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何孟玲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21025 上传时间:2025-0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孟玲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何孟玲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何孟玲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何孟玲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何孟玲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团风实小电子备课 科 目:_数学_ 备课组:_五年级_班 级:_五(5)(6)班 教 师: 何孟玲_( _2013_至_2014_学年度第_二_学期 )团风县实验小学 五年级 下 册 数学 学 科 教 学 计 划本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

2、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

3、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 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4、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情况分析五(5)班有学生51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五(6)班共有47名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得不太好。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

5、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两个班整体纪律较好,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上课说话的人较少,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是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学期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 掌

6、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

7、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学质量措施(一)常规方面:1在认真研读教

8、材的基础上,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2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3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4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9、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7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二)后进生转化方面: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3、注意培养其兴

10、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单元教学计单元序号单元教学主题单元课时总数主备教师 一图形的变换4秦艳华 二因数与倍数6余仕友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何孟玲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罗明霞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余仕友 六统计3秦艳华 七数学广角2秦艳华 八总复习4秦艳华_五_年级_下_册_数学_学科

11、第_一_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题图形的变换单元序号一单 元教 材分 析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12、。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

13、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单 元学 情分 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单 元教 学目 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

14、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单 元教 学重难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数轴对称1旋转1欣赏设计2教 学 设 计课 题轴对称备课教师何梦玲教学目标1. 我能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2. 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

15、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 培养观察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教学重点认识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 法用课件教学学 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性设计一、自主学习1. 同学们,让我们翻开课本进入图形王国欣赏2-3页的图形,看看你都有了什么发现,你能试着画出第三页上的蜻蜓等6个图形的对称轴吗?快动手吧。2. 观察例1方格里的图形树上点A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3. 数一数完成下面的填空:点A到对称轴(虚线)的距离是 格,点 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 格。同样,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格,点

16、C与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格,也就是说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如果沿着虚线对折,那么点 和点 重合,点 和点 重合,点 和点 重合。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 ;两个图形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 。2.画一画,你能画出第四页例2中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吗?(想想能不能用轴对

17、称的性质找出关键的对应点来画呢?)3、小结方法:(1)找关键点 (如屋顶的关键点O,底角的顶点A,房体和屋顶的交点B)等。 再数出这些关键点到对应点的距离分别是几个小格。(2)描对称点:如点A对应的A(3)连线:按顺序连接原图形关键点的对称点,画出图形。读一读,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说说看:作 业设 计1、填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沿( )折叠后可以 ( )。 2、写出下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对称轴。 ( ) ( ) ( ) ( ) ( ) ( )板 书设 计轴对称图形课 后反 思教学亮点 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来翦一个轴对称,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新的知识的理解和领

18、悟。整堂课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过程与多媒体的演示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教 学 设 计课 题旋转备课教师何梦玲教学目标1、我能通过生活事例,初步感知旋转的现象,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2、我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3、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一定度数后的图形。教学重点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画出一个图形的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的方法教 法多媒体学 法小组合作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性设计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蝴蝶的翅膀成 图形,电梯的上下移动是 现象,那么钟面上时针不停转动又是什

19、么现象呢?( )2.观察例3时钟的指针从“12”到“1”是怎样变化的?结合例3的图示和提示试着填写书上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要弄清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三点:(1)指针是绕哪点旋转的?(旋转中心)(2)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3)转动了多少度?请结合以上三点说一说例3的是怎样旋转的?2.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形状、位置、大小发生变化了吗?图1的风车绕点O, 针方向旋转了 度到图2 。又绕点O, 时针方向旋转了 度到图3。作 业设 计1. 1、在课本第五页例3的钟面:(1)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

20、)”。(2)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 )”。(3)指针从“9”绕点O逆时针旋转( )到“6”。(4)指针从“3”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到“( )”。2、在图1中画出下列图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2. 在图2中画出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的图形 图1 图 2板 书设 计旋转 平移课 后反 思教学亮点 开始,我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摩天轮,钟表,车轮,风车,旋转木马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通过交流探究得到旋转的含义。只是后来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画出后旋转的图形还不熟练。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教 学 设 计课 题

21、欣赏设计备课教师何梦玲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学会应用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美丽图案教学难点感受图案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教 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学 法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性设计-欣赏图案,感受美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得美丽图案教师:在我国的历史上,勤劳智慧的人们利用图形变换设计了许多美丽的推按,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可以看到许漂亮的图案。看到这些美丽图案,你有怎样的感想呢/组织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交流看完后的感想。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觉得同学们真聪明,相信你们一定比我们的祖先更有智慧

22、。今天我就一起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板书课题:欣赏设计2、教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让学生观察每一幅图案分组讨论:这些图案是通过怎样的变换设计出来的?小组展示交流 学生质疑,教师指正总结3练习: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三题小组谈论交流,然后汇报。学生在视频展台 上展示答案。二、设计图案,创造美1、教师:欣赏完这些美丽图案,你们一定想自己动手设计一幅美丽图案吧设计一幅美丽图案,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来完成呢?,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出设计步骤:板书 :确定设计内容。 运用的基本图形/运用的变换方法 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教师参与一组活动并巡视指

23、导。3组织个小组展示图案,说设计的思路,要求说出:设计内容是什么?基本图形是什么?变换方法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对每组作品进行评价,多表扬、肯定和赞赏三、课堂小结: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学习收获。作 业设 计在方格纸上设计出一幅美丽的图案板 书设 计 欣赏设计 1、 确定设计内容 2、 运用的基本图形 3、 运用的变化方法 4、 画出设计的图案课 后反 思教学亮点 运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图案,不仅培养学生的想象里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同时在分析图案和创造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教 学 设 计课 题欣赏设计作业备课

24、教师何梦玲教学目标熟练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美丽图案。感受图案美感,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设计美丽图案教学难点感受图案美感,提高审美能力教 法示范学 法动手教学准备剪刀、纸张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个性设计一、展览导入1教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的美丽图案,请大家拿出来看一看组织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图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选择有意义的图案进行展示,并让收集的同学说说: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教师导人新课。教师:在生活中的美丽图案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设计美丽图案。板书:欣赏设计练习二、实践探究1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图案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运用对称、平移、旋

25、转设计图案,请在方格纸上分别用这三种方法设计三种不同的图案。学生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交流作品。学生展示作品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对好的作品表扬。2动手剪一剪:教材练习一第5题教师:用我们手中的彩纸也能剪出美丽的图案。不信,你试试看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第5题的方法将彩纸对折3次,然后按要求剪。学生剪完,相互交流教师:从上面任意选择一个图案,你能够剪出这样的图案吗?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作品,交流剪纸方法。3、设计图案,练习一第7题教师边演示边指导设计图案的方法:用硬纸片剪出你喜欢的图形。确定变换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动手画出自己的美丽图案,然后小组展示、交流。教师选择部分作品在班上展示、交流。4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教师:利用变换,我们还可以设计出美丽的镶嵌图案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镶嵌图案的方法,教师适时指导。2,设计比赛: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变换方法,设计一幅美丽的镶嵌图案。3评选优秀作品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作 业设 计1、教师展示一幅“雪花”图,让学生观察欣赏。 2让学生用以张白纸剪出“雪花”板 书设 计设计图案的方法:1、用硬纸片剪出你喜欢的图形。2、确定变换的方法。 3、画出图案课 后反 思教学亮点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