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新版)粤教沪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11366 上传时间:2025-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新版)粤教沪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新版)粤教沪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学生分析 本节教学对象是801班学生,本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好,对物理现象充满浓厚的兴趣,在物理课上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有一定的感悟性,能很好地配合老师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本节课前学生已对光现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等,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困难并不太。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2、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眼睛和照相机 2、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实验器材 眼球挂图、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多为常识性了解的知识,主要采用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眼睛与视力矫正 一、引入 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瞎了,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会非常痛苦,所以平时大家要注意眼睛的卫生,好好爱护看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二、新授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师:人眼睛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让全体同学再观察一遍。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相当于光屏,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符合凸透镜成像的哪一条规律? 2、视力矫正 师: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最常见的眼睛缺陷,在视网膜上都不能得到清晰的你是大家切身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请大家先自学几分钟。 (1)探究近视眼的矫正 师: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什么? 师:为了能看清物体应在近视眼睛前放一个什么透镜? (2)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师: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什么? 师:为了能看清物体应在远视眼睛前放一个什么透镜? 3、如何爱护眼睛 师:不要长时间连续用眼,要注意休息;要讲究卫生、毛巾要勤洗、勤晒;经常、认真做眼保健操等 三、归纳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眼睛看见物体与凸透镜成像一样,还知道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四、板书设计 近视眼——像落在视网膜前 (配戴凹透镜) 视力矫正 远视眼——像落在视网膜后 (配戴凸透镜)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水样液、瞳孔、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生:符合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这条规律。 生:观察课本图3—66,认识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像落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像落在视网膜前;远视眼——像落在视网膜后。 生: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使像落在视网膜前。 生:应放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让光先适当发散,使清晰的图像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生: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偏弱,使像落在视网膜后。 生:应放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让光先适当会聚,使清晰的图像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生:课堂练习: 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_,形成物体的像。 2、近视眼是指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而远视眼正好相反,所以近视眼应配戴__________进行矫正,远视镜应配戴__________进行矫正。 课后反思 1、 通过学习,学生对眼睛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懂得了如何爱护自己的眼睛,课堂气氛较活跃; 2、 部分学生对透镜折光后改变使物体的正确落到视网膜上的过程了解不透。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一、 引入 师: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眼睛的功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影像的保存和眼睛的好帮手。 二、 新授 1、影像的保存——照相机 师:你了解照相机吗?对于照相机,你们想知道什么? 师:这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哪一条一样? 2、眼睛的好帮手 (1)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够看清很小的文字,但要想用它去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那不可能了,因为一般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一般只有几倍,最多不过20多倍,为了提高放大倍数,利用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你有什么建议或设想? 师:人们用凸透镜的组合,制成了显微镜,那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我们了解了多少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和观察图3—69,然后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望远镜 师:太远的东西,我们是无法用肉眼看清楚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用什么办法把远处景物接近,看清楚? 师:人们用凸透镜的组合,制成了望远镜,那么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我们了解了多少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和观察图3—71,然后说出望远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三、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及应用。 四、板书设计 照相机:镜头(凸透镜)、胶片(光屏)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显微镜:镜头(凸透镜)——物镜、目镜 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镜头(凸透镜)——物镜、目镜 物体在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 生: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照相为什么能照像?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生:阅读课本“活动”内容,说出照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照相机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盒子等部件组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选定被拍摄的景物后,调节镜头到胶版的距离,胶片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生: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在焦距以内时,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可以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一次,这样就可以看到微小的物体了。 生: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 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先用一个凸透镜让远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然后用一个放大镜观察这个像。 生:望远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远处物体在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 生:课堂练习 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叫__________。 3、掌上电脑在给全班同学照合影时,从取景框中发现有两位同学没有在框内,则应将照相机__________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并将暗盒__________(选填“拉长”或“缩短”) 课后反思 1、 通过学习,学生对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课堂气氛活跃; 2、 部分学生对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了解不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