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责任是每个人自觉的应尽的义务,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因素,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因此学会做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公民,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框内容是上一框内容的深化,也是为下一框内容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通过让学生讨论、体验和感悟,把这一抽象概念能被学生接受和践行。具体是设计了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三个问题贯穿整节课,即(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容易做到
2、吗?(2)有爱的行为就一定是负责任的行为吗?(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吃亏还是不吃亏?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色在于思辨性强,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帮助。尤其是设计了两难问题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一、实践过程1.导入新课。以和谐城市心灵乐章的世博公益宣传片导入,引出课题。2.生活在线。以教材事例和补充事例两个例子形成鲜明对比,探究第一个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容易做到吗?在学生争辩的基础上教师归纳。3.设置现场检验环节,讨论: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班级的荣誉?引出所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有爱的行为就一定是负责任的行为吗?教师投影打出系列图片和简要材料辅助学生讨论,归纳。4.教师围绕第二个探究问题得出
3、的结论,设置反问,引出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吃亏还是不吃亏?5.设置两难问题在学生争辩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板书,此时结论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和体验。二、收获与体会本节课通过正反两方面例子的对比,设置现场检验环节,引导学生努力实现知行统一,从身边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明白行为导致相应后果和要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道理。帮助学生明确任何行为和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学会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来衡量行为。特别是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两难问题引导学生增强行为判断和行为自控的能力,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学会判断行为的正误,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课堂通过科学设置问题为讨论的话题,逐层递进,让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需要经过思考一番后才能有话好好说,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思维动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结论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和体验。三、问题与建议学生能否知行统一这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最大难点,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情境模拟,现场检验等途径强化认识。在两难问题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还需要进一步被拓宽,建议以后教学中多设计一些两难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