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校数学引入型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909911 上传时间:2025-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数学引入型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校数学引入型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校数学引入型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陈汉东(余姚市第五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余姚 315420)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通过问题让学生体会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和方法的思考过程,理解并掌握数学的概念和解题思想方法.可以说,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成败.课堂问题的设计按功能来分,主要包括课堂开始时的引入型问题设置,课中的分析型问题设置及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反思型问题设置,本文笔者将结合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联系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中职数学课堂引入型问题设计的一些想法,旨在激发职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课堂问题 中职数学 课堂引入型问题 有效性 一、职高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弊端 现代教育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就只是表面和形式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多数是由提问来完成的,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对于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特别在中职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 1、忽视学情,提问空洞 数学的学习,不是把新知识生搬硬套给学生,而是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有效设问,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冲突,进而自然扩充自身的认知结构。但有些老师在课堂设计上只关注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预设的问题也是比较空洞的,这样使得很多学生的思维陷入茫然,从而丧失了听课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 2、雾里看花,把握不准问题关键 课堂中问题的设置应是通过老师对教材的挖掘、理解再创设情境,只有把问题问在关键之处,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石击浪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但现实中,很多老师因为缺少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无法找到学生与教材的最佳契合点,从而使本该“冲突”的状态变成了启而不发的状态。 3、简单的一问一答式 一问一答是提问展开的基本形式,但是提问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提问在于有疑而问,在于真正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回答“是不是”“对不对”,或简单地让学生再现“是什么”“为什么”等显性知识,以至缺少思维量。如果教师多设置这样的问题:“你是从哪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等,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4、满堂问 有的教师在课堂中一味追求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或习惯性的举手,仓促的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而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平等对话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二、优化引入型问题设计,形成职高高效课堂 1、设计激趣型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职高学生由于本身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思维投入到学习中去,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案例 对数计算 在讲授对数计算前,教师把厚度为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还高得多!”,学生大呼不可思议,根本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对数计算,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学生愿学,自然的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2、引入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数学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事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案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候,我以《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入新课: 某学生家长从2005年到2008年每年的6月1日都到银行存款1000元作为教育储蓄,假定年利率为1%,且每年到期的存款本息均自动转为新一年的定期,假定到2009年6月1日,学生家长到银行不再存款,而是将所有的本息全部取回,则取回的金额是多少元? 通过这个实例,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学生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社会,让学生亲近数学,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 3、与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教学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来组织实施教学,在实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突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数学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数学课是一门必备的工具课。数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案例: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与性质 例如关于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学,这一小节中,教材主要对此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几个例题巩固周期、最大值、最小值、起点坐标的求法及用五点法作该函数的图像的方法。这些都是纯数学问题,函数中的x、y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实际意义,学生只要按照例题的样子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很快就可以掌握了。但关于相位、初相位等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概念书上只是简略的提了一下,根本就没有相关的例题和练习,而这恰恰是专业知识所必需的。所以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学生就觉得很陌生,连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字母代号都看不习惯;加之专业教学与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时间差,当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时,数学知识几乎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了。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与电工专业知识的单相正弦交流电这一章节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比较,发现在这一章中正弦函数在电工专业应用主要有:根据给出的电流或电压随时间变化条件求其瞬时值表达式、画出波形图、求三要素、求瞬时值及取得某一值的时间等;与机械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比较发现这一章可与机械振动波形图导出振幅、周期和频率等知识结合的讲解。 将数学问题具体成专业知识问题,学生求知欲强烈,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用途,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调动兴趣、激发求知欲之目的。 4、设计递进式引入问题,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 递进式问题设计是指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下,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独特的联系,让学生感到只要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 进而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分析、总结,就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即易于理解,又便于记忆,还能灵活应用,教师只是“引路人”,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案例: 几何概率 问题1:若A=,则从A中任取一个数,这个数不大于3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2:若A=,则从A中任取一个数,这个数不大于3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3:取一根长为9米的彩带,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3米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通过上述三个递进式的问题设置,从(1)问复习古典概率出发,通过变式2和问题3,引入了本节新课——几何概率, 5、设计类比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够在授课时提出学生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 案例: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问题1:指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的性质?如何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问题2:类比指数函数,你能说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吗?对数函数的性质怎么研究? 通过类比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原来的知识体系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深化对某一知识或方法的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课堂问题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服从于全新的教学理念,问题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在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不断进行总结反思,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努力利用问题设计达到启发调动职校学生思维、促进职校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向兵,李立国. 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 科技信息. 2010(23) [2] 祁顺生. 以价值为基础的要素与企业 [J].. .中国教育期刊学会.2001(02) [3] 张振川. 现代企业风险价值管理问题探讨[J]. 会计研究. 2004(03) [4] 汤谷良,林长泉. 打造VBM框架下的价值型财务管理模式[J]. 会计研究. 2003(12) [5] 胡笑寒,万迪昉. 战略控制方法与管理控制方法的比较及发展研究[J]. 广东科技. 2003(04) [6] 何有缘,侯兰,任洪斌. 信息沟通中经理人应遵循的“531”策略[J]. 中国职教期刊学会. .2002(04) [7] 德国胜. 提高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途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6) [8] 刘萍.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J]. 中国科教期刊学会. 2002(12) [9] 王春美,闫彩英.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 生产力研究. 2001(06) [10] 袁改莲,芦震. 220kV小店变电站2号主变差动保护跳闸的事故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http://www.xtd- 2010(33) [11] 周雯,邢建武. 新经济时期以来美国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J]. 特区经济. 2009(01) [12] 赵东安,杨春. 中国工业期刊学会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韩国现代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特区经济. 2009(01) [13] 戴靖波. Z形接地变压器在变电站的应用[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4] 侯晓音. 地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1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 中医药期刊学会. .2006(06) [16] 益瑞涵. 美国大学的品牌管理及启示——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17]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 [J]. 中国高教期刊学会. 2006(09) [18] 刘志彪. 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