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南部县伏虎中学 范秋芬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积极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与顽强的状态。作为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心理现象,都与学习需要直接相联,受制于学习动机。”从名人名言和学习积极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下面我就语文的学习过程,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 用爱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意中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功能以及心理催化的作用。
2、在教学中,教师良好的情绪,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情感智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相反,教师冷若冰霜的面孔、暴跳如雷的吼叫会引起学生的心理烦躁、紧张,学生根本不能进行轻松自如、富有感情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也主张,课堂上要有活跃的气氛,即有游戏,有幽默,有笑声,课堂上气氛要融洽,从而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把教学过程作为传递爱的过程,学生才有兴趣学好语文。有爱就有学习的动力!二、用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古语云:“学则质疑,学贵善疑。”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
3、所以爱质疑问难的学生就是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学生能对教师的教法大胆质疑,并善于说明自己的新思路、新发现,养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习惯,师生之间教与学才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才会渴望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按“读找想说”的方法来学习,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最终达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情绪处于兴奋之中。这样,个别学生的大胆质疑带动了班级的其他同学,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质疑的人越来越多,教学的内容范围下越来越广,课堂教学达到了培养学生求知创新的目的。你瞧,课堂上同学们为了一个个问题不分上下的辩论的时候,他们的思维火花正被点燃此时语文学习的
4、魅力在升华!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当然,质疑问难不是停留在肤浅的水平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用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教学要走向生动、活泼的境界,课内外必须衔接,语文要和生活融为一体。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是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海绵,通过多种孔道使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应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知和所感带进语文课堂。家庭社会是学习语文的大后方,它给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素材。学生在社会中学
5、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教师可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打开语文学习的渠道。这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既缩短了教材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又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四、用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等多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材中,有些文章或诗歌具有极强的形象性。阅读中,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动手把优美的画面画下来。有的文章具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语言生动有趣,教学时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角色,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让班上富有表演才能的学生精心准备排练课本剧,然后让他们在班上演出,让课本中的动人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一定会真情打动每一位同学,从而让大家真实感受到作品带给我们的精神文化。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书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被点燃,我们老师的主导作用就得以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以体现,学生学习语文就信心百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