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在分析等高线图时,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陆地的五种地形及其分布。2知道等高线的定义。3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4学会描述外力作用,如风等是如何“塑造”地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产生兴趣。STSE:知道不同的地形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可地球环境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事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学会读等高线图。难点: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并进行应用。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5分钟)“你能认出这是哪里吗?”课件播放内
2、蒙古大草原、黄山、珠穆朗玛峰。提问:同学们,看完刚才老师所展示的几张图片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二)讲授新课(30分钟)1地形的类型提问:有哪几种类型的地形?呈现: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猜地形游戏,提问学生是如何进行判断的?请学生起来回答,根据学生讲述的地形进行补充。让学生在书上画出。地形种类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地形特征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米以上,有明显起伏海拔500米以上,顶面面积大,且起伏小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100米以下,地表起伏小海拔200米以
3、下,相对高度50米以下,地面宽广,起伏小周围被山脉、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在讲了山地的特点后,给学生介绍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或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山峰等地形来呢?(学生应该能回答出:等高线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定义: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
4、点连接而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线。让学生据图找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特点为: (1)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3认识五种地形部位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峭壁: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4地形的变化过渡: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使
5、地球表面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地表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既受地球内力的影响,也受地球外力的影响,如流水的冲刷和溶蚀、泥沙的沉积、风的吹蚀等。介绍: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补充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图片。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海浪作用形成海蚀柱,生物也会改变地形结构。总结: 主导 内力 使地形高低不平,起伏加大 塑造师共同作用外力 使地形
6、趋于平坦(三)板书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一、 地形的类型 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二、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特点:(1)均为闭合曲线;(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3)等高距全图一致;(4)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五种地形部位(特点可不写,让学生直接根据PPT填在书本表格中)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峭壁: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三、 地形的变化流水:溶洞、三角洲、冲积平原、沟壑纵横风力:风蚀城堡、沙漠、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冰川:角峰、三角谷波浪:海蚀柱生物:珊瑚礁等四、总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