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外访万家”点滴体会
“课外访万家”是今年省教育厅在教育系统开展的一次大规模活动,其实,家访是我们作教师的常规工作。家访是教师走进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行动上的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学伊始,我校根据上级精神的指标,组织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活动开始,觉得困难很多,因为我校是农村学校,班额大,且学生居住地不集中,学生来自全镇十几个自然村,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要一个个家访起来,难度真有点大,不过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几十个学生家庭,了解了学生的另一片世界,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
家访期间,我们感受到了家长的热情支持,农村家长的敦朴、善良、热情让我们感动至极,为了等访我们的家访,很多家长没有去田里干农活,有的为了等老师半小时的家访,提前在家等待准备半天之久。有的家长早早在家准备茶水,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的家长走出二里路迎接,回来时又送去二里地,一张张敦朴的笑脸,一句句热情的问话,让我们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在家长心中还是神圣的、伟大的,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家访的步伐。
家访中,绝大部分家长对老师的教育心怀感激,对学校的工作大力支持,对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都十分重视,并再三保证一定会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通过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我们能深深感到学生家长对我们的理解、认可、肯定,这里面包含温暖人心的情愫,它让人快乐,虽然一天下来累得够呛,但与家长的沟通让我们心情愉快。
记得去王星家访的时候,我们先还有些担忧,因为王星是我们班家庭条件很特殊的一个孩子,他爸爸精神有点问题,动辄对人大打出手,他妈妈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改嫁外乡。王星便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身体还好,干农活养活王星父子,条件相当差。当时,我们一路上就在考虑该如何说话,生怕万一把话说错。惹恼了王星爸爸,可能会有大麻烦了。到了他家时,王星正和奶奶收晒在架上的棉絮,他爸爸看到我们来了,马上笑眯眯地走出来了,我们紧张极了,他爸爸连忙给我们搬凳子,我的尽情才放松下来。从和王星奶奶谈话中得知,王星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也很懂事,经常帮爷爷奶奶干活,对他爸爸也很好,尽管偶尔爸爸会打他,他总是宽容爸爸。奶奶说话时不时眼睛打着孙子,看得出来,对这唯一的孙子期待很大。王星爸爸也过来跟我们再三道谢,感谢我们把他的孩子得得重,希望老师更关注孩子,从谈话中,根本看不住这是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我想之所以他如此正常,大概是因为对儿子的期望是他全部的精神寄托吧!在这次家访中我觉得教师这一职业肩负着何其重大的责任,扛得了无论贫穷还是富裕的家庭的未来与希望。
而且,通过这次家访,我心态好多了,以往总爱发学生脾气,在办公室里发牢骚,为什么作业这么差,现在我认识到,每个孩子成绩和品质的好坏,都来源于他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是有希望的。在为期一个来自的家访中,我们收获很多,也发现很多的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到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在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甚至是其他亲戚。造成有的爷爷奶奶过度溺爱,使学生的心理放纵,有的亲戚照看疏于管理,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记得一次去张秀丽家家访,这个孩子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她寄居在姑姑家里。我们到来秀丽姑姑家时,看到她正和小表弟在院子里玩耍。通过了解得知,姑姑有两个小孩,大的上高中,小的才四五岁,老公也在外打工,平时,家里姑姑,张秀丽和表弟三个人在家生活。姑姑忙家里的农活和家务,张秀丽回家就是在家带孩子,或者干脆玩耍,至于学习根本没人管理。我心想:难怪张秀丽作业总是乱七八糟,在这样一个疏于管理的家中生活,我以后日常教学工作难上加难。
第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难处。李小亮是我班最阔气的学生,他每天上学总有5至10元零用钱,加之成绩较好,在学校是个“小霸王”,家访后,我知道他父亲做钢材生意,十分富裕,而且他爸爸自己也是十分骄横,他说:“钱我有的是,儿子多用点零用钱没关系,只要他学习成绩好,什么要求我都会满足”,就是家长这样的认识,导致了孩子看不起别人,在学校耍脾气。这样忽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方面的教育,让我们学校不知要处理多少次他与学生之间矛盾的事情。
第三,有的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一个批许一个偏袒,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我班的有益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每次找爸爸反映情况,有益就老实几天,一旦爸爸有事忙去了,妈妈一介入,有益又开始上跳下窜了,家访了解到,他爸爸认为孩子要严厉而妈妈则认为要与孩子平等交流,给孩子最大的自由。为了怎样教育孩子,父母两人也常争吵不已,一旦出现空子,孩子便有了监督的空档,有益就在校纪律性相差,放纵自己,让老师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
在家访中发觉的问题,让我们意识到: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已越来越迫切。家庭教育上形成的一些误区,让我们要重新审视家访的工作,重新调整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找冷静地思考这一段时间的家访,更觉得家访这一项工作意义重大,应该把它作为长期的工作去抓。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十八分之一;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四,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总之,经常家访,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心会靠得越来越近。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倾心奉献,把课外访万家工作坚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