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的人教学设计三亚市第二中学 郑远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诵读诗歌,体会情感。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由所学过的小说孔乙己引出鲁迅,引导学生通过“名人名片”的制作了解鲁迅。2背
2、景及作家简介。背景: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全国人民无比悲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家简介:臧克家(1909200
3、4),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no)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等诗集。一生有80年的创作历程,时间之长,成果之富,无人可比,堪称我国现当代的“诗坛泰斗”。2000年7月20日获得首届“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臧克家充满哲理的诗行有的人,于字里行间品味隽永的生命内涵。(二)初读诗歌,体验情感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视频,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4、播放视频文件)2.听读完后,教师明确节奏和重音。3.学生齐读全诗把握节奏、体验情感。(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同桌之间互读诗歌。)1.诗中似乎写了很多人,他们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两种人:欺压人民的人和像鲁迅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人。2.本文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明确:对比3.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节以议论总领全诗,2-4节、5-7节分别将两种人的表现与结局进行对比。(四)研读品悟,升华情感1.齐读第一节,回答下面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两个“死”字,分别是什么意 思?朗读时应该怎样处理它们的重音?表达出诗人对两种人怎样不同的感情?明确:“活”肉体还在 “
5、死”精神已亡 (蔑视、鞭挞)“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赞颂、崇敬)2.研读第二、三部分。(女生读2-4小节,男生读5-7小节)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明确: 互相照应,2-4节分别照应5-7节。两种人有怎样不同的的表现?两种人不同的表现对应怎样不同的结局?明确:不同表现照应不同结局:对人民、对人生、对社会品味理解这些句子(五)课内延伸,拓展知识1.观察老师写的课题和课本上的有什么不同?2.找一找诗中和鲁迅有关的诗句。明确:借用鲁迅的诗句,含蓄而形象的赞颂鲁迅的精神。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3.是否可以将诗题有的人改为鲁迅赞,将诗中“
6、有的人”分别改为“鲁迅先生”? 明确: 不可以。“有的人”不 单指鲁迅先生一人,而是泛指像鲁迅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改后缩小了诗歌赞扬的范围,削弱了赞扬的力度。(六)内容小结,明确中心内容小结:这首诗歌歌颂了像鲁迅先生一样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鞭挞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剥削人民的人。人生意义: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将灭亡。(七)课外拓展,感悟人生。1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雷锋、袁隆平等。2人生启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明确:学做鲁迅那样的人,以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刻苦努力,发奋图强,明天报效祖国、报效人民!(八)布置作业:背诵全诗六、板书设计:有的人虽死犹生 俯 人民爱 (对比)虽生犹死 骑 人民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