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城关三小:韦小雪
研修流程:说课标——学段目标,单元内容标准;说教材——编写体例,编写特点,内容结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 说课标。
(一)学段课程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习惯,运用工具书识字,书写做到规范整洁。
(2).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2、阅读:能力上要求情感朗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方法上要求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积累运用语言。
3、习作:主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吐露真情,学习如何修改,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4、口语交际:要求认真倾听,学会简要转述并说出感受。
5、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组织活动,解决问题。
( 二)、单元内容标准。
知识与技能:
(1)、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有31个,会认得生字有2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必须弄清它的音、形、义;会认的字,只要能读准字音即可。另外还要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的段落。
(3)、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口语交际时,能生动讲述自己去过的地方和最想去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
(1)、学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学习课文时,在充分阅读、讨论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领略自然风光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多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4)、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5)、试着写一写“一个吸引人的地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祖国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 说教材。
(一)、编写体例:
(1)、精读课文24篇。
(2)、略读课文8篇。
(3)、八个语文园地。
(4)、8篇选读课文。(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二)、单元内容结构:
1、导语: 用一段简洁优美的话概括出本单元的主题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
2、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分精读与略读。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
3、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宽带网、趣味语文、成语故事 。
(三)、第六单元内容结构:
1、导读。本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组织单元,并提出了学习课文,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这一要求。
2、课例。围绕专题,安排的四篇精美课例,展现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壮美山河。《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安排了“描写家乡一处景物”的小练笔。
21课、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光的《古诗两首》;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24课、《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3、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四)、编排特点:
1、 注重通过高品味的选材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1)、课文选材追求高品位并且能密切联系儿童生活。
A、《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两篇课文反映儿童生活故事。
B、《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两篇课文从生活中的小事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
C、《掌声》、《给予树》两篇课文反映现代儿童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D、《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两篇课文表现秋天景物。
(2)、教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弘扬民族精神。
A、21课、古诗两首、9课、古诗两首。
B、第五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
C、语文园地:读读背背。
2、学用结合,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
(1)学语言:主要表现在从文中“泡泡”和“课后题”中表现出来的导学特色上。
A、导学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a.有引导学生自主学的。
b.有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
c.有引导探究发现的。
B、导学内容丰富。
a.有引导体会思想感情的。
b.有引导领悟表达方法的。
c.有联系实际加以拓展的。
d.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
C、导学形式多样。
a.借“导语”来导向。
b.借“泡泡”导思。
c.借课后题目导学,导练。
d.借语文园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2)、用语言:
a.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教材采用课后练习、读读背背、教材尾页的词语表等多种形式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为用语言打好基础。)
b.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综合性学习。
(教材注重通过小练笔、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形式加强语文实践,还专门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 。)
(五)、知识的整合:
横向整合:内容上的整合:各单元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内容都围绕专题展,体现了内容上的整合;写法上的整合:四篇课例,有南疆美景也有北国风光,有写大自然美景的,也有展示大都市风采的,但它们是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按照一定顺序生动描写,体现了写法上的整合。
纵向整合:专题上的整合:从二年级爱祖国,爱家乡;三年级壮丽的祖国山河;四年级的走遍千上万水这三个专题来全面了解祖国;五年级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个专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六年级的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让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内容层层深化,情感步步升华;同一专题之下目标的整合:低年级段,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的了解;中年级段,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高年级段,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贯彻始终,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要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
a、在理解的基础上,中年级培养整体把握的分析、概括能力 。
b、在理解段意、理清段序、了解写法的基础上,写好一两段话。
c、增加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小练笔。
2、语文教学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是蕴涵在“吐泡泡”的形式中,其内容有词语 、句子的理解,还有思维、想象的引导、联系生活的引导等
二是蕴涵在精读课文课后的练习中,有朗读、积累的练习,有感悟、思考的练习.
三是体现在略读课文前面的一段导读语中,体现了对略读课的要求
3、“单元整合,群文复习”。
“欢乐中国游,重览好河山”
一是整体把握,概括主要内容,考取导游证。
二是按顺序抓特点介绍,过把“导游隐”。
4、 习作教学。
一是指导时,主要是打开思路,切忌写作前指导太多,会把孩子的思维框得越死。
二是习作评价由老师评价变成多元化评价。
(二 )、评价建议。
1、评价理念: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成长。
2、评价主体: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加强
、自主性评价:学会智慧地塑造自己的形象,让孩子们真诚自评,不要“唬你”。)
3、评价内容:语文学习的“五个领域”,一是识字写字,随堂练习 写字比赛 书法欣赏;二是阅读,课内朗读 ,经典诵读 ,课外阅读。三是写作,课堂评讲 习作展评 佳作汇编;四是口语交际,同伴交流活动展示;五是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交流。
4、 评价方法:关注学生成长。(采用多元性评价:要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老师要学会用激励性语言传递给孩子一生收益的正能量。)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则重视定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则重于形成性评价。
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内资源:教材资源,扩充外延;教师资源,个性张扬,课堂技能;学生资源,学生成果作品展示,重课堂生成。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社会资源,敬老院
社区, 风景名胜,地方风俗;网络 影视,百家讲坛,人与自然,智慧树,台词、歌词;学校 ,校园文化,风景建筑 。
结束语:
我们应该以目标为向导,以教材为依托,明晰教材编写意图及作用,准确恰当的运用,构建激情高效课堂,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感谢倾听,敬请指正!
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