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第一节 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两种透镜的形状,成像特点,对光的作用;会区分两种透镜。2初识猜想、假设、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分类、比较等思维方法。3体现学习的乐趣,增进对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用具:圆形玻璃缸,水,一朵玫瑰花,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手电筒、照相机、学生多功能光学工具箱教学过程活动活动备注一、 课前展示 活动一用一个比较高的圆形鱼缸放入一部分水,里面浸没一支,漂亮的玫瑰花。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支玫瑰花,当我把它
2、取出来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生活的经验你们知道这个圆形的玻璃缸能放大物体,同学们也来亲身感受一下吧!实际上玻璃缸也好、装水的矿泉水瓶也好,它们都是一个两侧平滑的透明的“镜子”,我们称它为透镜,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第四章第一节:透镜视频画面:用PPT展示板书:第四章第一节:透镜学生讨论。学生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近处的字:从侧面看字是放大的。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透镜分类由透明材料(玻璃、水晶等)磨制成的两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叫做透镜。同学们其实我们平时见过的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当中都有一些透镜。这些透镜是怎样的呢?如果让你自制一个透镜,你会把它作成什么
3、形状呢?你们可以先在纸上设计一下,看哪位同学画出来的形状多,小组一起把他们分分类。利用课件展示分类情况,介绍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在生活中,他们都有哪些应用?你在哪里见过他们? 视频画面:利用课件展出并介绍! (配以视频教师声音)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合理分类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二)介绍凸透镜在你们的桌子上面放有一些透镜,透过他们看看书上的字或其它物体,能发现他们都有什么秘密!由视频教师再做演示实验 ,通过凸透镜看物体,所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物体,所看到物体的像是缩小的;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让太阳光通过
4、凸透镜,用一张纸可以承接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一段时间过后,发现纸被点燃,说明凸透镜能将光会聚在一起,所以我们称凸透镜为会聚透镜,这个点我们就称之为凸透镜的焦点。视频画面:利用动画课件介绍凸透镜的主光轴、中心、焦点和焦距。光 心(O):透镜的中心叫光心。主光轴:通过透镜光心与透镜垂直的叫主光轴,其它通过光心的轴叫付光轴(高中将学到)。焦 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点或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焦点。焦 距(f):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学生实验,但是要严格要求,避免课堂喧闹无序!(三)介绍凹透镜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在森林里玩的时候,不
5、要随意丢弃矿泉水瓶了吗? 很好,奥秘就是因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容易引起火灾!那如果让一束平行光透过凹透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发现纸上承接不到焦点,只得到一个放大的光斑,从实验我们知道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它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现场老师组织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实验,进行巡视指导并讨论交流。活动二、(一)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老花镜和近视镜你们辨别一下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透镜!看看你们能找到几种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方法:(1)从透镜的结构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摸”的方法);(2)从
6、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观察透镜的成像情况,加以辨别(“看”的方法)(3)从透镜对平行光线的作用情况(会聚还是发散)入手加以辨别(“照”的方法);那么同学们讨论一下哪种方法好呢?除了第一种摸的方法在有些光学元件上不提倡以外,其他方法都有它的可取之处,要辨证的看问题。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实验,进行巡视指导并讨论交流。(二)自制透镜实验演示在透明塑料纸上滴一滴粘纸的胶水,透过这滴胶水看近处的字是放大的;当在这滴胶水上覆盖一层透明塑料纸后再在这滴胶水的中央,用手指轻按一下,透过这滴胶水看字是缩小的。 根据成像的情况辨别它们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像老师那样到家里自制透镜,老师刚才只是给你提
7、供一种方法,额外还有很多方法如:WWW习题1,同学可以多尝试几种,以加深你们对透镜的理解。视频画面:知识拓宽:冰透镜的制做在实验室,我们看到透镜都是玻璃的,其实我们也可以用冰来制透镜。做法如下:1 取样:尽量采集透明效果好,内部无气泡杂质、裂纹的冰块为宜2 整形:用刀具轻轻将冰块砍、削成凸透镜轮廓,不要用力过猛,使冰块出现裂纹或破碎,然后再换用刀具轻、稳反复刮其两表面,使其表面圆滑、匀称。3 修面:打磨后的透镜,表面有一白色“不透明层”,且有刀痕严重影响透明度,此时用双手捂片刻,并来回磨擦,以熔化其表面,使之更平滑、透明(此过程必不可少)。测焦:找焦点,测出焦距。注意:(1)冰透镜大小自行选定(一般直径在10cm20cm)(2)冰透镜尽可能做厚些,表面光滑,这样折射效果好。(焦距5cm15cm)学生观察回答。教学反思: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讲解清楚、到位,作图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