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CWEC 26-2021(T∕CAQI 179-2021)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pdf

上传人:fangha****n2009 文档编号:79127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WEC 26-2021(T∕CAQI 179-2021)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T∕CWEC 26-2021(T∕CAQI 179-2021)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T∕CWEC 26-2021(T∕CAQI 179-2021)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T∕CWEC 26-2021(T∕CAQI 179-2021)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T∕CWEC 26-2021(T∕CAQI 179-2021)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13.060.20 Z 10 团 体 标 准 T/CWEC T/CWEC 2626- -20212021 T/CAQI T/CAQI 179179- -20212021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ecological-health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for important river-type water source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2021-2-8 发布 2021-4-1 实施 发

2、 布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II 目 次 目 次 前 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原则要求 . 3 4.1 科学性原则 . 3 4.2 规范化原则 . 3 4.3 可操作性原则 . 3 4.4 连续性原则 . 3 5 工作流程 . 3 5.1 制定生态健康监测方案 . 3 5.2 基础信息收集 . 4 5.3 野外调查与监测 . 4 5.4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4 5.5 监测指标赋分与等级评价 . 4 5.6 监测评价及成果提交 . 5 6 评价内容与指标体

3、系 . 5 6.1 评价内容及要素 . 5 6.2 评价指标 . 6 6.3 基本要求与数据获得方法 . 8 6.4 调查时间及频次 . 8 6.4 评估方法及赋分 . 8 7 水生态健康等级 . 9 8 主要问题与应对、技术应用策略 . 10 9 数据质量控制 . 10 9.1 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 . 10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III 9.2 调查前充分准备 . 10 9.3 调查过程中严格标准要求 . 10 9.4 调查后规范及时交接 . 11 10 水生态健康报告编制 . 1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 . 12 附

4、录 B(规范性附录) 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估工作流程图 . 14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与赋分 . 15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报告编制提纲 . 31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调查评价表 . 33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IV 前 言 前 言 本文件按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

5、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交一航局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北控水务(广东)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深圳市水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安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垚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衡伟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云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智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集益创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质国研环境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董延军、王建国、梁志宏、唐

6、红亮、赵颖、郑宁、赵进勇、叶建州、郭跃华、白献宇、苑萍、陈艳卿、秦孝辉、罗阳、虞功亮、于会来、黄海燕、于涛、柏杨、易静、陈锡辉、蔡红春、张惠东、谭志吾、郭静翔、郑博文。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技术标准部、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标准化办公室。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1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估技术导则 1 范围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价范围、 评价项目、 评价方法及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水源地规划或水源地保护区区划中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

7、地保护区目录,包括一级水源地保护区、二级水源地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 733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SL 167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SL 395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HJ 710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HJ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 T4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8、标志技术要求 HJ 77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SL/T 793 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596.3 水质 词汇 第三部分 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2016 年)的通知(水资源函2016383 号)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2 3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流型水源地 3.1 河流型水源地 river-type water source 指提供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以地表水河流作为水源地域。 3.2 水体整洁程度 3.

9、2 水体整洁程度 water cleanliness 指水质优良程度。包括水质达标情况、水环境整洁度、水质污染状况等内容。 3.3 水文情势 3.3 水文情势 hydrological regime 指河流、 湖泊、 水库等水体各水文要素随时间、 空间的变化情况。 其中水文要素包括了降水、 径流、蒸发、输沙、水位、水质等要素。 3.4 生境 3.4 生境 habitat 指生物的个体、 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 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又称:栖息地。 3.5 水生态环境质量 3.5 水生态环境质量 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 指以生态学

10、理论为基础,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的性质及变化状态。 3.6 水生生态系统 aquatic ecosystem 3.6 水生生态系统 aquatic ecosystem 指水域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又称:水域生态系统。 3.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3.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指生态系统在能流、物流的生态过程中,对外部显示的重要作用。如改善环境,提供产品等等。 3.8 生物多样性指数 species diversity

11、 index 3.8 生物多样性指数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指表示生物群落内种类多样性的程度的量纲的数值,是用来判断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或生态系统稳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3 定性的指标。又称:物种多样性指数。 3.9 生物完整性指数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IBI) 3.9 生物完整性指数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IBI) 指可定量描述人类干扰与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且对干扰反应敏感的一组生物指数。 4 原则要求 4 原则要求 4.1 科学性原则 以服务粤港澳大湾

12、区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健康的需要,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和布设监测站位应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调查河流水生生境和水生生物的整体状况;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方法,客观评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动态变化。 4.2 规范化原则 根据河流型地表水水质评价、 河流健康评估、 饮用水水源地评价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采用程序化、系统化方式,规范水生态健康评价的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化验检测、数据处理分析、质量管控等相关过程,保障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3 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所拥有的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

13、 并相应的增加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 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不同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的差异化评价。 4.4 连续性原则 调查评估工作应满足河流水生态保护和管理的需要, 并对水源地监管、 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起到指导及预警作用。调查对象、方法、时间和频次一经确定,应长期保持不变。 5 工作流程 5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见附录 B。 5.1 制定生态健康监测方案 结合河流型水源地水源地监管和水生态保护修复需求, 体现普适性与区域差异性特点, 监测方案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范围、监测站位布设、监测内容与指标筛选、监测时段、监测频次、监测与评估方T/CWEC 26-2021 T/CAQI 179-20

14、21 4 法、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等。 5.2 基础信息收集 5.2.1 自然概况 应包括调查河段及周边区域的自然地理、气象特征、河流水系、水文地质、台风及风暴潮等基础资料,同时应收集调查范围内水土流失状况,包括侵蚀类型、侵蚀程度特征及相应范围。 5.2.2 生态环境概况 应包括调查范围及周边区域的河流形态、水资源量、生态流量、水环境概况、滨水植物、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及藻类等基本信息;5 年以上成序列水文资料(如无,考虑附近河流相关水文站作为参考) ;历史生态调查与监测资料。 5.2.3 社会经济 应包括调查区域人口及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 、三大产业结构及占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相关批

15、复规划等基本情况。 应收集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等相关资料。 5.3 野外调查与监测 应编制野外调查专项方案, 制定采样路线, 确定调研成员安排与分组, 准备调查仪器、 设备、 用车、用船,制定调查时间计划,开展野外样品采集工作。 开展野外调查与监测时, 可同步开展河流型水源地环境调查数据、 河流型水源地生境评价基础信息,以辅助生态健康评估。详见附录 E。 5.4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应根据待评价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的基础信息评价结果, 筛选合适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 建立指标体系;应根据各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确定每个要素和指标所占权重,最终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5.5

16、 监测指标赋分与等级评价 应根据重要河流型水源地基础现状与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与赋分分值相适应的、 反映河流生态健康等级的分级评价标准。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5 5.6 监测评价及成果提交 应根据数据资料查询、现场监测结果、室内检验结果、水生生物鉴定结果,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分和等级,得出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价量化结果。 提交成果应包括生态健康评价报告、监测数据表、数据分析报告、水生生物图片及影像资料、水生生物物种名录等。 成果提交格式需包括:*.jpg、*.mp4、*.avi、*.doc、*.docx、*.xsl、*.xslx、*.pdf 等。 6 评

17、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6 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6.1 评价内容及要素 评价内容包括水体水环境、水文水资源、河流生境结构、生物种群结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 6.1.1 水体水环境 应包括水质达标情况、水环境整洁度、水质污染状况等内容。其中,水质达标情况包括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水环境整洁度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水质污染状况包括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咸度超标指数。可结合调查对象,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指标或指数。 水质理化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咸度、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叶绿素 a、总氮、重金属、藻毒素等。可增加检测持久性污染有机物、农药残留物含量等指

18、标。 6.1.2 水文水资源 应包括河流径流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水位/潮位变化幅度、水量平衡计算等。 6.1.3 河流生境结构 6.1.3.1 河岸带状况 应包括河岸稳定性、 河岸带植被、 阻隔情况、 河岸带整洁程度等内容, 评价指标包括河岸稳定指标、植被覆盖度、河流纵向连通性等指标。 6.1.3.2 河道底质状况 应包括评价河流型水源地是否具有内源污染以及内源污染的风险, 评价指标包括机械组成、 粒径分级、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总碳、总氮、总磷等。 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增加监测重金属污染状况,包括:砷、汞、镉、铬(六价) 、铅等 5 项评估T/CWEC

19、26-2021 T/CAQI 179-2021 6 指标。 底质污染物浓度标准值参考 GB 15618。 6.1.3.3 岸线及河道管理 应包括范围内水源地及上下游附近河段河湖划界、河道采砂、水土流失、岸线管理情况,审核河湖岸线开发利用管理的合法性,评价指标包括生物栖息地管理情况、河长制“清四乱”情况、退渔还河/退田还岸情况、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等。 可增加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垃无害化处理率评价指标。 6.1.4 生物种群结构 一般应包括:浮游植物、着生藻类、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高等水生植物和鱼类等。其中, 浮游植物、 着生藻类、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可采用种群优势度、 生物多

20、样性指数、 生物完整性指数、生物功能群结构;鱼类可采用鱼类保有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或生物完整性指数。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面临较为严峻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应考虑外来入侵水生植物(如凤眼莲) 、水生动物(如罗非鱼)等。如历史上存在化工或印染业等重污染企业常年污染,需考虑调查河段生物畸变情况。 6.1.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应包括淡水供应、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支持、环境净化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内容,指标设置有供水保证率、纳污能力、抗侵蚀能力、景观舒适度等。 6.2 评价指标 6.2.1 评价指标体系 应包括生态健康评价目标、 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 结合适合于粤港澳大湾区河流型水源地特色与实际

21、,开展生态健康调查与评价工作。 评价目标包括水体水环境、水文水资源、河流生境结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 5 个一级目标。 评价要素包括水质达标情况、水环境整洁度、水质污染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河岸稳定性、河岸带植被、河道底质、阻隔情况、栖息地管理情况、河道“清四乱” 、河岸带整洁程度,浮游植物、着生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外来物种入侵情况、生物畸变情况,淡水供应、物质生产、水功能区。具体评价要素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可以结合实际情况,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7 有所增减。 6.2.2 指标属性的界定 基

22、础指标为重要指标,指标主要内涵相同或相近者,可考虑删除。如指标有增减,则其权重结合指标重要性进行调整。 可选指标可结合实际选择。如遇特殊情况(如突发水污染事件) ,可针对性增加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 表 1 粤港澳大湾区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目标 权重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指标 权重 指标属性 水体水环境 0.2 水质达标情况 0.3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0.5 基础指标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 0.5 基础指标 水环境整洁度 0.3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0.6 基础指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0.4 基础指标 水质污染状况 0.4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0.4 基础指标

23、咸度超标指数 0.6 基础指标 水文水 资源 0.2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0.3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1 基础指标 生态流量保障程度 0.3 生态流量保障程度 1 基础指标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0.2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1 基础指标 水位/潮位变化幅度大小 0.2 水位/潮位变化幅度大小 1 可选指标 河流生境结构 0.2 河岸带状况 0.4 河岸稳定指标 0.3 基础指标 植被覆盖度 0.3 基础指标 河流纵向连通性 0.4 基础指标 河道底质 0.15 河道底质组成 1 基础指标 栖息地管理情况 0.1 栖息地管理情况 1 基础指标 河岸带整洁程度 0.1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0.

24、7 基础指标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0.3 基础指标 生物群落结构 0.25 浮游植物 0.10 多样性指数(H)/典型功能群结构 1 基础指标,二选一 着生藻类 0.10 1 浮游动物 0.10 多样性指数(H) 1 基础指标 底栖动物 0.2 多样性指数(H)/完整性指数 1 基础指标 鱼类 0.2 鱼类保有指数/完整性指数 1 基础指标 外来入侵物种 0.2 外来物种入侵指数 1 基础指标 生物畸变情况 0.1 生物畸变情况 1 可选指标 0.15 淡水供应 0.5 供水保证率 1 基础指标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8 评价目标 权重 评价要素 权重

25、 评价指标 权重 指标属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物质生产 0.2 生产力 1 可选指标 水功能区达标 0.3 水功能区达标率 1 基础指标 6.3 基本要求与数据获得方法 6.3.1 基本要求 评价指标所需基础数据,应遵循“可获取、可量化、可赋分”3 方面要求。评价指标选择,应考虑: a)系统性,不能只考虑某方面,应兼顾物理特性、生态性、经济性,有所区分; b)目的性,诊断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期望方向,表达指标体系的导向性; c)代表性,兼顾自然属性、生态系统的属性; d)可操作性,规范化指标,考虑通用性、长期性的指标,权重要有层次。 6.3.2 数据获得方法 a)资料收集整理法,包括统计年鉴

26、、水资源公报、统计报表、多年长序列逐日逐月水文资料等官方相关部门或权威科研机构发布;针对流经城镇建成区,或兼具航运、休闲及娱乐等功能水源地,应收集城市发展、航运航运、休闲及娱乐等相关规划或工程情况。 b)补充监测获取法,在合理的时间和经费允许范围内,开展现场调查与实测。 c)遥感航拍与解译。根据卫星遥感数据,经过数据选择、几何校正、空间裁剪、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环节处理,整理导出水体叶绿素 a 浓度、水华面积、水温、盐度、河岸带植被覆盖度等数据。缺少近期遥感影像资料的,可采用具有航拍功能的无人机实地拍摄,然后参照上述步骤进行解译。 6.4 调查时间及频次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亚热带地区,调查时间全

27、年均可,一般以春末(34 月)至秋末(12 月)为宜,每年观测不少于 2 次,经费允许条件下可在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各观测 1 次。 调查时间和频次一经确定,应保持长期不变,以利于年际间调查数据的对比。 可因调查目的及科学研究的需要,在原有调查频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调查次数。 6.4 评估方法及赋分 根据水体洁净程度、水文情势、河道底质、生境状况、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要素的差异性,按照评价要素的不同赋分权重,对评价水域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赋分。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9 本文件具体评估方法及赋分计算过程,详见附录 C。 7 水生态健康等级 7

28、 水生态健康等级 水源地生态健康赋分采用百分制赋分, 结果应划分成优、 良、 中、 差、 劣 5 个等级, 分别对应 SL/T793的理想状况、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 5 级。 (1)优,即理想状况(90100 分) :水资源优质、生态流量保障充足、水环境优良、水生态健康、水生生境天然; (2)良,即健康状态(8090 分) :水资源较优质、生态流量保障较充足、水环境较优良、水生态较健康、水生生境相对天然; (3)中,即亚健康状态(6080 分) :水资源一般、生态流量保障一般、水环境一般、水生态一般、水生生境遭受中等干扰; (4)差,即不健康状态(4060 分) :水资源明显不足、生态流

29、量保障明显不足、水环境明显恶化、水生态明显损害、水生生境受到干扰; (5)劣,即病态(040 分) :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流量保障严重不足、水环境严重恶化、水生态严重损害、水生生境遭受严重干扰; 在水生态健康等级评估基础上, 结合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需要, 可结合主要指标要素绘制雷达图。雷达图具有更好展示调查河段总体评估赋分以及各准则层各自分值, 直观展示等级及主要影响因子。 参考样式示意图如下,引自 SL/T 793。 图 2 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估与溯源探因雷达图样式 采用百分制,河湖健康等级、颜色分级和说明见表 2。 表 2 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估分级表 评价分值评价分值 健康等级及

30、对应颜色健康等级及对应颜色 典型问题典型问题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10 040 分040 分 劣劣 红 评价要素所的分值最低或最突出问题 4060 分4060 分 差差 橙 6080 分6080 分 中中 黄 8090 分8090 分 良良 绿 90100 分90100 分 优优 蓝 8 主要问题与应对、技术应用策略 8 主要问题与应对、技术应用策略 根据生态健康评价结果, 构建以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和生态功能保护为目标的治理措施, 明确不健康或亚健康水源地各自的优先保护和治理重点及主要对象。 针对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应针对性

31、地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如有可能,提出治理项目清单。 9 数据质量控制 9 数据质量控制 9.1 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 对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了解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的要求、方法,水质样品采集、保存、检测与分析,生物标本处理、保存、物种鉴别,以及数据统计和分析等技术。必要时,需有相关分类学专家对物种鉴定予以指导和协助。 9.2 调查前充分准备 采样前,用数码相机拍摄采样区域,在图中标出采样点,使用 GPS 仪确定采样区域或采样点的经纬度。 9.3 调查过程中严格标准要求 调查过程中,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填写各项观测数据。记录表格一般要编页装订成册,内容齐全,填写翔实,字迹工整、清晰。所有

32、原始数据记录表、图片、样品和分类凭证标本应及时保存归档,并及时填写和归档电子数据(包括数据记录表、数码图片和航迹等) 。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11 9.4 调查后规范及时交接 采样完成后,将所有样品运回实验室,与实验室人员交接,填写实验室样品记录表。 将样品瓶上的所有信息抄写在实验室样品登记表上,按照采样区域或样点对样品登记表进行统一编号。 10 水生态健康报告编制 10 水生态健康报告编制 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报告应包括河流水系特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健康调查与监测和评估方案,现场调查、评估与诊

33、断分析,河湖健康问题分析与保护对策建议等。报告编写格式参见附录 D。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1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 A.1 参照点和受损点 根据评估河流在水生态分区, 设计水生态分区鱼类调查与监测方案, 取样点包括不同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的区域,分为参照点和受损点两类。 关于参照点的选择, 若调查河段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大或受干扰相对较少的河流难以确定, 则尽可能以历史数据为参照点确定期望值。 A.2 候选指标体系 A.2.1 选择原则是候选参数一定能够充分反映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外来入侵物种、耐受性、营养结构、繁殖

34、共位群。此外,对调查河段的生境质量信息兼顾采集。 A.2.2 本文件推荐的构建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常见参数如表 A.1。 表 A.1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估候选指标 项目层 项目层 指标属性 指标属性 代码 代码 物种组成及丰度 1.鱼类总种类数 M1 2.鲤形目鱼类种数 M2 3.鲇形目鱼类种数 M3 4.鲈形目鱼类种数 M4 5.鲿科鱼类种数 M5 6.鳅科鱼类种数 M6 7.鲤科鱼类种数 M7 8.雅罗鱼亚科鱼类种数 M8 9.鱊亚科鱼类种数 M9 10.鲌亚科鱼类种数 M10 11.上层鱼类种类数比例/% M11 12.下层鱼类种类数比例/% M12 13.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

35、M13 14.多样性指数(H) M14 外来入侵物种 15.外来物种数 M15 16.外来物种相对重要性指数 M16 耐受性 17.敏感型鱼类占总类数的百分比 M17 18.耐受型鱼类占总类数的百分比/% M18 营养结构 19.植食性鱼类占总类数的百分比/% M19 20.动物食性鱼类占总类数的百分比/% M20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13 项目层 项目层 指标属性 指标属性 代码 代码 21.杂食性鱼类占总类数的百分比/% M21 繁殖共位群 22.产粘性卵鱼类占总类数的百分比/% M22 23.产漂流性卵鱼类占总类数的百分比/% M23 A.3 评

36、估参数选择 A.3.1 对候选指标进行判别能力分析、正态分布检验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检验其是否适用于构建F-IBI 体系,筛选和淘汰不能充分反映水生态系统受损情况的参数。 A.3.2 判别能力分析是比较参考点和受损点在 25%75% 分位数范围内的重叠情况,利用箱线图法进行判别。分别比较参照系和受损系各个备选参数箱体 IQ(25%分位值至 75%分位值之间)的重叠程度,各自中位数都在对方箱体范围之外的参数才有较强的判别能力,保留并作进一步分析使用。 A.3.3 正态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是指检验各指标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选取正态分布的指标。Pearson 相关分析以 0.9 表示 2 个参

37、数间高度相关,应保留其中一个,其余淘汰,最大限度地保证各参数反映信息的独立性。 A.4 评估参数分值计算 A.4.1 采用比值法来统一各入选参数的量纲。比值法计算方法为: a) 对于外界压力响应下降或减少的参数,以所有样点由高到低排序的 5%的分位值作为最佳期望值,该类参数的分值等于参数实际值除以最佳期望值; b) 参照 Karr 等提出的“1、3、5 赋值法”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赋值。将各指标实测值从低到高三等分,分别用 1 分、3 分、5 分 3 个层次表示。5 分表示采样点实测值与期望值十分接近,3 分表示中等, 1 分表示实测值与期望值相差大。 将三等分后的所有指标的实测值依次相加得到该

38、指标的 IBI 总分。 c) 将所有采样点 IBI 值分布的 25%分位数作为健康评价的标准,如果各采样点的 IBI 分值大于25%分位数值,则表示该站点受到的干扰很小,是健康的;对小于 25% 分位数的值进行 4 等分,分别代表 4 种不同的健康程度,即确定极好、好、一般、差、极差 5 个等级标准,评价河流鱼类生物完整性状况。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14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估工作流程图 制定工作大纲与监测方案制定工作大纲与监测方案专项调查方案专项调查方案项目开展野外调查监测与内业分析野外调查监测与内业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与统

39、计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监测与评价报告编制监测与评价报告报告审核上报主管部门评审验收或提交业主报告修改完善提交最终成果报告修改完善提交最终成果基础资料及项目成果验收并归档野外样品预处理实验室镜检分析实验室常规分析现场调查原始记录野外安全措施确认野外生态样品采集否专项监测方案专项监测方案专项评价方案专项评价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价重要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价监测指标赋分与等级评价监测指标赋分与等级评价否制定监测制定监测方案方案资资料收集与料收集与调查调查分析分析调查评价调查评价与成与成果提交果提交资料收集与整理T/CWEC 26-2021 T/CAQI 1

40、79-2021 15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与赋分 根据评价目标、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对相应的要素和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拟定适合于粤港澳大湾区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粤港澳大湾区河流型水源地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C.1 指标赋分权重方法 C.1.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 将评估指标做成调查表,邀请专家进行打分,满分为 10 分,分值越高表示越重要。通过对咨询结果进行整理后的判断矩阵,计算指标的权重系数。 C.1.2熵值法熵值法 构建 n 个样本 m 个评估指标的判断矩阵 Z=nmnnmmXXXXXXXXXZ.212222111211将数据进行无量纲

41、化处理,得到新的判断矩阵,其中元素的表达式为:()mijnrR=根据熵的定义,n 个样本 m 个评估指标,可确定评估指标的熵为:=niijijiffH1lnln1=niijijijrrf1 式中,0Hi1,为使 ln fij有意义,假定 fij0,fij ln fij0,i=1,2,m;j=1,2,n。 评估指标的熵权(Wi)的计算: #=1 # #)#*) 式中,Wi 为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且满足#= 1。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16 两种方法结合后,核定权重值并取整,具体权重值见表 1。 C.1.3 方法优劣 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

42、法。 主观赋权法最常见的是专家打分法, 其优点是概念清晰、简单易行,可抓住生态安全评估的主要因素,但需要寻求一定数量的有深厚经验的专家给予打分;客观赋权法是由评估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权重,最常用的熵值法,其本质就是利用该指标信息的效用值来计算,效用值越高,其对评估的重要性越大。 表 2 粤港澳大湾区河流型水源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目标 权重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指标 权重 水体水环境 0.2 水质达标情况 0.3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0.5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 0.5 水环境整洁度 0.3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0.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0.4 水质污染状况 0.4 内梅罗综合污染

43、指数 0.4 咸度超标指数 0.6 水文水 资源 0.2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0.3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1 生态流量保障程度 0.3 生态流量保障程度 1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0.2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1 水位/潮位变化幅度大小 0.2 水位/潮位变化幅度大小 1 河流生境结构 0.2 河岸带状况 0.4 河岸稳定指标 0.3 植被覆盖度 0.3 河流纵向连通性 0.4 河道底质 0.15 河道底质组成 1 栖息地管理情况 0.1 栖息地管理情况 1 河岸带整洁程度 0.1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0.7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0.3 生物群落结构 0.25 浮游植物 0.10 多样性指

44、数(H) 1 着生藻类 0.10 多样性指数(H) 1 浮游动物 0.10 多样性指数(H) 1 底栖动物 0.2 多样性指数(H)/完整性指数 1 鱼类 0.2 鱼类保有指数/完整性指数 1 外来入侵物种 0.2 外来物种入侵指数 1 生物畸变情况 0.1 生物畸变情况 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0.15 淡水供应 0.5 供水保证率 1 物质生产 0.2 生产力 1 水功能区达标 0.3 水功能区达标率 1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17 C.2 水体水环境 C.2.1 水质达标情况 (1)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a)指河流型水源地水体水质达到类水以上(包括类水)

45、个数占评价区域水源地总数的比例。 b)赋分标准 具体赋分标准见表 2。 表 2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90% 90%-75% 75%-60% 60%-50% 50% 赋分 100 80 40 10 0 (2)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 a)指河流型水源地水体水质达到 III 类水以上(包括 IIII 类水)个数占评价区域水源地总数的比例。 b)赋分标准 具体赋分标准见表 3。 表 3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评估赋分标准表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 100%-90% 90%-75% 75%-60% 60%-50% 50% 赋分 100 80 40 10 0 C.2.2 水环境

46、整洁度 (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a)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城市市区经过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万吨)100% b)赋分标准 具体赋分标准见表 4。 表 4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100%-90% 90%-75% 75%-60% 60%-50% 50% 赋分 100 80 40 10 0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18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a)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47、是指农村经过集中式、分散式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量(万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万吨)100% b)赋分标准 具体赋分标准见表 5。 表 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100%-90% 90%-75% 75%-60% 60%-50% 30 赋分 100 80 60 30 0 (3)重金属指数 a)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相关监测指标主要采用室内检验方法,监测结果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采用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赋分。其中,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公式如下: 89:=

48、log/#/(1.5#) 式中, Ci 为重金属质量分数; Bi 为普通页岩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平均背景值。 底泥综合污染赋分为底泥有机指数对应赋分和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对应赋分的最小值。 b)赋分标准 相应赋分标准见表 8。 表 8 重金属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 重金属指数 01 12 23 3 污染程度分级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极强污染 赋分 10075 7550 5025 250 C.3 水文水资源 水文过程相关指标主要参考评估河段上下游较近的水文站、水位站、潮位站等的监测数据。 C.3.1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1)指水源地为当地供水量与其水资源总量(考虑过境水)之比。其计算公式

49、为: T/CWEC 26-2021 T/CAQI 179-2021 20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取水量 (万 m3) / 水资源总量 (万 m3) 100%。 /WRUWUWR= 式中: WRU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WU河湖流域地表水取水量; WR河湖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 (2)赋分标准 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标准见表 8。 表 8 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20% 30% 40% 50% 60% 赋分 100 80 50 20 0 C.3.2 生态流量保障程度 (1)指在控制断面径流系列中,达到维持河流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和河流型水源地生态所需流量的系列长度

50、占系列总长度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生态流量保障程度(%) = 控制断面流量达到生态流量的系列长度(天) / 系列总长度(天) 100% (2)赋分标准 分别计算 4-9 月及 10-3 月最小日均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取二者的最低赋分为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程度赋分。赋分标准见表 9。 表 9 河流生态用水满足程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10-3 月)最小日均流量占比 30% 20% 10% 10% 赋分 100 80 40 0 (4-9 月)最小日均流量占比 50% 40% 30% 10% 10% 赋分 100 80 40 20 0 C.3.3 水文过程变异程度 a)河流水文过程变异程度评估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环保科技/生态保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