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勇 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根据阅读要求,搜取并处理文本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体会勇气的内涵,理解人物身上的人性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己追求勇气,坚持正义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美。
2、对“勇气”的阐释与拓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齐读关于“勇气”的两则名言。
勇气是一种拯救力量――柏拉图
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险。―――希拉
2、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生命。今天我们就到二次大战的战场上去感受两位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演绎出的动天地、泣鬼神的勇气。(板书课题:勇气)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勇气
1、出示课件:了解二战风云
2、组内交流资料卡,准备发言。
3、用简洁语言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个 的故事。
(要求:每人与别人说的不同。)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探讨勇气
1、导入:为了更清楚地分析文章的深刻内涵,我们还要走入文章深处。
2、默读自学:要求:用“―――”标注写美国伞兵的语句;用“ ”标注写法国妇女的语句;用“△△△”'标注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
3、小组交流合作分析:
⑴文章中的 “勇气”,令我们叹服,文中写出了两种“勇气”',这两种勇气 各有怎样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
⑵作者看重哪一种勇气,你又看重哪一种勇气? 说说你的理由。
⑶文章的结尾,将军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将军对这位法国妇女的评价?
(建议与要求:联系人物描写方法和时代背景。)
学生发言、评价,教师相机点拨。(板书人物及性格形象)
第三块:语文活动走进人物-----领悟勇气
1、导入:了解人物的性格,有时只是掌握了人物的平面;但如果我们能够走入人物心灵深处,用慢镜头的方式定格思维的那一刹那,人物便会有血有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我们追求的,下面我就给大家铺设这样一个平台。
2、设置情境:假如二战结束了,美国伞兵费劲心思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法国妇女。许多记者闻讯赶来,对他们进行采访,我们就一起来模拟一下接受记者采访的场面。
3、角色分配和要求:
⑴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由学生毛遂自荐担当。(用勇气来挑战自己,回答记者提问时,必须紧扣小说主题及人物心理。两位当事人可以各找一位顾问参与讨论。)
⑵对记者的要求较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记者提问要挖掘故事细节,问题越精越好。
3、学生模拟接受记者采访,教师鼓励制造现场采访气氛。
探究与拓展------实践勇气
1、导入:“生”无疑是美好的,“死”是人的本能要抗拒的。面对生与死,自己的丈夫与一个陌生人,一位普通的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抉择。勇敢的、有价值的活着或死去都是有意义的,怯懦的、无价值的活着都是我们鄙弃的。 如2007年感动中国的孟祥斌舍生救一轻生的女青年。你能否举一个相似的事例?
今天我们仍需要勇气,你会怎样做呢?
2、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课堂检测
教师小结: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伟大的心胸应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百倍的勇气来对付一切的不幸。 —塞万提斯
用勇气回报社会,勇气美丽无限。
布置作业: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给美国伞兵或法国妇女写一段颁奖词,至少要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超过50个字。
板书设计: 勇气
狄斯尼
美国伞兵 法国妇女
着陆失误大胆求援(勇敢) 令 普通农家妇女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机敏) 人 外貌并不漂亮
身陷绝境再返农家(智慧) 敬 眼光善良镇定不普通
战士的勇气 佩 人类对和平信仰的勇气
和平是一种信仰,具有并懂得它是幸福的!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