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小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微更新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90232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微更新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微更新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微更新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聚焦浙江省中小城市养老资源稀缺环境下如何高效率、渐进式、精准化、经济性改善老旧社区存量空间适老化问题,针对社区可供适老空间匮乏及使用需求矛盾等现象,通过现场问卷等调查,归纳出老旧社区宅间、宅边、宅巷和楼栋交通四类典型破碎化有限空间特征。其次,关注老人驻留行为,通过进一步对行为内容、行为规律、需求次序的分析,明晰潜在小微公共空间类型提取原则:空间领域就近、弱势空间整合、空间剩余排除原则。最终从完善菜单式设计导则、建立工业化部件标准、探索多元化协同机制三个维度提出中小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微更新策略,并进行案例设计示意。关键词中小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项目(52278044):“角色-效用”机制下长三角地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导控体系与营建方法;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jg20220746):乡建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产教融合”模式研究;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2147879):多元主体视角下中小城市社区小微公共空间适老模式研究;浙江省建设厅科研项目(2022K246):基于乡村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农宅“工业化”标准适宜体系研究与应用。中图分类号TU-02;TU2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0232.2023.08.009文章编号1000-0232(2023)08-0080-09作者简介1

3、讲师;2本科生;3本科生;1&2&3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4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电子邮箱: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楼瑛浩,钱颖,程书敏,等中小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微更新策略研究J南方建筑,2023(8):80-88.http:/ 官方网站81背景老旧社区老龄化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部分老旧社区老年人口的比例甚至超过40%,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大,这类老年人的残留集聚现象1急需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目前大部分较为成熟的养老改造体系与机制都是建立在以大城市或乡村为背景下,而中小城市无论是社区物理形态、居住模式、邻里关系、社会

4、配套模式、地域文化或是老年人群状况等都与前者有着不同特征与属性。相比较大城市,中小城市城市养老配套资源更为稀缺、养老意识更为薄弱,养老基数更为庞大,相关的养老体系不能直接适用于中小城市。同时,现有相对粗放的老旧小区改造模式不能满足适老人性化需求。2022 年 9 月浙江省住建厅出台浙江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2022 年版),其改造更新内容主要围绕公共服务、市政配套设施、房屋建筑维修、环境整治等小区宏观、中观层面的总体综合性改良,但与老年人的品质生活诉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故寻求更“微观”层面的更新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不断地实践以探索微更新的意义,如以北上广等大城市为微更

5、新的主要典型实践场所2-4,无论从建设模式试错、历史文脉传承、社区活力激活,还是社会网络优化等特色视角,都开展了较多的微更新先锋探索。从相对粗放的综合完善转为精细化的品质提升,切实优化老旧社区的适老性。1 老旧社区空间特征与局限 本 文 所 聚 焦 的 中 小 城 市 老 旧 社 区 主 要 是 针 对19802000 年代住区,这类社区环境品质差,适老性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市大部分居住建筑都是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建造的,特别是集中在福利分房时期(19802000 时期建成居住社区比例占城市居住面积的50%以上5),这时期的社区空间形式存在历史局限性,常规的改造手段未能很好的解决社区

6、日益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老年人日常生活外延化的现象与现有的社区空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和冲突。1.1 老旧社区空间特征与类型笔者团队通过对浙江省内绍兴、金华、温州、湖州等地的中小城市进行走访调研,选取较为典型的老旧社区如图 1 所示,展示了其卫星、路网及楼栋单元的关系底图,体现出较为高密度、紧密的几何排布形态,不同类型的楼栋单元在“鱼骨型”结构道路系统的制约下形成了现有的社区公共空间6,呈现出以“一字型”排布为主的典型特征。这类“一字型”楼栋单元围合下的空间形态单一且小型碎片化,结合居民生活外延化的隐形空间领域,可将其物理空间类型划分为户外宅间空间、在空间、资金、配套、人才储备等有限资源背景下,中

7、小城市的适老“微”更新更需要考虑其经济可行性、推广普适性和功能极致性,而非大城市的实验、个性化设计。本文主要聚焦中小城市老旧社区内的公共空间(510min 生活圈层级范围),基于对社区有限空间的认知,笔者希望通过对老年人主要行为活动的进一步关注与提炼,挖掘其潜在适老小微公共空间,从而通过类型学的方法、建筑工业化的手段,梳理适老空间微更新策略。通过关注小微公共空间,利用微更新手段,实现图 1 典型老旧社区肌理关系图 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Design/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23.8 82官方网站 http:/ 宅边空间、宅巷空间与户内楼栋交通空间共计四类

8、(表1),具体空间特征如下:(1)宅间空间:长向(多以南北向)楼栋单元楼之间的较大空间区域,通常为绿地公园、交通停车、休闲空地等功能,开放性较好,适合较大规模的聚集。部分被配套库房所占。(2)宅边空间:楼栋单元楼13m范围内的贴边空间,空间紧凑,由于与首层功能联系较为紧密,空间独立性较差,其领域性与归属感较为强烈,通常包括楼栋入口、宅边绿地、宅边街面、宅边小径等功能,同时也是生活外延化现象最明显的区域。(3)宅巷空间:楼栋单元楼山墙方向的巷道空间,多数为社区主要通行道路,宽度一般在 48m 之间,空间可达性较好,主要包括交通、停车等空间。(4)楼栋交通空间:单元楼内的公共垂直与水平交通空间,主

9、要包括楼梯及走道空间,一般仅限本楼栋单元老人活动。1.2 老旧社区空间局限与问题上述这类 19802000 年代老旧社区与现阶段主流的高层低密度住区规划不同,其多层高密度的排布方式使得可以提供活动的场地空间资源匮乏,通过对比空间的使用率与已开发度可发现,宅间、宅边、宅巷等碎片化可供居民活动的剩余空间大概有两种,其一是规划既存且未能承担居民活动行为的功能空间;另一种是自发“侵占”且承载了一定居民自组织活动行为的功能空间。前者与居民生活习性不匹配,后者的无序空间则会打乱社区整体统一性,进一步加剧原本有限空间的破碎化与凌乱现象。面对这类营建资源有限的老旧社区,已无法进行大尺度整合与改造,适老化更新难

10、度非常大。同时,相比较大城市,这类中小城市的老旧社区有如下特点与问题:(1)社区边界更为模糊、开放,整体空间较大城市稍舒缓,首层功能混质现象较明显;(2)停车问题凸显,但车辆随意占用与乱停现象相对缓和,仍有优化空间;(3)室外绿化率低,环境品质及人性化空间较弱;(4)居民生活外延现象更为严重,苗圃、家畜、晾晒等功能性占用等现象突出(图 2);(5)无障碍设计缺失,通达连续性较低,生活圈层感较弱。2 老旧社区老年人驻留行为与需求进入老年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并受时间与距离范围的限制,其行为活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活动范围逐步缩小。510min 的社区生活圈(200500m)

11、即是老旧社区的基本尺度,亦是老年人活动的高频范围,尤其是 70 岁以上老人,5min 步行可达需求比例超过 50%7,如何在这 510min 生活圈表 1 老旧社区空间类型及特征图 2 居民生活外延现象现状图图 3 老旧社区老年人驻留行为图 4 老年人驻留行为典型规模分析空间类型现状场景空间特征宅间空间长向,楼栋单元楼较大空间区域;开放性较好。宅边空间楼栋单元楼的 13m贴边空间;空间紧凑;空间联系较为紧密。宅巷空间楼栋单元楼山墙方向巷道空间;宽度在 48m;空间独立性较好。楼栋交通空间 楼栋单元楼内的公共垂直与水平交通空间;包括楼梯及走廊空间。13m宽 48m楼栋单元范围示意234 楼瑛浩,

12、钱颖,程书敏,等中小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微更新策略研究J南方建筑,2023(8):80-88.http:/ 官方网站83层级范围内凝练老年人的活动行为是关键。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可分为相对动态与静态,动态以出行等包括步行、跑步等移动性为主的行为活动,此类活动范围较广泛、差异随机性较大,其涉及面较大且空间形态难以界定。而相对静态的驻留行为几乎涵盖了老年人的重要社交、休闲活动等内容,且有规律可循,其空间范围有限,规模较为固定,有限资源背景下对进一步聚焦适老更新的范围,筛选存量的“微”空间有一定的限定与指导意义。本文将着重对老年人的驻留行为与需求进行论述,分别通过对行为内容、规律与需求次序三个维度,

13、凝练剖析驻留行为对适老空间在功能、尺度、能效等方面的诉求。2.1 行为内容与单元要素本文将驻留行为理解为老年人停留或有限领域内活动的生活性、社会性行为。根据现状调查跟踪,可将老年人的驻留行为分为四类(图 3):互动交往类,以聊天等行为为主;休闲休憩类,以晒太阳、乘凉、休息、观景、看报、园圃等行为为主;健身娱乐类,以运动锻炼、广场舞、棋牌等行为为主;买卖交易类,以摆摊等非正规集市行为为主。而上述四类人的行为活动离不开一个个的单元动作,如站着聊天,坐着看报等,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动作一旦涉及到老年人,则需要更为人性化的关怀,如遮风避雨的需求,走累了歇一歇、坐一坐的需求。综上笔者认为,满足老年人的驻留行

14、为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可坐、可扶、可靠、可站、可挡这五大单元要素功能的需要。2.2 行为规律与空间效用老年人的行为在时间、空间使用以及群体规模上有一定的规律。时间上,选取夏季与冬季户外活动为典型代表,调研发现,夏季时段以乘凉避暑的原则,受访老年者中,主要户外活动的两个高峰时间段为早晨 58 时与傍晚1619 时。冬季时段以晒太阳取暖的原则,户外活动时间受太阳运动轨迹影响,两个高峰时段分别为早晨的 710时与下午的1417时。其中,早晨以晨练、买菜、散步为主,傍晚则以休息休憩、锻炼娱乐为主。其余时间段的户外活动意愿则受楼栋单元周边空间适老性及可达性的程度;上述时间段尤其是以傍晚为主,老年人的自发性驻

15、留行为大部分以 13 人结伴成团(包括 12 老人带 1 幼儿),并以 23 个组团的规模聚集,驻留空间多维持在 26 人的区域(图 4),但由于老年人的喜好不同,这类生活外延现象所形成的空间杂乱不成系统,往往只满足局部群体单一时间段的使用,未综合考虑社区其他年龄段居民错时错峰使用的需求,空间使用率较低。2.3 需求次序与原则特点老年人的需求主要表现出对安全感、归属感、邻里感、私密感、舒适感的强烈要求。其中安全感是根本与保障;归属、邻里、私密感则是社交与个体的体现,发生在不同的功能场所;舒适感是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基于上述需求逻辑,笔者团队简要从安全性、功能性以及舒适性三方面进行了访谈与问卷

16、,共计 136 份问卷、其中有效为 127 份,综合认为,老年人对三方面需求的重视程度为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如表 2 所示,安全性方面,大部分老年人的关注主要还是对人车混合、路面防滑的出行隐患。同时,反观长期的防疫防控措施,老年人对交往与活动需求更为强烈;功能性方面,除了表 2 老年人需求占比概览老年人需求占比概览表安全性疫情防控措施拐角、盲点的防撞保护措施增设无障碍设施小区防滑人流、车流进行分流提升夜晚的灯光照明效果功能性增设机动车停车位增加代收快递点完善老幼共融空间增设娱乐休闲场所、户外锻炼设施提高绿化的数量和美观性户内增加便民设施加装电梯清晰的指路标识舒适性围坐歇息点的改善改善小区主入口

17、、围墙形象单元楼风貌提升环卫设施整治 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Design/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23.8 84官方网站 http:/ 对部分户内功能场所的需求,户外方面老年人更多关注影响自身活动如锻炼、休闲场所设施等的完善度,以及对老年代步等停车的增设潜力。舒适性方面,多数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宏观整体感受,或者更在意自身活动领域范围内的品质,就近领域空间的多样化能提高老年人的归属感。在适老微更新过程中,考虑到经济、节约等问题,满足基本无障碍方面的安全性与功能多元复合是老年人的根本需求,而舒适度的追求则可从领域的归属性方面,变相高效增加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3

18、 潜在适老小微空间类型解析中小城市老旧社区的破碎化有限空间与目前老年人驻留行为之间的不匹配,进而导致了社区空间层级秩序的混乱现象,笔者希望通过对上述物理空间与行为需求的匹配,重新定义、梳理、提炼、整合潜在适老小微公共空间的概念与类型特点,从而明晰与有效限定适老微更新的范畴。3.1 适老小微公共空间范畴“小微公共空间”可理解为:城市中人工创造,为人的交往及其他社会活动提供服务的小型开放性场所8,如以车位微公园为代表的改造设计入手,试图通过小型家具和非封闭式的公共空间创造新的行为模式(日本犬吠建筑工作 2002),或以“树-长椅-草皮”等基本要素原型构成了最小尺度的开放空间类型模式(雷巴尔设计事务

19、 2005)等,现有典型研究虽为本文对小微公共空间的进一步理解提供了参考,但其空间尺度更多停留在城市功能与界面,并多以挖掘文脉、唤醒地域活力为目标。而本文的小微公共空间主要聚焦社区层面,并基于适老性的视野,故对其空间范畴界定需要重新审视。本文将潜在适老小微公共空间理解为:在社区楼栋单元 510min 生活圈范围内(200500m),老年人便于出行、易于感知、利于驻留的存量微型公共活动空间。此类潜在适老空间散布于宅间、宅边、宅巷及楼栋交通空间,无明确边界和具体空间形态,但其基本空间单元需满足18人的小范围活动功能,规模多在430m2之间。同时,基于老年人的驻留行为特征,以及对安全、功能、舒适的需

20、求,上述潜在适老小微公共空间单元可最终通过微更新满足老年人的可坐、可扶、可靠、可站、可挡这五大行为单元准则,从微观尺度满足老年人的适老化诉求,进一步高效提升老旧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3.2 潜在适老小微空间提炼与分析潜在适老小微公共空间的提取主要可遵循以下 3 条原则:空间领域就近原则,即老年人自家附近包括楼层附近、入口附近、以及楼栋单元附近,可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安全、领域与归属感;弱势空间整合原则,即被弱势人群所使用的多义性、流动性和临时性的被边缘空间9,其相对独立可自成一区,往往更具典型性,将规划既存与自发“侵占”两类空间统筹重组;空间剩余排除原则,将已明确的公共功能、潜在私有领域(包括门

21、前、窗前等一定范围内)除外的空间。依据上述原则,进一步对四类老旧社区空间进行类型化,挖掘微观尺度的潜在适老小微公共空间,针对每一类社区空间归纳出三类潜在子类型(表 3):(1)宅间空间:以绿地公园类、停车或休闲空地类、类型潜在适老小微公共空间类型子类型子类型子类型宅间空间空旷绿地公园,绿化环境良好。停车、休闲地一侧,空间相对狭窄。配套库房北侧,线性空间。宅边空间楼栋单元入口空间。宅前边缘空间,考虑住户私密性。店面前空地空间,多面向街道。宅巷空间山墙侧空间,需考虑夏季与冬季特点。半围合空间,私密性相对较好。过街楼空间,穿堂风、遮阳避雨。楼栋空间沿建筑外边,视野开阔。横向交通空间,采光好。空间多样

22、,缓冲空间多。表 3 老旧社区潜在适老小微公共空间类型示意宽 48m楼栋单元住宅潜在适老小微公共空间 楼瑛浩,钱颖,程书敏,等中小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微更新策略研究J南方建筑,2023(8):80-88.http:/ 官方网站85配套库房类为典型。其中前两类潜在适老小微空间应结合老年人的可达、私密等实际行为需求进行局部更新,空间限制相对较少,可满足较大类规模集聚。配套库房类可结合其一侧线性空间(避开库房入口侧,并取得其用户同意)进行适老化改造。(2)宅边空间:包括楼栋单元入口空间、宅前边缘空间以及店面前空地空间这三类典型小微空间。其中入口与店面前空间存在一定的人流,也是老年人驻留行为高频地

23、段,可满足其信息交流的需求,尤其是店面前空间,考虑到小超市、商铺等营业时间及照明效果的特点,其晚间的自发性聚集效应更为突显。宅前边缘空间的潜在适用范围则需考虑到首层住户外窗范围内的私密性。(3)宅巷空间:分为山墙侧空间、半围合空间以及过街楼空间。其中以山墙侧空间最为典型,其面向的小区道路尤其适合老年人“临市面”,但需同时考虑夏天乘凉避暑与冬季晒太阳、挡风的需求与可能。(4)楼栋交通空间:分为竖向交通、横向交通以及其他交通类。其重点可考虑适老的区域主要为休息平台处,对走道的进户门影响较少且相对独立,可结合老年人的休憩、观景等需求。4 老旧社区适老微更新策略综合老旧社区四类公共空间类型的特征,通过

24、对老年人驻留行为的深究,从空间范围、规模尺度、条件限制等方面为潜在适老小微空间的筛选提供了一定的引导与借鉴。正如本文探求中小城市适老更新经济可行性、推广普适性和功能极致性的宗旨,老旧社区适老微更新在老年人坐、扶、靠、站、挡的五大原则的基础上,将潜在小微空间改造成一个个适老“微基站”,并同时满足“微基站”在功能复合、错时错峰、信息共享、易修易建的作用,并最终改善社区邻里文脉的传播共融。下文将从适老微更新导则(设计与策略)、工业化部件标准(生产与技术)、建设协同机制(管理与实施)三个维度来概述适宜中小城市的适老微更新策略,并进行微更新方案设计示意。4.1 完善菜单式设计导则通过对四类潜在适老小微空

25、间类型的整合与提炼,从空间适用类型、人员活动规模以及对应策略,分别将空间的设计导则归纳如下(表 4):(1)宅间空间:1-1 类型适用于较为完整的微地块,在尽量满足日照前提下可附着于宅间不同方位,功能的空间设计导则适用类型空间设计导则适用类型宅间空间适用于宅间子类型、,适用规模 8-10 人。(需考虑扶靠高度与遮阳)适用于宅间子类型,适用规模 2-5 人。(窗户两侧需考虑退让)宅边空间适用于宅边子类型、,适用规模 4-5 人。(可结合公告宣传,窗户两侧需考虑退让)适用于宅边子类型,适用规模 4-6 人。(尽量不影响店铺空间)宅巷空间适用于宅巷子类型、,适用规模 6-10 人。(右侧考虑非常规集

26、市活动健身等)适用于宅巷子类型,适用规模 6-10 人。(进行棋牌等私密性活动)楼栋交通空间适用于楼栋交通子类型,适用规模 1-3 人。(靠窗侧需考虑扶靠高度与遮挡)适用于楼栋交通子类型、,适用规模 1-2 人。(靠窗侧需考虑扶靠高度与遮挡)说明带背靠椅 折叠座椅 扶手 a(扶、靠)扶手 b(活动、锻炼)扶手 c(滑轨式)雨棚 挡板(折叠,依据实际方向)地面防滑材料(带色彩)轮椅预留位 处理高差 桌凳等 照明表 4 老旧社区适老微更新设计导则楼楼楼楼楼楼楼楼 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Design/南方建筑/South Architecture 2023.8 86官方网站 http:/

27、 清晨傍晚行为设置需满足适老适幼,预留其互动空间,兼顾交流与照顾10,其中扶手空间除了满足安全出行需求,也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简易运动拉伸功能;1-2 类则主要针对库房北侧空间,在对库房窗户等一些私密性空间退让的前提下,简易布置可折叠座椅及扶手,满足老年人驻留需求的同时,又不影响原有空间的通行。(2)宅边空间:2-1 类型可适用本楼栋单元老人近距离楼下的休闲行为活动,在楼栋单元入口处,可结合公告宣传、快递存储等功能性设置;2-2 类型一般面向主要小区道路或者支路,但其空间的适老化微更新需平衡店面的正常引流功能。(3)宅巷空间:3-1 同 2-1 类型,其座椅是否选择折叠式需依据其原有空间尺度,此

28、类空间多为南北方向,冬季需根据季风的方向设置挡板位置,同时由于空间公共性相对较好,也可适当考虑简易健身拉伸、非常规集市活动以及信息化相关功能的预留;3-2 类型为半围合式空间,在满足社区停车绿化等一定需求下,可设置棋牌等活动功能。(4)楼栋交通空间:4-1 与 4-2 类型微更新原则相似,前者主要针对楼梯半平台空间,后者则为楼层空间,除了设置一定量的可折叠座椅,在沿建筑外侧临空面需考虑老人扶靠高度的安全性,同时根据住户需求,可加设滑轨式扶手,上述空间主要针对未加设电梯的小区。4.2 建立工业化部件标准在“双碳”、新型“建筑工业化”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建筑建造技术的升级转型势在必行,在满足建筑装配

29、式、标准化、部品化等体系的要求下,可为建造项目附带经济价值、施工价值以及后期运维价值等,并可对其全生命周期进行统筹与优化。本文聚焦内容的尺度相对较小,并考虑宜生产、宜加工、宜改造、宜拆卸、轻型化、低碳绿色等因素,选取以木质材料为主进行适老化部件设计分析示意。如表 5 所示以宅间空间设计导则 1-1 为例,分别从标准化模数与部品化构件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与尝试。(1)标准化模数:模数是标准化建造的基础,但不同界面、层级、部件与分部件之间的模数协调显得尤为重要11,必要时需建立多层模数网格,从设计、生产、建造、运维系统性考虑其标准体系。设计以 100mm 为基本模数 1m 进级(表 5 上),从老年人

30、的空间活动尺度出发,三个维度中,平面维度宜以 6M 进级,垂直维度宜以 3/2m、3m 进级,从而形成相应的模数网格,所有部件都被限定控制在此网格体系中。(2)部品化构件:基于上述模数网格,对各类功能部件进行分解归类,可分为板材部件、条型部件和连接支撑部件三大类(表 5 下)。其尺寸在满足模数的同时,模型图平面图板材部件条型部件连接、支撑部件注:本案中 1M(模数)=100mm表 5 适老微更新部件及标准示意表 6 老年人户外活动汇总图表图 5 宅间空间更新方案改造对比图 楼瑛浩,钱颖,程书敏,等中小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微更新策略研究J南方建筑,2023(8):80-88.http:/ 官

31、方网站87需考虑连接拼接的空间误差与可调节性,板材与条型部件以木材为主(需重点考虑木材在室外的防腐耐久度),其中板材还包含部分透明材料(PC 版等轻质耐久材料),连接支撑部件则以金属材料为主。当然,这些部件同时还需要考虑信息网络、电子电源等各类接口的预留与植入,以满足信息传播共享的需要。4.3 探索多元化协同机制相比大城市部分多元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研究,目前中小城市传统的社区改造活动大部分都以政府资金进行单项强制运作12,相对粗放的开发容易导致利益与需求的失衡,其改造过程的灵活性相对较低,主要从政府管理者、专业设计者、开发建设者和社区使用者四个主体反映出以下几点不足:被动式的控制条件、粗放型的

32、设计生产、最大化的建设利润,低程度的用户参与等问题。主体之间联动协同不足,其自上而下为主的建设项目不能符合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微更新尤其是适老化是一项持续性任务,在如此面广、量大、散布、琐碎且人性化要求高的目标下,协调好多元主体共融参与,进行设计赋权,集合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新平台13,增强社群黏连度14,在有限资金投入背景下,探索出自下而上的项目筛选、评估及建造体系是保证其可持续建设与推广的关键。同时,进一步寻求除政府资金以外的社会投资模式,当然相比综合性改造项目,适老微更新的目的是落实人性化的最后一小步,项目对土地增值,空间增值的影响有局限,需要另辟蹊径,如通过“共享”理念15,将文化

33、、媒体等信息网络宣传与“微基站”融合,既是适老小微空间,又是信息传播站,提升用户互动的同时,增加社会力量介入的潜力价值。4.4 适老微更新方案示意结合上述三维度适老微更新策略,仍以宅间空间设计导则 1-1 为例进行微更新设计示意,前后对比如图 5,从行为自由所、文化归属地、信息共享站三方面完善功能:(1)行为自由所:形成复合化的适老小区空间,模数化使得座椅、扶手等设施可按老年人自身需求和喜好复合,实现对不同场景的需求。同时,提供休憩场所,营造温暖的小区环境。(2)文化归属地:形成造型多元化人文内涵,传承和发扬党建引领和传统文化等,通过空间电子宣传栏以影音的方式传播,唤起老年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4、营造鲜活的人文环境。(3)信息共享站:通过数字赋能形成多种业态集结,通过数字化赋能,顺应科技时代,拓展屏幕功能以运用于商业性广告的投放、天气预报的播报、健康膳食的推送等多种业态的集结。更新后的宅间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根据老年人出行和聚集规律,聚焦清晨和傍晚两个高活动频率段,并对老年人户外驻留行为进行汇总(表 6)。清晨主要以单一的老年人群体为主,多进行安静的休闲、简单的锻炼;傍晚会加入青年人和儿童群体,为多个人群的综合活动。结语相对于大城市的头部效应与资源配置优势,以及特色突显的乡村阵地,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小城市往往在相对被忽视的边缘。面对日益城市化,大拆大建不再是城市发展的主题曲,“有机更新”、“微更新”、“微循环”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大众关注,大城市的微更新更具独特性与引领性,但中小城市的微更新则需要更关注普适性与推广性。本文希望通过对适老化微更新策略的探索,在不断提高中小城市社区老年人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试图探究中小城市养老资源稀缺环境下如何高效率、渐进式、精准化、经济性改善老旧社区存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