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时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2)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3)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2、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与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导入新课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实践操作归纳总结提升扩展(1)教师演示熊猫烧香病毒的视频,
2、问生:你们见过这样的图标吗? (2)教师答疑,这是一种病毒图标,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计算机的病毒及计算机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阅读书本,自主学习。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计算机安全的含义;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2、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
3、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3、计算机病毒有繁殖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4、传播是通过软盘,硬盘,光盘,U盘,网络。5、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根据病毒传染的方法可分为和非驻留型病毒按病毒破坏的能力分为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非常危险型。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整理消化。学生如有问题一方面可以跟同桌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向教师提出。教师对于共同性问题教师做详细讲解。学生运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学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一些较差的学生给与一定照顾。(1)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做一个梳理,归纳总结一下。(2)教师提问:防病毒软件能够查杀未知病毒吗?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和同学交流呢的看法。让学生观看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视频,了解相关信息。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听讲边记录知识点在老师带领下整理知识回答老师问题,及时巩固知识扩展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病毒、黑客这些内容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是本节课上好的关键。这节课以任务驱动法为先驱,实践操作法殿后,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是本节课的特色。特别是本课的实践操作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增进师生互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