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按要求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串联、并联电路的识别。
四、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科学探究、讨论和交流、讲解
五、教具
干电池、小灯泡2个、开关2个、导线若干
六、教学设计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学生活动
一
引
入
课
题
二
教
学
过
程
一、活动:怎样使两个小电灯亮起来?
1、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应当怎样连接?
2、 探究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电源、两只小灯泡、开关和导线。尝试着连接一下。
3、将学生连接好的一个串联的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进行演示,讲解。再将学生连接时的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演示、分析。然后请学生总结出什么是串联和并联。
4、总结: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请同学们再分别用这两种方式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二、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1、在串联电路中把其中一个小灯泡拧下来再装上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2、在并联电路中把其中一个小灯泡拧下来再装上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3、在串联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4、在并联电路中再并联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5、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各开关的控制作用。
6、总结: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相同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只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彼此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6、交流和讨论:
小明房间内的吊灯和壁灯如何连接?开关应该如何连接?
画出吊灯、壁灯、开关连接的电路图。
7、学生阅读 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彩灯和冰箱灯的工作原理。
导学卡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你能设计出用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小灯泡的电路吗?
请将你成功的连接方法在下列实物图中画出来:
方法一: 方法二:
图A 图B
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如图___,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如图___,把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比一比
并联电路中,电源两极到分支点间的电路叫干路,分支点间的电路叫支路。
你能归纳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有什么特点吗?
1、 如果在电路中去掉一只灯泡是否会影响其它灯的工作?
(1) 请你连接好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当两灯发光时,取下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另一只灯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1: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连接好并联电路,闭合开关,当两灯发光时,取下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另一只灯泡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改变开关在电路中的位置,它对电路的控制作用相同吗?
(1)请断开开关,将两灯连接成串联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入图中A、B、C三个位置,注意观察闭合开关前后的现象,
将你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以下表格:
开关
灯泡
A位置
B位置
C位置
断开
闭合
断开
闭合
断开
闭合
L1
L2
结论3: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开关的位置,控制作用_________。
(2)请断开开关,将两灯连成并联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入图中A、B、C三个位置,注意观察闭合开关前后的现象,
将你观察到现象填入以下表格:
开关
灯泡
A位置
B位置
C位置
断开
闭合
断开
闭合
断开
闭合
L1
L2
结论4: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支路中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开关在干路和支路上的控制作用__________。
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请你分析造成两种电路基本连接方式的不同特点的原因: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考考你
1.教室中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2.节日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
3.家中的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4.冰箱的压缩机和冷藏室的照明灯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5.路灯是怎样连接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动手画电路图
学生在自己连接的电路上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的关系
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的关系
三、思考与作业
1、P61WWW
2、补充习题P46—P48
3、导学练P70—P76
四
教
学
后
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