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提炼出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即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强调策略的意义,是为了促成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其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成功解题的需要而形成选择相关策略的意识,体验具体策略的优越性。这可以归结为传统教学中的“举一”。其二,将形成的策略“射或反射”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运用具体的策略解决问题,完成对具体策略的重新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