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探索宇宙 【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古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2.知道近代人类对宇宙的主要探索成果过程与方法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中,探讨和总结学习物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和热情 重点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 学 问 题 设 计教学活动设计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大体历程和近代的主要成果重点展示中国宇航员翟志刚手举五星红旗在太空行走的视频或图片 教师播放视频或图片,学生观看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激
2、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借机引入新课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纲 合作共建 合作共建知识点1:探索的历程问题1:古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小结:中国古人对星空进行观察,画出了星象图,并制定了历法古代欧洲建立了“地心说”的宇宙图像问题2:近代人类对宇宙的科学探索历程小结: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1632年,伽利略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问题3: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小结: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
3、功196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踏上地球以外的土地月球2003年10月16日,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问题4: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例1:【解析】2003年10月16日,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变式练习1.:【解析】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是伽利略,他的观察结果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知识点2:浩瀚的星空问题1: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
4、位置?小结:宇宙由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大星系组成,银河系由众多像太阳系这样的小星系组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问题2:太阳系由哪些星球组成?小结:太阳系中有一个恒星即太阳,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大量的彗星和流星我们的地球是其中一个行星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例2:【解析】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变式练习2:【解析】因为天文学中的距离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它的单位应该是大单位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常被作为天文学中距离单位知识点3:幻想与追求问题:假如有一天,我们住在月球上,你在月球上所居住的楼房会是什么样子
5、的?小结: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 由于本节主要是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 让学生了解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我国在宇宙探索上的贡献,使学生产生自豪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答案,说明原因教师补充、纠正学生的答案例1答案:杨利伟 翟志刚变式练习1答案:伽利略 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教师描述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其他学生勾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答案,说明原因教师补充、纠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诊断评价 “当堂达标题”见学案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作业设计 无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