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901982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张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

2、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

3、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

4、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

5、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

6、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

7、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

8、”,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2

9、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

10、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

11、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注:借鉴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月号上 第52页李秋菊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79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DA库伯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第23、24页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