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
三维目标:
1、通过归纳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及其信息。
2、了解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3、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电磁波存在及其特性
教学难点: 波的基本特征
教学器材:各种视频材料、小电池、导线、收音机、手机、玻璃罩、茶叶盒等金属容器等
教学方法:自学 思考法 交流讨论 实验法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1、信息传播的五次变革是什么?2、现代生活中有哪些通信工具?
引 言:怎样让信息传播更远?研究表明可以用电磁波,本节我们来研究电磁波的问题。
新 课
一、波的基本特征
教师:展示本节目标。
1、通过归纳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及其信息。
2、了解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3、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观看书中的相关内容和图片。说明1、波是传播的运动形态,同时又是周期性变化的。
2、什么是振幅?它的单位是什么?它反映什么物理意义?
3、什么是周期?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什么是频率?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
4、什么是波长?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5、波的传播速度、周期、波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点讲:1、波的基本特征,并放视频材料讲述。
2、波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二、了解电磁波
(1)介绍:
1864年 英国 麦克斯韦 预言 电磁波的存在
1888年 德国 赫兹 证实 电磁波
板书: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2)活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实验一:演示在打开的电视机前方接通电吹风电源,问你会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现象:电视机画面出现雪花
实验二:①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
②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
同学们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
听到“咔嚓咔嚓声”
因为: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
(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通过计算得到:电磁波传播速度约等于3.0x108m/s,与真空中的光速近似相等。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光波属于电磁波。
(4)电磁屏蔽
探究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电磁波被密闭的金属盒阻挡(屏蔽)
解释电梯中手机收不到信号或信号较弱?
(5)指导学生看书“电磁波谱”图
了解它的种类、频率、波长、应用
电磁波也存在副作用------电磁污染
(6)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微波的应用-----微波炉
微波炉的优点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明确本节课重点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1题
板书设计:
一、 电磁波及其传播
1、 波的基本特征
2、 了解电磁波
3、 电磁波的速度约是3.0x108m/s
4、 电磁波谱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